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高 嵐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我們知道,詩歌是語言文字的藝術。“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所謂“詩言志”“詩緣情”,就是說詩歌是用文字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但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字長河中,有一種現象卻頗值得深思——上溯詩經,下至明清,中國文人在作詩中,似乎與枯燥的數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大量的數字出現在了古典詩歌之中。
這些數字的運用,除了最基本的限制作用外,更多的卻是起到了夸張、對比、鋪陳與烘托的功效,更有甚者,有的詩將數字發揮到了極致,數字在詩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本身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產物,所以“國風”,即各地民歌,在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國風”中最長的一篇,便是著名的詩作《七月》。在長達8章的詩歌中,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數字的運用。全詩從“一”至“十”,十個數字均躍然紙上,有的甚至還反復出現,從而著力鋪陳渲染了奴隸們一年四季勞動的艱辛和痛苦的心情,下面是第五章中的部分詩句: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上面的文字可作如下解釋:“五月斯螽彈著腿兒唱,六月紡織娘振翅膀,七月蟋蟀鳴田野,八月鳴叫在屋檐下,九月躲在門邊叫,十月爬到為我床底下。”
這里將昆蟲的鳴叫與蟋蟀的避寒遷徙,通過數字的變化極其形象的表現出來,而數字在這里不厭其煩的出現,正渲染了夏秋季節的更替,從而為下文奴隸們忙于農事,天寒地凍才趕修破舊房屋做了鋪墊。
唐代詩人張沽是位終生不得志的狂士,但他卻曾寫過一首充滿哀怨色彩的《官詞》(其一)。原詩如下: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前兩句中的“三千”和“二十”,寫出了家鄉的遙遠和深宮生活的漫長。而第三句中的數字“一”,更注入了詩作的悲情色彩。正是有了前三句的鋪墊和烘托,最后一句的“雙淚落君前”,才更加悲愴哀愁,才更具悲劇效果。全詩僅二十個字,但卻用了“三千”“二十”“一”和“雙”這幾組數字,鋪陳與烘托了宮女的不幸與哀愁。
李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形成了雄奇、飄逸的藝術風格。值得一提的是,它詩中的夸張名句,很多都與數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比如,那首家喻戶曉的名詩《望廬山瀑布》,就以數字的夸張,寫了廬山瀑布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里,以“三千尺”夸張寫瀑布之長,而以“九天”則想象其高。詩歌以具體的數字,夸張描繪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色。
再比如,《蜀道難》中描繪蜀地交通不便,就用了“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詩句;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為了寫出天姥山的高,更是用數字來夸張顯現的:“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比欲倒東南傾。”而李白最為后人稱道的寫愁名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更是借用有形的“三千丈”來突出無形的愁苦。
夸張有數字,而在對比中,更可窺見數字的影響。
杜甫是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作詩態度認真、嚴謹,“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本人真實的寫照。他的律詩《水檻遣心》,是描寫他的新居成都草堂的,在尾聯處,詩人以數字的對比,表達了遠離世俗的閑適心情: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通過“十萬戶”與“兩三家”的數字對比,更進一步突出了草堂環境的安閑與幽靜。
而杜甫的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通過對比,將對松的偏愛與對竹的怨恨,以“千尺”與“萬竿”這樣的對比,表現了出來。
中國有些詩歌,數字占了很大的比例。在這些詩中,數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
比如,清代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作過一首詩《詠雪花》: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詩,將數字用到了極致。前三句看似數字羅列,其實不然,正是有了由“一片兩片三四片”到“五六七八九十片”的雙層漸進,才將雪花由小到大,紛紛揚揚,越來越密的情景描繪了出來,也才能為蘆花融入后,追尋不見,化作一片銀白的綺麗景色做了鋪墊,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前三句的數字,也就沒有最后一句奇句的產生。
清代文人似乎對數字情有獨鐘,這里再舉一篇陳沆的《題秋江獨釣圖》:
“一帆一槳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全詩共二十八個字,卻用了十個“一”字,而這十個“一”字,在全詩中卻構建出不可或缺的詩歌骨架。也正因為這十個“一”字,才將在秋江垂釣中的“獨”字,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詩中所表達的曠達和平和,也通過數字(特別是第三句)表現了出來。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為一代之文學。”可見,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文學形式。而數字,卻存在于不同的朝代的詩歌中,可以這樣說,數字運用的恰當,不僅能增強詩文的美感,而且還能加強詩歌的感染力,達到深化主題的效果。
[1]尚書堯典.
[2]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
[3]王國維.人間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