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代 斌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下發的《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貫徹落實,各地各級各類學校掀起了體育運動的新高潮,使學校體育工作開創了嶄新的局面。但是就目前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來看,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特別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田徑項目影響最大,在此,筆者就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田徑體育項目的意義和作用、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田徑教學提出建議。
田徑是大家較為熟悉的運動形式,也是人類最基本的運動和鍛煉方式之一。經常地、科學地參進行田徑運動健身鍛煉,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改善和調理人體機能,提高身體的綜合協調能力,全面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特別是對促進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和身心全面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競走可有利于鍛煉腿部肌肉的發展,增大腿部肌肉的力量,可以鍛煉髖關節的靈活性,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呼吸系統的機能,同時有利于培養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賽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培養堅強的意志和耐力;跳躍運動有利于激發骨質生成,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增強體質;投擲有利于發展青少年的上下肢、肩帶和腰腹力量,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節奏感,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訓練學生的靈敏性,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其次,田徑運動有效消耗體內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體內因脂肪囤積而誘發肥胖,從而減少肥胖癥的發病率;同時增強青少年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的能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此外,很多田徑項目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和約束,運動強度可以自由掌握,鍛煉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有效地減緩高校體育器材不足和場地狹窄的弊端。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設置相對比較單一,田徑運動課程內容往往是傳統的走、跑、跳、跨、投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主要也是沿用競技項目及傳統的訓練方法;無論是體育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時數不足,還是教材內容單調,缺乏趣味性,以及陳舊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娛樂性,都嚴重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表現為學生對田徑運動課失去興趣,甚至厭煩,最終導致體質下降,影響身體健康。
一是認為現在條件好了,吃的營養,喝的講究,身體很棒,不需要田徑體育運動和鍛煉;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一切都好,學好數理化,體育衛生擺花架;何況又不是學的體育專業,沒有必要去刻意的進行田徑運動課的學習,甚至認為天天上下樓梯就替代了田徑運動和鍛煉。三是現在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家庭過分溺愛,導致學生普遍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英勇頑強意志品質,從心里就認為田徑體育運動條件艱苦、活動量大且累,不喜歡更不情愿去參加田徑體育活動。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一些新興的體育項目越來越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特別是亞運會和奧運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以及各種球類“世界杯”大賽的舉行和電視轉播,對大學生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很多新穎的、娛樂性強的體育項目逐漸走到大學生當中,如網球、羽毛球、排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球類活動;還有一些刺激的體育賽事,如健美操、攀巖、散打、跆拳道等,正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相比之下,田徑體育項目的枯燥和辛苦自然會受到大學生的忽視和冷落,這也是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呈多元化發展的主要原因。昔日高校田徑項目教學占體育教學的主導地位現狀已蕩然無存。高校田徑體育課設置內容逐步減少,甚至有的高校干脆取消,以至于導致學生體質下降,耐力減弱、靈敏度降低、協調性減退、運動能力大幅下降。
多年來,傳統的田徑運動體育評價機制往往把“達標”作為田徑教學的唯一評價標準和教學目標,與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增強體質,強身健體,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體育競技能力的教學目標相悖。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過分苛求田徑技術要領與運動規范,忽視體育鍛煉的健身作用;教學評價標準單一,不能因地制宜,不是多把尺子,而是一把尺子過分追求“達標”,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部分學生望而生畏,喪失學習田徑項目課的信心,甚至產生抵觸和厭學情緒。
游戲是青少年學生喜歡的活動之一,將娛樂游戲與田徑體育教學相融合,把田徑體育項目內容改編成不同形式的游戲或比賽的形式,增加田徑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大學生學習和參與田徑體育運動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進行長跑項目的訓練,改編成爬山越野的形式,讓學生在愉悅的爬山涉水越野的運動中,學習長跑的知識,掌握有關的技能,實現增強體質的教學目標。
學校和體育教師應對學生加強田徑體育鍛煉的教育,提高學生對開展田徑體育活動的認識。如開辦田徑體育專題廣播,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組織有益健康有趣的田徑體育比賽活動,開展田徑體育專題講座,組織參觀和收聽收看大型田徑體育比賽等,增強學生自覺參與田徑體育活動的內動力,激發主動上好田徑體育課的興趣。
充足的田徑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是上好田徑體育課的物質基礎保障。因此,要克服高校擴招帶來的田徑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滯后的弊端,加大場地設施器材所需經費的投入力度,徹底改善田徑體育場地設施器材不足的現狀,優化體育運動場館環境,提高體育設施器材的使用率,確保大學生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順利實施。
一是考核內容要圍繞能夠激發學生田徑體育鍛煉的興趣與體育鍛煉的目標;二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基礎差異,考核內容要多元化;三是考核形式要多樣化,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感、認知與體質提升等方面的權重,真正把田徑體育鍛煉變成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種自覺行動。
[1]關錦鵬.淺談高校體育課田徑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09,(4):105-107.
[2]呂金麗.高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3):56 -58.
[3]周文夫.普通高校體育田徑運動課的發展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112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