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商學院 孫靜 汪洪源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商業呈現出飛速發展的趨勢,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的外包服務,物流服務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的物流公司逐漸發展起來,很多的國際知名物流企業開始進軍中國市場,并且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除此之外,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的促進作用。近幾年,我國的很多地方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科技的發展也使得物流技術更加方便科學,條碼技術的引用使得物流更加準確無誤,以及收銀管理和銷售管理的POS系統也極大地促進了物流快遞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連鎖企業的配送效率逐漸增強,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極大了方便了人們的需求。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消費者的帶動。消費是促進生產的重要因素,產品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才能產生價值,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商品流通,需要強調的是,物流本身具有派生性的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商品需求在物流供給方面占據著重要的支配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行業的產業格局不斷擴展,物流行業的發展得益于物流流通規模擴大,我國的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曾經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也會出現高峰。1997年我國的社會零售總額是31252.9億元人民幣而到2008年底卻增長到108487.7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進出口的貿易額也是逐年增加,商業的發展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定的物質基礎。商品流通結構可以被定義為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流通渠道的結構,另一方面則是流通商品的結構。商品的流通不僅僅體系在商品的種類由少到多,由無到有,也體現在人們對商品的需求開始注重個性化的選擇。隨著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越來越開始注重個性化和多元化,物流行業的發展開始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商品經濟下得商品競爭日益強烈,導致了商品生命周期縮短,致使物流的服務對象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動。例如隨著商品的種類增多的情況下,物流的運輸次數也會呈遞增趨勢,這就要求物流服務要努力完善自己的服務理念,改善服務態度,創造更加優質的服務水平。
隨著網絡的應用,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品流通的機構發生變化,逐漸從垂直型向扁平型發展。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時代的經濟發展使得企業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網上交易,方便快捷的優點得到了很多企業的青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更近了,傳統商業的中間商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很多。但是物流的發展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原因是網絡的發展只能完成商業信息的交流,并不能取得物流快遞的發展。物流的活動只能是依靠專門的物流公司來進行完成的。除此之外,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平臺的推廣,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顧客購買商品的方式更加簡便快捷,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商品的選擇,購買自己喜歡的產品,網上購物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流的配送服務。
社會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物流在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是物流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影響物流能力有很多因素,但可以簡單地說社會的經濟發展是影響物流能力的決定性因素。物流行業的發展是對社會活動的流通性的進一步發展,物流的服務傳遞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商品流通的物流需求。物流的產生式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出現的,它不僅僅是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環節,更是商品流通的物質轉移的重要載體。商品的流通,涉及到各個行業的各個領域,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而物流的能力主要是取決于供應商,中間商以及消費者。物流服務傳遞能力如果不夠完善,會導致商品流通逐漸減弱。如果商品流通性不強,也會導致物流服務發展欠佳,所以說二者之間是互相依賴,互相配合的,一方的作用會牽制另一方的發展。
商品的流通除了會影響物流的服務需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物流資源的配置。物流的產生是商品流通的最終目標,流通產業要想告訴運行必須有現代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和先進的現代化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管理經驗和理念做支撐。舉個例子來說,批發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調節好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之間的關系,不僅要保證好完善的配貨服務體系,而且要保證充足的貨源。大型的批發企業要對發展不完善的中小企業進行多次的配送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所以要整合物流資源才能實現配送效率的提高。在產業格局中,物流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的新型企業。物流行業的發展不僅具有高度化勞動力的特征,也同時具備高素質技術的特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作用,專業人才具備專業的物流知識可以為物流行業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理念。物流需求會呈現初不斷變化的態勢,這就會影響物流的供給水平。要保證商品的高效,高質的流通離不開人力,物力的支持和技術的創新。
