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河孵化園有限公司 黃華君
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使廣東率先開創了生產力大解放的大好局面,三十多年來,廣東通過以加工制造業為龍頭的傳統產業快速發展,完成了第一次創業過程,基本實現了小康社會的目標,但是,以粗放式、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加工制造業的大規模發展,雖然增加了社會財富積累,促進了就業,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資源過度消耗、浪費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同時,加工制造業的低技術、低價值市場競爭,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經濟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利用社會財富,實現產業結構大調整,提高效率、效益,增強產業競爭力,加快發展生態型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展開第二次創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產業分工按產業鏈的過程出現兩極化的態勢,一極是發達國家占領并控制了產業鏈的上、下游,產品的研發和技術開發階段(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以大量的發明專利為表現形式),以及商業和市場開發階段(收獲商業利益和巨大附加值);另一極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般處于產業鏈的中間階段,以訂單式的加工制造業為核心,產業狀態處于典型的機器加人工的低附加值工業生產形態。商業產品的附加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附加值,二是商業推廣和營銷附加值。從市場類型來看,主要區分為傳統需求市場(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普通生活需要)和新興需求市場(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管理、健康安全、休閑旅游和創新發現等發展需要),一般來說,傳統加工制造業對應于傳統需求市場,以機械化生產和密集操作流程為特征,資源和勞動力起決定性作用,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相對較低;而創新科技產業和新型裝備制造業則對應科技引領為主導的新興需求市場。傳統需求市場的競爭主要是市場份額和成本價值的競爭,顯而易見,人口資源優勢有可能在傳統需求市場的競爭中形成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新興需求市場是產品和市場需求開發的競爭,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占主導地位,經濟效益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新產品的創新功能以及成功的商業模式。新興需求市場有別于傳統需求市場的固有需求導向,因為技術創新因素的廣泛參與,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功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市場新需求,從而極大地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并且在不斷挖掘這些新需要的過程中,持續開發和引導新的市場需求,這些需求有別于人類生活中一貫的一般生活需要,是人類生活的新發展,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功能。新興需求市場不是固有的、局限的、定量的,而是發展的、無限的、變化的。市場邊界隨著創新技術和創新功能的發現而無限延伸,新興需求市場的競爭不主要表現為市場份額的競爭,更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上面,任何一項創新發明及其成果,都可能成為別具一格的嶄新市場產品,滿足和豐富人類物質、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這是人類生活和經濟現象的新方式。
基于這種對新興需求市場的認識,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的戰略決策中,就應當把科學創新因素擺在首位,形成現實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規劃。
適應傳統需求市場的傳統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如何向新興需求市場的產業模式轉變,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把科技創新活動積極有效地嵌入到產業結構體系當中,按照以前的模式,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是象牙塔里面的“高雅”事物,現在要把這些“超脫”活動請出來,搬到現實產業領域中來,就需要有引入的機制,結合的機制。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是采用科學園區和孵化器的模式,科學園區在政府導向下,把科教資源和產業資本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創新力和創造力極強的產學研新體系,一方面服務于產業進步,一方面不斷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較高知識能力素質的高水平人才,推動創造性活動的不斷開展,達到互利共進的最佳效果。孵化器模式更具有產業化的特點,把科技創新活動以產業創新項目的形式引進園區,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催化、孵化,并形成積極機制,引導和促進創新成果與產業資本的結合,加快實現產業化。這兩種模式在發達國家的實踐中已經證明是現實可行的,更加有利于人類利用現有知識和發現新知識;更有利于創新成果的商品化,成為社會的新財富。
那么,回過頭來看廣東目前面臨的第二次創業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合適的模式和機制,迅速培育、催生一批符合產業發展總體需要和長遠需要的創新社區和創新企業集群,從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引導利用第一次創業積累的社會財富,投入到創造性的產業發展領域當中;可以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大力發展科學園區和產業創新孵化器??茖W園區以科技機構體系為核心,引入產業資本,共同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并促進創新成果的積極轉化;科學園區的優勢在于強大的人才資源和基礎研究技術平臺的有力支撐,能夠在重大、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從而促進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加快發展。產業創新孵化器則以創新活力為特征,具有鮮明的創造個性和商業靈活性,容易形成百舸爭流的創新發展局面;孵化器更加貼近產業前沿,不受常規模式和一般知識的局限,可以遠離科教中心,直接嵌入到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在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效益的作用方面可以與科學園區形成很好的互補??茖W園區的發展遵循固有的科學規律和發展路徑,基礎扎實、思路清晰,只要通過有效機制促進產業資本的積極參與,就能夠按部就班、步入正軌。產業創新孵化器,則必須做好規劃,適度集約,聚集人才和創新資源,促進成果培育,加快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孵化器緊貼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帶,對產業發展的創新貢獻更加高效、更加突出,應該在政府產業發展政策中重點扶持和重點規劃。
如前所述,在廣東的第二次創業發展過程中,產業的創新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科學布局、精心策劃是關系到產業結構調整是否能夠順利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對此,建議政府重點抓好三件事:
一是結合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布局三角洲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結合地區科技優勢和產業實際,發展關鍵科學園區,構建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發揮科技輻射作用,帶動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同時,大力支持發展產業科技創新孵化器,積極引進孵化器規劃建設、管理人才和創新人才,有效聚集創新資源,引導產業資本,形成創新氛圍,激發創新活力。加快以科技創新服務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的打造和構建。
二是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資源支持,搭建并完善科技成果交流轉化平臺,積極投入政府資源并引導社會資源,鼓勵風險投資,有效利用天使基金和其他社會資本,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加快轉化,成為社會現實生產力;讓科技創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充滿生機活力。
三是切實加強各級領導干部的創新科技知識培訓,強化創新決策意志,提高創新決策能力,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對領導干部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的考核,在各級經濟考核指標中,強力推動將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經濟貢獻納入核心考核內容。同時切實加強創新科學知識普及,營造創新輿論氛圍,強化創新社會觀念,形成強大的社會創新動力和精神智力支持。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內的科學園區和產業創新孵化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武漢光谷等科學園區都是成功的典范;產業創新孵化器則在全國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發揮了巨大效益,極大地提高了產業創新能力。但是在廣東,就連全國最具創新活力城市排名首位的深圳,也正處于整體規劃的起步階段,科學園區和富有特色與創新活力的產業科技創新孵化器還有待進一步的建設完善。廣州、東莞、佛山、惠州、江門等珠三角核心地帶,除了中山以外,其他區域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都相對滯后;尤其是廣州,科學園區和產業科技創新孵化器的發展步伐、規模和管理運營狀況明顯與南方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及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不協調、不同步,從而使廣州的產業經濟難于擺脫過分依賴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被動局面。這種狀況,給廣東產業的后續競爭力帶來很大的危機和挑戰。因此廣東的第二次創業,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也是產業復興之正道。
[1]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2]廣州市現代服務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綱要(2008~2015).
[3]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3.
[4]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7~2020).
[5]范偉軍.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10亮點[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