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 李耀珍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旅游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它已經漸漸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當中。另外,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外旅游消費者的審美眼光也變得愈加成熟,他們對古老的中國文化的新奇感和神秘感正在消退,從而導致了旅游消費方式的極大轉變。人們已不僅僅滿足于走馬觀花型的傳統旅游方式,而是希望能碰到更多更新奇的創新型旅游形式,增加游覽的參與度與人文特色,使旅游消費者在游覽時充滿著探險的心情,愉悅地走完全程。這些新要求給這一時代旅游開發帶來了新的挑戰,針對旅游市場的開發,科研人員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研究旅游市場的變化給經濟帶來的重大影響。
市場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屬于廣義的商品經濟的范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新時代對于市場的界定已不僅僅局限于商品交易的現實場所,而是存在并貫穿于整個商品交易過程始終的抽象詞匯。因此,廣義的市場是指整個商品交換的總和。
旅游行業是一種經濟型活動,雖然旅游行業交換的商品不能呈現為一定的實體,而是呈現出一種抽象的服務形式,但是它在本質上仍然屬于廣義上的商品交換。因此,與傳統的商品市場一樣,旅游市場也是生產力通過社會分工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細化,進而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總而言之,旅游市場產生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深入發展的基礎之上,是為了實現旅游產品供給者與旅游產品需求者之間經濟聯系的商品交換的總和。狹義的旅游市場僅僅指旅游產品交換所需的場所,而廣義的旅游市場是指旅游產品交換的整個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各種經濟關系及經濟現象的總和,是一定范圍內旅游產品交換時供求關系的體現。
旅游市場與其他市場不同,體現出其特有的異地性。其他產業主要表現為商品由原產地市場流向客源地市場,而旅游產業則由于其與生俱來的旅游資源不可轉移性、住宿等輔助條件相對固定性,導致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呈反方向流動:即旅游消費者從客源地流向旅游產地。由于旅游客源地市場具有異地性特點,當其潛在的旅游客戶轉變為現實的旅游消費者的時候,許多不可控因素會嚴重制約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如:貨幣匯率的浮動、旅游目的地突發的通貨膨脹、旅游政策的臨時變化、旅游目的地與旅游客源地之間的經濟距離等等。
旅游經營者與旅游消費者之間由于旅游產品的無形性等特征,容易導致雙方信息量不對等。由于旅游消費者在挑選旅游目的地時,只能通過虛擬的或紙質的宣傳資料、他人的親身旅游經歷口口相授等方式對所選擇的旅游產品形成一種淺顯的認識,另外,市面上能夠流傳的旅游產品信息量很少,因而,旅游經營者所冒的風險極高。與之相對應的,旅游經營者在提供旅游產品信息的時候占據著明顯的優勢。為了獲得更大的客源,旅游經營者常常在宣傳旅游信息的時候對旅游消費者進行一定的詐騙,而旅游消費者只能在這些半真半假的旅游信息之中進行選擇,因此,旅游消費者往往由于缺乏判斷能力而受到欺騙。
旅游行業存在著抗干擾能力差、旅游產品較為脆弱等缺陷,因此各種情況均容易激發旅游市場的風險。首先,由于旅游活動并非是完全室內的行為,天氣異常、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給旅游市場帶來的影響往往是巨大的,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與核泄漏事件,給日本乃至全東亞地區的旅游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次,旅游產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實現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在此過程當中,任何意外狀況都可能導致旅游產品交換的失敗。由于旅游產品具有極強的季節性與構成的多樣性,旅游產品常常隨著其構成成分的變化、旅游消費者假期的變化和旅游目的地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旅游產品本身較為脆弱,因而決定了旅游市場的風險性。
經濟學家指出,當生產和消費的某一外在影響沒有涵蓋在市場價格當中時,外部性就產生了。外部性這一特征在旅游行業當中體現的尤為明顯。首先,旅游業的發展需要耗費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和水資源,與此同時,還制造了無數的生活垃圾。這些生活垃圾和能源消耗直接影響了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并間接破壞了旅游景觀。其次,旅游消費者大量涌入旅游目的地,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當地文明造成了不小的損害,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相互吸收、抗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風土人情,降低了旅游價值。然而,這些不利影響都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這就是旅游市場的外部性。