物流網絡是物流傳遞過程中的精神支柱。所謂的物流網絡結構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商品從供貨點到需求點的傳遞。在物流網絡模式中,城市間的網絡結構是物流發展的基礎。大型的物流園區占據著物流結構的重要支配地位,而小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則是作為基礎單位存在的,兩者互相配合構成多層次的物流網絡模式。其次,物流網絡的布局還受到商品流通的影響,物流網絡的布局和商品流通性這兩者是互相作用,相輔相成的。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逐漸增強,逐漸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所以,物流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利用發展前景較好的、發展程度大的企業對那些沒有發展前景的小公司進行規劃引導和整合。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基礎設施,比如,冷柜,倉庫等都可以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其次要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吸收國內外資金,實現集運輸、儲存,以及配送的現代網絡服務體系。除了要增強物流的網點得建設,還要加強信息網絡的服務。利用好Interac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用最快捷的方式實現滿足顧客的需求。因為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可以使不同地區促進信息的流通和資源的配置,所以物流行業的發展要善于利用這一平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物流服務在傳遞的過程中要受到環境的影響,物流服務不僅可以創造出社會價值,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環境的發展。兩者是互相制約,只有控制好兩者的關系才能促進物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物流的發展也是和商務貿易的發展息息相關。物流經營者可以建設多功能的物流園來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園不僅具有物流功能,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創造更大規模的商務貿易園,促進產業的結構化升級,由整體的發展帶動局部的發展,實現產業鏈的進一步擴大。傳統的零售企業和批發行業要互相合作,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促進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和繁榮。
物流服務是以顧客的利益為基準的。顧客的滿意程度是物流服務行業發展的前提。顧客的需求不會一成不變的,所以物流行業的企業必須對即時跟進顧客需求的變化,深入了解顧客的內在需求,對物流設備采取定期的升級和維護,逐漸改善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物流服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采購物流,在采購物流中,物流服務的功能體現在要處理好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二是指銷售物流,銷售物流不同于采購物流的一點是,它是處理物流和顧客之間的聯系,所以說物流的服務是起重要的紐帶作用,它不僅聯系著供應商,也和顧客之間也存在很重要的關聯,是供應商和顧客之間重要的橋梁。發展好物流的服務功能不僅能促進商業的發展,也可以提高滿意度,真正實現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宗旨。
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及時制定并且出臺相關的法律文件來對物流進行規劃和引導,同時,政府也應該對于物流的發展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和補助。在物流的基礎建設的方面,按照“以市場為主體,以企業為根本,以政府為依靠的原則,不斷地帶動社會的發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具體到信息建設方面,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發展較為完善的物流企業要給予信息化的財政支持,并且對按照國家信息標準化的企業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其次,政府要規范市場秩序,引導市場的正常發展趨勢,對市場的壟斷企業要給予一定的懲罰措施。政府要努力建立一個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還要促進理論研究的發展,要利用好高校的知識資源,促進各個行業的學術交流,使得物流行業的呈現出向更高程度發展的趨勢。
現代物流是多個行業,多個領域的重要發展領域,物流活動涉及到社會的更個方面,不僅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的物流行業依靠人工的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速度,所以現代物流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物流科學知識。在國外很多國家,物流從業人員基本上都具備很高的專業素養和物流知識技術。而我國的物流從業人員,專業技術不突出,物流行業的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物流從業人員應該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能力,通過培訓等手段學習專業的物流知識,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物流行業要不斷地吸收各界的人才,要留住人才,必須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培養計劃,不斷地引進國外先進人才,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自從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以后,世界上各個國家開始關注新型的發展模式來保護全球環境的發展。物流服務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甚至對環境造成了損害,必須要真正面對環境這一問題。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提倡綠色物流。可以采取一定的法律政策來保護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財政政策來對環境保護作出補貼。物流服務傳遞系統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來對環境進行治理,通過選擇包裝,優化物流路線,使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汽車進行配運,都是提倡綠色物流的重要方面。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均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商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物流的發展是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物流的作用是不可以取代的,城市之間的物流服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表現,是一個城市發展成熟的標志之一。
[1]王博.物流發展策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北京交通大學,2007.
[2]陶建格.連鎖商業企業物流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
[3]馬士華,趙婷婷.物流能力要素與供應鏈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7.
[4]吳新燕.無錫地區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總體構想[J].云南財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