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職業學院 祝維亮 周胤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進出口貿易,而由政府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或者進出口商之間提供的資金融通和擔保。它主要包括票據貼現、減免保證金開證、單據押匯、打包放款、信托收據、銀行承兌匯票、擔保提貨、買人外幣票據、福費廷、保理等融資方式。國際貿易融資是一國海外融資當中最基本的,最經常的,也是規模最大的業務。目前,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業務已經向現代化,標準化和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國際貿易融資也越來越顯示出他的重要性,但其中的風險性我們也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并且采取一定有效的策略來防范潛在的風險。
(1)國際貿易融資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發展好國際貿易融資可以避免發生結構性的失衡避免國家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調節國際收支失衡。
(2)國家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出口,國際貿易融資是國家鼓勵出口所采取的一種手段。
(3)國家要有效的參與到國際經濟中來,其中有一部分必須依靠國際貿易融資,而銀行辦理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國際銀行之間合作配合的好了,業務范圍拓寬了,銀行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了,就能更加國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得國家在國際范圍內有影響力。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業務仍以存貸款等國內業務為主,來賺取利息差價。但是近幾年來,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商業銀行也開始重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但這與我國經濟國際化進程相比,有不小差距。在國際金融貿易中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業務操作管理方案還不健全,開展的國際融資業務與市場提供的空間相比很不協調。我國商業銀行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表現為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所以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也比一般貸款長,阻礙了該業務的發展。
國際貿易融資涉及業務范圍廣,貨權、信托、國際金融票據、擔保等等都屬于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范圍。正是因為國際貿易融資設計的業務范圍廣,所以就需要再法律上對其有特殊的約束,但是現階段我國金融方面的法律還不是很健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開展起來需要業務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需要業務人員充分熟悉業務的全部的流程,但是我國業務人員現在的能力還無法從企業財務資料和經營作風等情況來準確判斷和掌握客戶信譽度,也就難以判斷風險的大小程度。
目前我國銀行在外匯業務上的處理和國外的銀行比較起來還比較落后,現在我過銀行各部門協調管理不是很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不是很緊密。資源的共享程度不如國外的銀行。所以在監控風險方面就有許多不足之處。加之這幾年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利潤比較大,開展這個業務的銀行也在增多,為了爭取客戶,競爭就變的激烈,這樣自然而然有些銀行就會放低對客戶資信程度的審核,這樣也就是進一步增加了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后果就是加劇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
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大的風險而且風險錯宗復雜,難以預測和防范。我國開展這個業務的時間不是很長,對這方面的風險預測和預防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企業中也缺乏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銀行在受理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時應該與其他的貸款業務區別開來,采取不同的態度開對待,提高警惕程度。現在國家采取的一些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評估方法不太科學,對風險的預測也不是很理想。
為防范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在防范過程中就必須遵循一定的風險規避原則,其重要原則有如下幾種:
(1)風險回避原則。(2)風險分散原則。(3)風險抑制原則。(4)風險轉移原則。(5)風險保險原則。(6)風險補償原則。(7)風險預防原則。
通過這幾種基本的風險防范原則來指導我國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可能遭受的風險。
現在國際貿易融資的方式按進出口分為兩類:
出口商融資方式有:打包貸款、出口押匯、出口信貸、票據貼現、貸款和透支、出口信貸擔保、福費廷、國際保理業務。
進口商的融資方式有:進口押匯、開證授信額度、信托收據、銀行擔保提貨。
我國現階段國際金融貿易的在進行國際貿易融資時存在著不少的風險。其中主要的風險有以下幾類:
國家政治風險是指由于國家主權行為或者一個過家的政策變化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國際貿易融資既存在經濟風險又存在政治風險,政治風險在眾多的風險中隊國際貿易融資的影響很大。國際貿易融資要涉及到國家間的債權債務問題,一旦一個國家的政策,法律發生重大變化、甚至發生戰爭等,國家就會對貿易實施保護、干預對外貿易。這些政治現象往往難以預料,一旦發生就會使國際貿易融資參與者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甚至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國家政治風險應該在國際貿易融資中的首要風險。
防范對策:
我國業務人員應密切關注貿易對手所在國的政治和相關政策的變化,認真判斷政治風險出現的前兆。當業務人員預測到對手所在國政治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時,應及時調整貿易融資的方式,減少貿易往來甚至放棄交易,以便降低政治風險。另外應該投保政治風險依靠保險公司來分擔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國際貿易業務的當事人在一段時期內從事業務,由于匯率及其他因素的變動而蒙受損失或將喪失預期收益的可能性。匯率風險有四種類型:外匯折算風險、外匯交易風險、外匯結算風險、經濟風險。當出口收匯,進口付匯時,外匯匯率波動,就會導致國際貿易當事人中的一方出現利益流失。國際貿易融資中的匯率風險可以使國際貿易當事人的經營損益不穩定性,進而影響其經營狀況及經營成果,最終發展為國家的貿易風險。
防范對策:
進行國際貿易的當事人首先應該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進出口方要盡量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貨幣計價。一般情況下,出口應以硬幣計價,進口以軟幣計價。其次,進出口雙方可以訂立貨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幣,某種硬幣為保值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國際貿易過程中也經常使用貨幣互換的手段來防范風險,而且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于防范貿易風險有較大的成效。
違約風險其實也就是經常說的信用風險,違約風險是在國際貿易融資中必須面對的。可以理解為由于買方延遲或者無理拒付,造成出口貨款落空,無端受損。按照貿易慣例,賣方供貨且買方對于貨物沒有異議時,買方應按照約定支付貨款。但在激烈競爭的國際貿易中,往往會有一些買方利用貿易雙方地理阻隔,語言習慣的差異,法律適用的不同來延遲付款,延遲付款所造成的損失可以直接表現為出口方在延遲收款的期間內由于匯率波動朝不利方向波動而蒙受的收入“縮水”,以及此期間這筆貨款利息損失。至于拒付所造成的損害與延遲付款類似,并且在程度上更為嚴重。
防范策略:
違約風險一般為主觀因素 ,所以應該在國際貿易交往前加以預防。在國際貿易業務中,應盡最大可能去尋找資信度好的企業,這就需要對合作伙伴進行全面的調查,深入了解貿易伙伴的誠信狀況。比如,在企業中應該設立一個部門專門為貿易客戶建立檔案,收集與客戶的信息,如該公司資信狀況、經營作風等等,做到知己知彼。因為,選擇了一個資信良好,經營狀況不錯的貿易對手,才能使違約風險降到最低。除了對貿易伙伴進行調查之外,還要對國際貿易結算中的開證行、承運人的資信程度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后盡量選擇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大銀行大船東作為合作伙伴。對資信良好的老客戶在進行常規的進出口業務時可采用匯付方式,對新客戶或不太了解的客戶為防止貨款損失應加強風險防范而不可輕易相信對方的保證。
隨著國際貿易融資越來越頻繁,各國在國際貿易中對銀行的信用越來越依賴,信用證也因為他的安全性高且具有融資功能而受到各個國家的信賴。但是銀行對于信用證只有審查單據是否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義務,只要提單符合信用證的要求就必須支付貨款,對單證的欺詐不承擔任何責任,這樣不法外商就制造假提單,收取貨款后拒不發貨,或者發貨質量不好,結果造成本國進口商出現損失。在信用證業務中,銀行按規定支付了匯票,但進口商拿到提單后提不到貨,這種是假單證的詐騙。這種偽造假提單的詐騙,依據保險公司規定,保險公司是不負責承擔貨物未上船的索賠項目,進口商也無法向保險公司追償損失。
防范策略:
國際貿易融資中信用證的使用使得交易比較安全,企業也都比較相信和信賴信用證,正是因為信用證被認為可靠,所以進出口企業更應該認真審核信用證有效性。防止發生信用證欺詐事件。為了防范偽造的信用證,應該加強信用證的審查工作,必要時應該與開戶行聯系,等得到開戶行的答復后再進行交易,發貨。
企業國際貿易融資中的風險最終變現出來的是國家的風險,所以國家應該針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現狀和存在的潛在風險應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政策性信用保險機構緊密配合的國際貿易風險防范體系,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確保國家經濟安全,防范國際貿易融資中的潛在風險。
(1)中國這個業務開展的時間不是很長,與之相對應的法律也不是很健全,這就要求立法部門必須加強對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法律研究,從我國現有的法律中和經歷過的風險事件中尋找并發現存在的漏洞,依據曾經發生的風險事件科學立法,依靠法律來規范和保護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增強經濟實力。
(2)防范國際貿易融資中的潛在風險需要高素質,有能力的業務員,我國必須加快國際貿易融資人才的培養,提高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創造機會多為業務人員進行崗位培訓,使業務人員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與國際接軌。有可能的話組織模擬交易,通過模擬交易來增強業務員的風險意識。
(3)國際貿易融資可以增加國家的貿易出口,帶來經濟增長的效應。目前我國貿易融資的方式相對來說還比較少,國家要大力發展多種融資方式,加大貿易融資的業務量。依靠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式增加銀行的業務,促進銀行的發展,增加我國銀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1]雷蒙.金融危機下的發展中國家貿易融資[J].經濟導刊,2008(12).
[2]王俊.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與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