在大范圍內舉行旅游宣傳活動已經成為了現代國際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這種整體性活動能夠克服旅游行業在資金、人力方面匱乏的缺點,便于打開國際旅游市場。以東南亞聯盟為例,為了打開歐美旅游市場,東南亞聯盟各國聯合起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項目,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成果。早在20世紀末,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逐漸形成了長江三角洲旅游圈、環海峽旅游圈、環渤海旅游圈、南海旅游圈、粵港澳旅游圈和東北三省旅游圈。這些旅游圈聯手開發國際市場,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旅游愛好者前來參觀,不僅實現了大范圍內的資源共享,還進一步的改善了國內旅游結構,樹立了旅游品牌,為未來的旅游開發帶來了新的生機。總的來說,整體開發旅游市場有利于制定科學的全局化營銷策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旅游”,從而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實現,我國經濟不斷繁榮發展。然而,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政治隱患也愈見明顯。因此,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促使欠發達地區通過發展旅游行業帶動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制定經濟政策時的首選。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聯起手來,共同發展旅游業,逐漸形成了關系密切的經濟區域,共同發展商務旅游、紅色旅游、銀色旅游等旅游項目,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加強旅游市場的開發有利于充分調動各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積極性,為了組成旅游經濟的共同體,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在制定政策時同心同德,不僅有利于雙方的經濟發展,還鞏固了社會穩定。以長江三角旅游圈為例,上海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杭州則是上海的后花園,兩者在經濟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上海是都市購物的天堂,而杭州則是休閑度假的圣地,兩者共同發展旅游業,建成了著名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極大地推進了旅游合作趨勢。
旅游消費者在挑選旅游目的地時常常遵循效率最大化原則,即當一個旅游景點的旅游資源越豐富、與客源地人文差異越大、其民俗風情越有特色,就越能夠吸引旅游消費者的目光。如果當地旅游路線只有一條,旅游消費者就只能欣賞沿線的個別景區,這樣的旅游區呈現出線性關系;但是如果當地的旅游區包括若干個旅游路線和風格迥異的景區,該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就可以調動旅游消費者游完所有景區的欲望。通常情況下,旅游消費者在觀賞完核心景區之后仍有觀賞其他景區的好奇心,如果旅游經營者能夠抓住這些消費欲望,便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于旅游消費者而言,由于時間、身體狀況、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一次性游完所有景區是很遺憾的,該景區也正因此增加了神秘度和吸引力,誘使旅游消費者延長旅游時間或是再一次來到旅游區,這樣便無形中增加了該旅游區的生命期,實現了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以粵港澳旅游圈為例,廣東省的旅游業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就是依靠了粵港澳旅游圈的良性發展趨勢。廣東省的名勝古跡與香港的購物天堂和澳門的娛樂業交相輝映、各得其所,提高了該區域的旅游競爭力,極大刺激了旅游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廣東省既利用了本地的國內客源市場,又通過港澳地區拓展了國際客源市場,使得該地區旅游行業迅猛發展,更帶動了地區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為促使旅游行業的深入發展,提高旅游競爭力,規劃人員應當及時樹立旅游市場的概念,跟隨社會潮流,按照社會需求開發旅游景區,將本地區的旅游品牌推向全世界。應當認清本地區旅游業的優勢與不足,對旅游特色有清晰地定位,再依據該地區特色開發旅游市場。
旅游產品必須最大限度的體現該地區旅游資源的特色與優勢,并不斷開發出新的旅游產品吸引旅游消費者再次前來游玩。尤其是要設計一條精品旅游路線,以持久地吸引海內外游客,這條路線應當涵蓋人文特色與地理特色,并做好一切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應當注意加強對該精品路線的宣傳活動與合作項目開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旅游業必須以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為基礎。優秀的職業道德和規范的服務質量能夠為該地區的旅游市場開發帶來新的前景,因此,應當做好職業教育培訓和管理工作,培養新一代旅游從業人才,提高旅游競爭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行業已經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迅猛、規模最大的行業之一。旅游行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顯現,對于拉動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率以及對文化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旅游市場的開發有利于旅游品牌的樹立,促進各地區經濟平衡發展,吸引海內外流動資金,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開發旅游市場,一定會使我國旅游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李楊眉.旅游開發對旅游地的影響及控制策略[J].貴州商業高等專業學校學報,2008.
[2]張輝,厲新建.旅游經濟學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國旅游開發規劃課題研究組.旅游開發規劃及景區管理務實全書[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