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禹 劉 冰
(唐山勞動技師學院)
對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的新思考
◆趙 禹 劉 冰
(唐山勞動技師學院)
從鉗工工藝課與生產實習課之間存在的問題;工藝與實習課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三個方面,對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進行了思考與探討。
職業教育 鉗工工藝課 實習課 一體化教學
當今社會對職校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技校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提高技校生將來適應社會、適應企業的能力,必須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為了適應形勢推動教學改革,我校不斷探索,在近3年的時間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在鉗工專業實施了“一體化”教學,作為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者,通過不斷摸索和總結,對“一體化”教學總結了一些經驗和體會。下面結合鉗工專業就“一體化”教學作一總結探討。
目前,鉗工工藝課與鉗工生產實習課程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鉗工工藝》理論內容與《鉗工技能訓練》實習內容相重復。例如,工藝課開始都會講鉗工入門知識,包括鉗工加工在機械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鉗工工作的主要內容、鉗工工作場地的設備設施,等等。在學生到實習車間實習時,實習教師又會重復地講解這些內容。再如,劃線、鏨削、鋸割、銼削、孔加工等鉗工基本操作知識,工藝課上會講,實習課上也會再次重復講解。這樣既浪費了學生的學時,也浪費了教師的精力。
其次,是鉗工理論教學內容與實習教學訓練內容之間存在偏差。鉗工工藝課上,教師會安排講解許多的理論知識,如鉗工部分量具的認識、切削的基本知識(包括各種刀具的名稱、結構、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及刀具的刃磨等)、鉗工的基本技能知識,等等。而工藝課上講的量具知識往往在技能訓練時用不上,實習課上用的量具有時是工藝課上沒見過的,這樣就造成了理論知識在實習中運用不上,實習中需要的理論知識又沒學過的現象。
再次,是實際教學中,理論課與實習課時間安排矛盾,往往在工藝課上完或者上了一大半后才進行鉗工實習。這樣學生對理論知識已淡忘,許多內容必須要重新講一遍。例如,在上實習課時教師講到“鉆孔”的技能操作時,必須要先把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一次,如鉆孔的理論知識、麻花鉆的結構(臺鉆、立鉆、搖臂鉆、鉆夾頭、鉆頭套),等等。而學生在鉗工工藝課上已經學過這些理論知識,由于上完理論課后沒有立即進行相關的操作訓練,他們大多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
在以往的鉗工教學過程中,工藝課與實習課教學脫節,開設內容和實習課題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練我的,自成體系的局面,不利于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理論課教師與實習教師之間的矛盾體現在理論課教師只上工藝課,而實習教師只教實習課。學生在學習工藝課時,缺乏與實訓的結合,沒有感性認識,常感枯燥無味,難以接受,部分學生上課打瞌睡,有厭學情緒,課堂紀律較差。這既不利于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又不利于提高教學水平。鑒于以上狀況,鉗工工藝課和實習課合二為一,即教鉗工實習的教師同時兼任鉗工工藝課,即教師一體化。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一體化。按照教學要求,“一體化教師”應是“雙師型”的,除了應具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專業理論素質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在專業理論教學上是教師,在傳授操作技能上是“師傅”,能在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理論課教師注重的是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專業教學的體系,目的是讓學生考試得好成績,而忽視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實習課教師注重操作技能的掌握,忽視理論知識的強調、鞏固,結果是學生的理論知識往往與實習及實踐應用脫節。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體化”教學以鉗工專業理論及技能訓練為教學內容的,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所帶班級的專業基礎課設置及其教學進度。一方面,“一體化”教師能都更好的因“班”施教;另一方面,要求專業基礎課的設施方案及標準應更具有科學性,構建適當的課程體系,修訂教學計劃,以適應專業教學的需要。
在實行“一體化”教學后,課題設置照顧到理論知識系統、照顧到班級特點,照顧到學生學習興趣,在搜集、挖掘之后,共同整理出多項適用的實習課題。如“曲面銼削”技能訓練,原實習課題的內容為“銼削圓頭平鍵”,現將訓練放在興趣化的復合作業中——“自行車扳手”“鏨口榔頭”等課題,對實習課題應用不到或不易體現的進行仔細篩選,或刪、或減合理安排授課時間,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學計劃,并在實踐中局部調整、完善。將部分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會打破原有知識系統,需要老師認真分析研究各相關專業課、本專業課的學習進度,研究每個專業術語,反復推敲,使教學內容能夠良好銜接,并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素質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對于“一體化”教師來講,除要求教師具備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還要求有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創新能力,特別是作為“一體化”教師,應是雙師型的。這需要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培訓,要“送出去”要“請進來”鼓勵教師參加學術研究活動,承擔科研課題,培養一批素質高、數量足、結構合理的“一體化”教師群。
但就現在的教師群體而言,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很低。我校通過這些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成功之處有如下幾點:首先,是提高了教師水平。通過實踐活動互相學習,原理論教師在實踐中增強了動手、操作能力,并對知識體系中的重點、難點、應用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原實習教師增強了對專業理論、教育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豐富了教學方法;其次,是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上,原模式下理論教師與實習教師,各有各的一套管理方法,實行“一體化”后,教師互相交流、互相影響、互相借鑒、共同探討,管理方法更加豐富,管理內容更加廣泛,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第三,是在教學內容上。理論實習課題與知識緊密結合,“一體化”教師配置的優點有突出體現,原實習教師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對生產實踐的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原專業理論教師對專業理論及相關知識掌握較全面,通過共同研究后的實習課題設置即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又與理論知識的掌握相結合,更加具有科學性。總之,現行的“一體化”教師配置方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了教師管理水平,教學內容更加合理,諸多優勢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職業技術教育是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從專業設置到職業技能等均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使學生順利就業,才能使學校蓬勃發展。我們將近幾年“一體化”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感到這種教學模式的突出優點,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發現了新的問題,這些將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