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文法學院 楊慧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給法律制度帶來了挑戰,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會直接影響到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同時法律環境又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法律制度已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加快電子商務立法步伐,制定出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律環境,由無法可依過渡到有法可依上來,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從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現狀入手,分析電子商務立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完善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措施。
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需要和諧、透明的電子商務交易環境,我國的電子商務立法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對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來說,立法問題還比較滯后。2000年初,全國人大九屆三次會議上張仲禮提出《關于制定我國“電子商務法”的議案》,將電子商務立法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自此,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發展到新階段,成為眾所矚目的問題。目前,我國為了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相關的立法機關及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97年10月我國頒布的基本法《刑法》中,就涉及到計算機犯罪罪名的規定,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罪、破壞計算機系統數據罪、傳播計算機破壞程序罪等,這對維護網絡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令人矚目的是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頒布的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條款中涉及到數據電文這一新的電子交易形式,主要規定有三個方面:(1)將傳統意義上的書面形式擴充到數據電文形式。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以及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也即是說不管合同采用什么載體,只要能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符合法律的要求,數據電文與書面形式就具有同等的效力,這是我國合同法律制度上的一大進步。(2)確立了合同到達的時間。《合同法》第16條第2款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3)承諾了電子商務合同生效的地點。《合同法》第34條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雖然新《合同法》的規定還不夠細致與完善,但增加的“數據電文”條款,為電子商務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法律上認可數據電文效力的另一部立法是《專利法實施條例》,規定可以電子通訊方式提出專利申請。另外我國行政機關也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2000年4月我國證監會頒布的《網上證劵委托暫行管理辦法》,確立了通過互聯網下達證劵交易指令、獲取成交結果的委托方式的合法性;教育部2000年6月頒布的《教育網站和網校暫行管理辦法》等。2004年8月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是我國電子商務立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法律,標志我國電子商務法制建設進入新階段,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里程碑,掃除了電子簽名在電子商務及其他領域中應用的法律障礙,推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我國的電子商務立法,除了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外,還沒有正式的法律條文產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根據地方實際指定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規,比如2000年5月,北京工商局頒布的《關于對網絡廣告經營資格進行規范的通告》、上海市出臺的《上海市電子商務管理辦法》等,這些地方性法規對全國電子商務立法的規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還沒有專門的電子商務法,只是在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中才有所體現,沒有形成規范的法律法規體系,在電子商務立法方面還存在諸多空白領域,并且規范化層次低,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求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由于起步較晚,還處在初步階段,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電子商務立法主要散見于一些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中,只是從某一方面涉及到電子商務,還沒有成立一部完整的電子商務法,使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處于無法可依狀態,缺乏總體的法律體系來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中,還沒有國家統一的立法指導,也沒有高層次的法律提供統一的法律原則。與電子商務有關的地方性法律法規中,缺乏全面的考慮及協調,出現了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的局面,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場從便于自身行業管理的角度出發,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對與其他部門相關的部分缺乏溝通、協調,使得各個地方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之間缺乏銜接與統一,容易出現管理矛盾及沖突,影響系統化的法律法規的形成及整體的執法效果。
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及網絡管制方面,大部分規范性文件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把好電子商務的準入制度,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立法還沒有出臺。也即是說現階段的電子商務立法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等方面,包括互聯網安全、域名注冊、信息網絡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但是有關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法律法規還沒有真正建立。
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立法不全面,存在大量的空白領域,出現相關的法律法規缺失、模糊、不協調等問題。比如我國還沒有建立電子貨幣的法律框架,還沒有涉及對電子貨幣的監督管理,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電子記錄證據的效力還沒有給出相應的法律規定,網絡購物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諸多問題,電子商務交易難以進行稅收征管,未形成全國統一的電子商務在線經營管理與監督機制,規范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缺失等。
新《合同法》為電子商務立法奠定了基礎,但是此部法律不夠細致、完整,有關數據電文的詳細內容沒有涉及,在合同的產生及效力方面還存在立法缺陷,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法律法規體系,在具體的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強。《電子簽名法》中對電子認證機構的條件規定比較模糊,實際操作性不強,可能會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泛濫化,也沒有具體規定電子交叉認證問題等。
電子商務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世界各國都在采用有效地立法措施,確保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確立經濟上的領先地位。電子商務是一種新興的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交易形式,急需一部完整、規范的電子商務法去規范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國政府及相關立法機關要從思想及行動上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立法工作,認識到電子商務立法對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所起的作用,為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以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基本法律框架,成為現有法律的補充,致力于解決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中存在的問題,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掃清障礙。
電子商務立法指導原則對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電子商務立法要遵循何種原則,如何確保經濟安全都要根據電子商務立法指導原則來定,其指導原則貫穿于整個立法活動中。電子商務立法要考慮立法統一性原則,從全局出發,走統一性立法道路;電子商務立法要緊跟時代發展,遵循立法開放性原則,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信息技術與媒介;電子商務立法要遵循中立性原則,建立公平、公正的交易規則;電子商務立法要堅持等效性原則,使數據電文滿足書面形式的要求;電子商務立法要遵循靈活性原則,在堅持法律法規強制性作用的基礎上,切合實際采取靈活性的手段;電子商務立法要遵循安全性原則,堅持打擊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電子商務法要遵循保護性原則,確保網絡交易中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電子商務立法牽涉的利益比較廣,涉及到各個部門、行業及相關個人,并且立法的技術性比較強,需要相關的專家共同參與。因此,政府部門及相關立法機構直接參與指導立法是最佳途徑之一,組織相關的專家參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電子商務立法工作,改變過去由立法機構授權某一行政部門組織立法的狀況,充分考慮到司法、行政執法、國際組織的作用,兼顧各方面的利益。
我國現有的商事交易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書面環境中完成的,其中很多規定與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有的發生法律適用上的沖突,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修改、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使之符合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也是電子商務立法中需要重視的問題。目前電子商務立法工作要根據電子商務的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同時又要修改、完善甚至廢止原有法律體系中與電子商務需求不相適應的部分。比如在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合同法》、《著作權法》等重新可以增加網絡侵權、犯罪的處罰條例;增加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身份認證、電子證據、數據簽名等方面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充、完善。
我國電子商務立法采取的是先分別立法再綜合立法的路子,這樣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單獨立法,符合實際需要。而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散、亂現狀,迫切需要選擇先綜合立法再分別立法的模式,從整體上、全局上形成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綜合思路,制定電子商務基本法,然后在電子商務基本法的指導下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單獨立法,以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采取先綜合立法再分別立法的思路,有助于指導實踐,規范實踐,指引單獨立法工作,避免各個地方和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況發生,確保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的統一。
總之,電子商務立法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需要政府部門及立法機關的相互配合,在借鑒國際先進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符合實際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為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以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1]敖冬梅.略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現狀及其完善[J].商場現代化,2008(4).
[2]李適時.關于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思考[J].中國法學,2003(3).
[3]李兆暉.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現狀與對策[J].中國電子商務,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