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張潔麗
農產品流通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但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一直處于“重生產”“輕流通”的狀態,使我國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出現了流通渠道不暢、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隨著現代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傳統、落后的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流通方式已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新型高效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已成為農業新形勢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選擇中原糧棉油流通模式作為研究重點的原因在于,中原地區的糧棉油生產在全國均居于首要地位。此外,該地區糧棉油的加工量和消費量也是首屈一指。同時,由于該地承東啟西,通南連北,還有非常發達的交通網,具有發展農產品物流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中原地區的糧棉油流通的快速發展,可以更好對國家農產品宏觀調控服務,對我國整個糧棉油流通也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中原地區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為中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但大型的批發市場數量有限,發展水平也較低,市場購銷規模較小且功能單一,在體系、渠道、基礎設施和制度方面都還都處于初級階段。
作為大宗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批發市場中的市場主體盡管已經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但是,整體來看,其規模仍有待擴大。由于較小的經營規模及其有限的實力,無法大規模帶動地方農戶的農業生產。而且,多數的批發市場都是以服務本地為主,呈現出典型的銷地市場特征。中原批發市場的發展水平,還很難發揮其地理位置優勢,實現糧棉油在全國范圍內快速調配。
中原地區的批發市場,還是以存儲、簡單裝卸和現貨交易為主,尚未形成產加銷一體化,而且存儲手段落后,缺乏現代技術的應用,相關的服務也沒有跟上,這使得資源不能有效利用,不但增加了糧棉油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有效保障產品的安全健康,最終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同時,批發市場沒能有效利用交易市場的優勢進行全面完整的信息搜集和信息發布,導致產銷脫節,以致糧棉油的生產和流通非常盲目,農民的生產風險加大,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證。此外,現代網絡技術也沒有得到使用,使得銷售范圍和服務范圍不能擴大,無法實現高效的流通和快捷的售后服務。
目前中原地區糧棉油的流通過程中,供應鏈條中從原糧采購到最終消費者購買成品糧之間的交易環節過多,缺乏可以聯結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實力主體,直接導致流通成本過高且流通損耗嚴重。當前的批發市場由于其功能單一、管理落后、信息不完備等原因,還很難充當這一實力主體。
批發市場較差的經營環境、落后的裝備和對先進技術的使用不夠,使得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不僅難以承載大批商品的流通,也談不上對于食品安全的保障。
直銷模式是當今國際農產品流通的發展趨勢之一。在很多發達國家,直銷是市場外流通組織形式中一個很重要的類型。無論從流通成本還是產品質量而言,直銷給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的利益都是不容忽視的。不但可以降低產品銷售價格,而且可以實現農民的收益極大化,非常適用于且有地域特色的產品。而現在中原地區的糧棉油流通模式中,仍舊以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為主,缺乏有效的直銷模式。
批發市場和直銷是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一個趨勢,尤其對于糧棉油等產品來說,批發市場還是占據主要地位。但是目前中原地區農產品市場,尤其是批發市場普遍存在管理混亂、交易方式落后、現代技術利用不夠、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規模化不足等問題,直銷模式也尚未建立起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現代技術的應用不足、不重視信息系統的建設、缺少政府的支持、流通布局的不合理和沒有健全的政策法規體系。
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從產品的分級、包裝,到產品的保鮮、檢測、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儲存,一直到流通市場的信息搜集和發布、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現代化交易方式的使用,以至農產品交易市場的管理,無一不使用到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而現代技術在目前糧棉油流通市場上的并沒有得到充分應用,這成為農產品流通模式沒法快速提升的主要阻力。
產品的高速流通離不開完善的信息網絡,產銷的有效對接也依靠產品供求信息的指導。但是目前中原農產品流通市場中,完善的信息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信息的掌握是零散的、不全面的,這給農戶安排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使得未來的銷售風險極大。此外,信息不能有效傳遞也讓產品的銷售范圍無法擴大,進一步影響到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當前,與信息系統有關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都沒有建立起來。
糧棉油批發市場的現代化建設和管理以及直銷模式的應用推廣,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對于中原地區而言,單靠民間資本的力量難以擔此重任,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導。雖然地區政府很重視農產品的物流,對糧棉油流通市場的建設也創造了很多有利條件,但是就發展現 代多功能的物流市場而言,政府的支持力度仍顯不足。
其實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仍屬于政府支持范疇,但是鑒于其重要性,因此單獨列出。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批發市場的準入、產品的標準化和產品的質量安全等方面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定,而且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執法必嚴。而我國目前尚缺乏關于農產品流通市場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對于農產品的政策法規也不健全,行政性的市場干預還占主要地位。現有的市場規則更是殘缺不全,不能有效做到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利益,更不用說能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流通布局的不合理包括宏觀布局不合理和微觀布局不合理。從大的范圍來看,全國性的糧棉油批發市場較少,且分布不合理,無法滿足糧棉油高效高質大范圍流通的需求。而城市中糧棉油交易市場的布局也影響到產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成本,使得產品流通成本提高,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利益。
