◆李志峰
(青州市邵莊初級中學)
談淺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李志峰
(青州市邵莊初級中學)
閱讀教學 學習能力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體力,形成一定世界觀和培養道德品質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他們自覺主動吸取、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1.探索性自學是初步理解階段,包括自讀課文,自查工具書、參考書,自己正字、釋詞、解題,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劃分段落,初步熟悉全文內容,標記疑難詞句和問題等。
2.深究性自學是深入理解階段,應抓住重點剖析、推敲。讓學生通過朗讀、質疑、討論、總結等環節,領會字詞含義、文章脈絡、表現方法、文章主旨等。
3.吸收性自學是消化運用階段,包括知識保持、應用、遷移等。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多樣化練習,復習鞏固和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分為不同階段,是就一般教學而言的,有的課文卻不宜截分。但歸根到底是要著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學活知識,鍛煉自學能力。
強調學生自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不僅備“教”,還要備“學”,分析學生基礎、學習特點,研究怎樣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發現、掌握知識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激發自學欲望,調動自學積極性,使學生愿學、樂學。如先聲誘人、引人入勝,或設置懸念,創造情境,運用電化手段等。
2.指明自學方向,明確學習重點。讓學生或讀寫,或查找,或思考分析,都有明確具體的目的、方向。
3.指點自學方法,提出自學具體要求。其中質疑法是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問題引路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質疑實質上是把矛盾引入閱讀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求理解,自釋疑難。
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思考能力都比較活躍。自學能力與思考能力相輔相成。因此,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訓練思考的靈活性。
教師要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提出問題,不是簡單地質疑問難,而是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怎樣讓學生更好地提出問題,我以設問、推敲、疑難三種方式引導學生。設問性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時提出假設的、求知的問題,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明確思考的方向。
自學能力的培養與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關系尤為密切。教師要在培養學生思考的獨立性、創造性方面多下工夫。多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知識,可先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
總之,新課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表現在閱讀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不僅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是為了不教,目的正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