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貿易保護多樣化的背景下,許多國家不斷出臺各種貿易保護措施。因此我國作為世界第三貿易實體和第二大出口國就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對象,在國際貿易交往中的中國企業,在產品出口方面都面臨兩道關隘,一是“反傾銷”,一是“綠色壁壘”。 “反傾銷” 是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從而達到占領國際市場的意圖,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 據了解,僅2009前3季度,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產品發起88宗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包括57宗反傾銷調查。例如近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進口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初裁結果,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行為。我國應訴光伏企業將被征收最高31.22%的關稅,不應訴企業將被征收249.96%的懲罰性關稅。然而從戰略角度看,“綠色壁壘”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環境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對中國產品出口的制約作用已經大大超過“反傾銷”,成為我國出口產品走出國門的最大阻力。
綠色貿易壁壘在設置貿易障礙中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又有內容上的廣泛性、如綠色關稅、環境配額、環境許可證、綠色補貼、綠色標簽、綠色包裝等形式多樣化。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國際貿易的負影響,主要體現在貿易限制的主觀性,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再到環境保護的周期。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既面臨消除貧困、調整經濟結構和向綠色經濟過渡的艱巨任務,又受到能源、資源和環境因素的制約。歷史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線,國際貿易中制定的標準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的,需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提出過高標準,勢必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借“綠色經濟”之名行“綠色壁壘”之實,危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機會,使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大量增加,進而在實質上削弱該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國產品出口增長速度降低。有些產品甚至被迫退出國際市場。
綠色貿易壁壘往往會產生連鎖反應。會加大企業風險,目前社會分工精細,完整的產品許多生產部門共同完成的,一旦生產鏈中一環節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制約,致使整個鏈條斷裂,風險接踵而來,在國際貿易中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以開放的視角、哲學的思辯對綠色貿易壁壘進行反思可發現綠色貿易的思路與價值觀挑戰了我國國際貿易的傳統思路,給我們帶來了新思路和新的機遇。
(1)綠色貿易壁壘有利于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在充分了解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后,首先肯定它的價值。“綠色技術標準”有助于一個國家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因此,我們應當尊重這些技術標準。在全球化提速開放時代,我們應該了解和遵從在國際社會通行或被大多數國家認可的游戲規則,在綠色貿易壁壘中主動尋找自己的生存策略。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最忌諱的就是樹立太多的對立面,一味強調自己的價值觀,對有合理成分的標準進行拒絕和排斥。針對綠色貿易壁壘我們顯然應該保持平常心,把壓力變動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飛躍。從而有利于提高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和企業聲譽。
(2)在國際環保公約,環境標準的影響下,我國認識到環境在經貿工作中現實意義。綠色貿易促使我國的環保意識空前加強。發達國家對進口產品的安全健康標準的要求以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而采取綠色技術標準、綠色技術環境標志、綠色包裝制度以及綠色衛生檢疫制度等措施。對我國有很大啟發,“注重生活質量,營造綠色文明”把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統一起來的思路值得我們借鑒。如果把這種舉措落實在國內貿易市場將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嚴格制度,抵制唯利是圖的不法行為。 聯系我國內食品行業由于監管不力,又無嚴謹檢測手段,致使2006年蘇丹紅、2008年三聚氰胺、2009年瘦肉精、2010年地溝油、2011年染色饅頭、2011年牛肉膏、2011年毒豆芽、2011年塑化劑、2012年皮鞋膠囊、2012年人造豬耳、2012年 “農殘”茶、2012年甲醛白菜等有害物質層出不窮,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我國對企業的產品安全健康標準和質量等各方面也應借國際貿易中綠色食品的浪潮而加強管理, 可借助“清潔生產”、“綠色產品”、“生態紡織品”等觀念提高我國管理水平。這最終是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安全和人身健康。
(3)綠色貿易促使我國產品質量評審制度有了新的飛躍,面對綠色壁壘不能怨天尤人而要奮起直追,迎接挑戰。不能因為發達國家技術標準高而掩蓋自身的不足, 既然質量體系認證和評審制度已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手段,歐美發達國家在世界獲證企業已達幾十萬家。我國要尋找被世界接納的途徑。不能期望世界會因為中國的拒絕或者反對而對現有的評價標準降低或進行結構性的修訂,中國只是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過分地強調自己價值標準的特殊性,指責別人的標準,是很難融入一個群體被大家接納的。我國為了使企業沖破技術壁壘采取了積極進取的態度也成立了專門的認證機構,目前中國國內獲得CNAB認證已有3000家企業,中國在食品行業中又廣泛建立了關鍵控制點危害分析制度等,為突破TBT作出了貢獻。
(4)站在另一角度,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發展綠色經濟,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對于消除貧困、調整經濟結構等具有積極意義。這已成為國際共識,每年國際市場需要大量的綠色產品,為我國企業開辟了廣闊的綠色市場,我國面臨抓住機遇創新出口模式的新契機。在思路上更加突出綠色理念和內涵,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全球經濟向綠色轉型過程,將創造60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開發綠色產品和技術,發展環保服務培育有特色的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大力發展旅游、文化、運輸、服務等產業。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我國正在創造出口新模式。
(5)綠色貿易壁壘這種經濟現象是十分復雜的,它既有經濟理論依據又有現實必然趨勢二者又因歷史差距充滿著悖論:它既有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歧視性又有使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合法性,既有發達國家故意貿易限制的主觀性又有促進環保發展的客觀性。在矛盾中求進取,這是經濟理論需要突破的契機,是既對發達國家也對發展中國家提出的難題。怎樣使二者兼顧,揚長避短,達到雙贏是最理想的狀態。堅信發達與發展國家在磨合中會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1] 劉光華.略論“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發展的深遠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0(3).
[2] 楊亞捷.構建我國綠色關稅制度的若干思考[J].經濟界,2010(5).
[3] 沈靜芳.淺談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即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3).
[4] 王紅梅.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