把糧棉油批發市場作為連接田間到餐桌的關鍵環節,產業鏈條的延伸包括種子、種植、采購、加工、儲存、配送、銷售等多個環節。批發市場可以建立自己的加工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從田間開始,一直到最后消費者的購買,都由一個公司進行統一生產、加工、配送、運輸和銷售。這樣可以實現流通的高效快捷,減少流通環節,也可以整合農業農產品供求雙方的資源,便于為農民提供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服務,還可以減少產品的損耗,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安全,從而保障消費者利益。這就需要一個有綜合性功能的組織,擁有自己的倉庫、加工廠和配送中心,擁有對農產品進行分級、加工、包裝、檢驗、配送、銷售、儲存的各項技術和設施,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如美國的ADM公司,作為國際四大糧商之一,就通過全產業鏈的運營方式,不斷延伸自己的產業鏈,使自己的產品品種和生產規模擴大,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的多樣化組合。
資金支持包括銀行的信貸支持和政府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目前,農發行正在積極支持糧棉油全產業鏈發展,這對糧棉油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信貸支持也是有限的,不能完全保證批發市場的長遠發展,政府的財政投入和稅收優惠仍舊是推進農產品流通模式改進的有效補充和重要保證。資金支持的方向包括信息化建設、批發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批發市場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等。
為了改變當前市場交易規模小且交易混亂的現狀,就必須完善相應法規,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提高市場的準入門檻,使得進入市場的主體擁有規范交易的資質。這樣,不但能提高糧棉油的交易效率,還能更好地保證對農戶的帶動能力。與上條建議一樣,需要政府出面,對其進行嚴格的條件審核。
發達的信息網絡和高度的信息化,可以使買方和賣方得到有效的溝通,并能減少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重復行為,提高了流通效率,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可以利用批發市場集中購銷主體的優勢,搜集市場信息,建立信息系統,并建立信息網絡用來傳遞信息。這不但對發展電子交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和對農產品跟蹤查詢也提供了重要基礎。
首先,是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鑒于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及棉花、油料的生產布局,為了分地區形成集聚效應,分別建立稻谷、小麥、玉米、油料和棉花加工產業區。在不同的產業區支持引導建立一批糧棉油全產業鏈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最好分布在主要的物流節點,以保證流通的高效、快速和便捷。不同節點的企業可以加強信息交流和互動,進而建立起高效流通的網絡,便于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在不同地區進行流通。對于中原地區來說,優先建立小麥、油料和棉花加工產業區,并保持和其他節點糧棉油加工產業區企業的溝通交流,真正發揮高效統一調配大宗農產品的功能。
其次,要優化城市的市場布局。城市批發市場的建立要依據消費群體的分布情況,并依據對該地區產品流向和流量的科學預測,要便于產品的配送,減少配送的距離和配送環節,同時要平衡發展綜合性市場和專業性市場,產地商場和銷地市場,從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農產品流通的標準化包括兩個方面:產品的標準化和物流的標準化。產品的標準化有利于對產品的分級、包裝和配送。物流的標準化直接包括對產品的包裝、配送、裝卸、保管、運輸、加工等環節中的標準化。不論是哪一方面的標準化,都能夠大大提高產品的流通效率,但是其初始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需要運用現代科學管理保證實施。
可以在特色產品的產地設立直銷店,直接以當地原料進行加工,為地域內消費者需求集中的單位提供農產品。直銷店可以由生產者聯盟,或者由合作社來組織,所定價格可以高于批發市場,而低于一般零售店價格,使所售產品具有價格優勢。這樣的流通模式既能擴大生產者的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又能使消費者享受到品質和價格的雙重好處。
在批發市場的設立、準入和管理、產品的質量標準、交易的規范性、產品流通的標準化等方面,都需要有明確的政策法規,做到有法可依,為農業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需要政府的有效執行和監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只有流通相關政策法規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實施,才能最終保障的高效高質的農產品流通。
由于糧棉油的戰略地位,在對批發市場進行資金投入時,應該優先選擇支持糧棉油的生產、收儲和糧棉油的加工轉化。同時,積極支持糧棉油生產和流通環節基礎設施的建設。初步搭建糧棉油產購銷平臺,推動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只有相關的制度完善,才能保證市場交易的高效有序。因此,在各項工作進行之前,先要有明確的政策法規進行規范。而且,政府一定要做好執行和監督工作,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批發市場仍然是當前糧棉油流通的主要渠道,但是直銷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前者能快速聯結生產者和消費者,能夠高效率得實現大范圍、大批量的產品流通;后者可以顯著縮短產品的流通時間、流通環節和流通成本。兩者可以互為補充。
無論是參于批發市場還是直銷店的糧棉油交易,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必須提高,以保證農民利益,這就要求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組織。
[1]史秀蘋.關于設立鄭州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的設想[J].江蘇商論,2011(5).
[2]李鳳榮.日本農產品直銷所流通模式分析[J].農業經濟,2012(5).
[3]姜大剛.美國ADM公司的運作對農發行支持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啟示[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2(6).
[4]袁永友,周啟紅,陳萬卷.中部地區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優化探討[J].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