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 大學管理學院 仲 崇坤
當前,我國的民營企業經濟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發展、建造市場經濟主體、穩定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在中國改革開放后,民營企業的壽命逐漸縮減,原來是5~7年,之后是2~4年,到最后有人說是1.7年,民營企業一直有著到達瓶頸就發展不上去的怪圈。面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弄清民營企業發展的基本狀況與特征,之后才能找出問題,加以全面解決。
直到2010年的第三季度,在我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數量達到了600萬戶,比2009年底同期增長了9%;注冊資金總額超過了10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7%;投資者人數為1457萬人,增長了6.5%。城鄉民營經濟固定資產額度達到了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34.7%;私營工業效益增加了27%。
根據我國統計局統計,在2010年1~11月,中小型規模的私營工業利潤達到了50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了27%。與此同時,個體私營經濟稅收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根據我國統計總局的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我國民營企業的稅收達到了5724.86億元,同比增長了34%;個體戶稅收達到了2100.7億元,同比增長了27.5%。
在當前,我國的民營企業經濟已經成為城鄉人員就業的主要渠道,在安排就業人員占到非農就業人員總數的85%。據相關部門統計,在2010年我國的城鄉企業人員就業總數達到了5億人,除了國有企業與事業單位的人員與勞務工的9500萬人之外,其余的人員均在民營企業就業。一直到2010年9月,全國注冊的民營企業達到了600萬戶,雇工7000萬人,個體戶4100萬家,從業人員達到了6911萬人,私營個體就業總共達到了1.4億多人。這些數據如果考慮到是民營企業私自低報人數,而多數個體戶并未注冊等狀況,那么民營個體實際就業人數能夠超過2億人。
由于我國的民營有限責任公司多數成為民營企業首選的組織形式,一些股份公司增長速度迅猛;在另一方面,黨建與工會的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一些大型的民營企業規模得到不斷的擴大,在自主創新方面得到了新的進展,一些民營科技企業也加快了融資上市的速度;在勞資關系方面也有了改善,與人員的勞動合同簽訂率不斷提升,人員的工資收入明顯增長,拖欠人員工資現象明顯減少,實現高水平的社會保障能力。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障部門的統計,2010年全國的民營企業能夠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數量約為5000萬人,比2009年增長了將近200萬人。
“在民營企業中最缺乏的是資金,最大需求的是減稅,最渴望能夠擁有平等的競爭環境與地位。”在近幾年出臺的經濟政策多數是按照企業規模與所有制來進行管理的,對大型企業的優惠政策有許多,對中小型企業考慮得少;對公有制企業的優惠政策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得少,這讓政策在適用范圍上不夠公平。在企業的稅收政策上,國營企業可以先繳后退,但是非國有企業就沒有這樣的待遇;民營企業往往是小規模納稅人,獲得的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這讓企業的實際稅負增加,一些民營企業存在著雙重納稅的現狀。在土地政策上,國營企業可以有土地使用權的特惠待遇,增值稅可以減免,但是非國有企業就沒有這種優厚的待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也存在著規模歧視,尤其金融機構對國有企業列入到國家計劃能夠及時優化負債結構,但是民營企業卻根本沒有這種待遇。另外,由于市場經濟中交易規則的缺乏,導致市場局面混亂,讓民營企業經營困難重重。
我國許多民營企業都是施行的單一業主制或者合伙制,主要依靠自身的資金積累進行再投資,因此負債能力有限,加上企業管理不到位,財務報表時針現象較多,這造成了民營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財務信息不對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貸款成本,導致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惜貸。此外,由于當前我國的金融服務體系發展不夠完善,對民營企業資金扶持的法律法規缺乏,并且能夠專門服務于民營企業的中小型商業銀行較少,因此民營企業缺乏融資渠道與手段讓自身融資困難。
一般民營企業規模較小,因此相比大型的國營企業,對于地區的經濟影響不大,這就使得地區政府忽視對民營企業的管理,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營企業上,導致民營企業難以得到本應當屬于自身的服務,因此呈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由于民營企業多數是家族性企業,管理層一般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與培訓,因此文化素質水平較低,無論在專業能力或者企業的觀念更新方面都較為落后。在企業的人員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理念,對自己家族的人員予以重用,因此導致企業內部出現失誤較多,難以讓企業發展壯大。
能夠決定企業運轉效率的是良好的經營機制,同時也決定了能夠適應市場的形勢,加強市場的成本管理與開拓實力。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認為,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要有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在企業最初的發展階段,由于企業管理者個人的決策能夠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因此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時,這種企業的管理模式就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了,如果不能對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首先就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向股份合作制轉變,將原有的單一產權向多元化混合型轉變,顛覆了個人一把抓的管理與用人機制。其次需要不斷提升企業管理層水平。能夠施行有效的管理是企業成功的基礎,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對于管理層要加強管理培訓,定期開辦培訓班,提升企業管理層整體水平。
政府需要轉變原有的權力型變為服務型政府,地方政府要摒棄原有的權力行使觀念,更新思想全力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對當前的地區政府來說,一方面需要保證相關法律發揮的建設,能夠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護;另一方面也要抓緊落實法律法規。同時還要在政策上對民營企業進行必要的傾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現實中民營企業的需求制定相關的政策。政府要積極整頓市場風氣,能夠對民營企業的競爭環境掃除污濁空氣,對企業之間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擴寬企業的發展途徑。政府還可以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舉辦產品的博覽會、洽談會等形式實現企業的發展。
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建立協作金融服務機構或者給予信用機構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構建完善信用擔保的風險保護與激勵機制達到促進多層面的信用擔保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發揮出擔保機構對民營企業信用的職能,對民營企業的資本規模進行擴大。同時鼓勵具有良好發展前景與優秀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實現與市場經濟的對接,對民營企業的產權制度的改革有著提速效果,進而實現市場經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擴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逐步提升銀行服務機構對小型企業貸款主體的篩選能力,對企業實際發展情況采取不同的信貸政策,能夠對符合國家政策、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對銀行收益增加的同時加速了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了我國民營企業的整體綜合實力。
我國的部分企業已經逐步發展起了信息化建設,在這一時期要加大對電子商務產品的維護與完善,擴大積極影響。對企業的網站建設要加大力度,進而更好地宣傳企業的形象。對沒有進行發展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來說,可以針對企業實際來制作相應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加快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步伐。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雖然在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制度中,民營企業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阻礙,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問題的嚴重性,并著手從多方面進行解決。相信民營企業能夠在不斷調整與完善中得到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1]孫早,劉慶巖.地理差異、戰略約束與民營企業的發展績效——一個基于浙江與陜西經驗的比較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4(05).
[2]譚勁松,鄭國堅.產權安排、治理機制、政企關系與企業效率——以“科龍”和“美的”為例[J].管理世界,2004(02).
[3]孫早,劉靠柱.中國東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發展績效比較——基于浙江省與陜西省經驗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04(06).
[4]陳曉峰.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失衡及其制度環境的優化[J].現代經濟探討,2005(08).
[5]呂文慧.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效率差異的比較——人力資本產權角度[J].經濟問題探索,2004(09).
[6]肖奎喜,李經蘭,楊義群.開放經濟下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演變[J].商業研究,2003(17).
[7]舒偉.發展應收賬款保理融資[J].財經界(下半月),2006(08).
[8]張建琦,黃文鋒.職業經理人進入民營企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3(10).
[9]馬鳴蕭,張元智,段利民.企業邊界收縮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J].開發研究,2006(03).
[10]李曜.品牌價值、廣告費支出與MBO后公司的長遠利益——美的電器的案例研究[J].經濟管理,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