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波/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背景和大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關系進一步深入,使得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產生原因是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杠桿率過高所引起的,根本原因如下:1、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不對稱,包括經濟總量的不對稱以及經濟結構的不對稱。2、國際生產要素價值鏈脫節,馬克思從資本主義生產基本矛盾得出其所處時代的危機分析,認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由于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甚深,導致國內經濟環境持續低迷,我國政府不得不對此進行相應的政策變化,所有的企業都要在新政策環境下作出相應的調整。此外,經濟危機對于消費者的消費意向也會產生強烈的影響。
在新的形勢下,為了正確應對經濟危機,擺脫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境,必須對中小型的自身特點進行分析。中小企業則具備了經營機制靈活、決策高效、生產成本低、產品轉型快等優勢,但也同時存在市場地位不高、語話權小、產品附加值低、難以實現擴大再生產、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弱等缺點,這些缺點一旦經濟危機來臨將是非常致命的。
與此同時,還要對中小企業現存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
(1)管理思維不夠前衛。我國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以市場的變化、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指南針,但大多數企業并沒有按照此方法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的開拓。這種企業導向最后將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大眾的需求的局面,而這種生產觀念不一定能夠保證生產出的產品符合大眾的需要,如此不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就會缺乏銷售路徑,最終也無法轉化成企業的生產價值。
(2)企業發展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許多中小型企業只考慮到短期效益或僅僅是考慮到利潤的最大化、規模的增長;雖然可能也有部分企業制定了一些戰略目標,但這類目標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切實際,很容易就得不到執行。而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使企業正常經營,不是單純追求規模,更多的是要在市場競爭中塑造一個強者的形象。
(3)管理體制不完善。許多中小企業的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一旦經濟危機來襲,受到的影響更大,舉步維艱。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負面影響極為嚴重。在該經濟危機中,許多弱勢企業已經直接被淘汰,有的企業即使捱過了這次危機,目前經營也是舉步艱難。受市場經濟條件資本的影響,資金會根據企業的利潤的多少而決定其流向。從另一方面來說,企業需由國內內需市場作為導向,調整企業整體結構。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內需愈來愈旺盛,因此在遇到金融危機時,擴大國內內需市場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具體方法和措施如下:
1.在經濟危機時,中小型企業不僅要努力提高生產效率,更要降低企業消耗。在經濟危機下,中小型企業由于資金有限,不可能經受得住經濟危機的沖擊,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生產率,加強自身成本控制,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消耗。
2.中小企業要注意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層次。從長遠來看,“危機”也是“轉機”,經過經濟危機,一些故步自封的企業勢必受到淘汰。對于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來說,他們往往會比較注重自己的品牌,所以在經濟危機中更要注重維護品牌,繼續做好品牌的推廣,在保持現有業務的基礎上穩定增長;而對于一些剛剛成立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由于沒有品牌效應,在經濟危機中難度更高,需要企業努力積累相關經驗。
3.中小企業為謀求生活需要在瞄準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盯住內需,不斷開辟新的市場,尋求新的客戶。在經濟危機中,企業要想保持生機與活力,化解危機,不但要加強與以往客戶的溝通與合作的基礎,更要積極謀求新的客戶,以便使本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此外根據國家最新的政策,對企業的運營動向進行相關調整,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資金放在啟動內需上,促進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經濟危機下,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會有所減緩,拉動經濟的投資也會有所放緩。
4.在經濟危機中中小型企業要加強同行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切不可相互排擠。由于經濟危機來襲,幾乎所有的企業的供貨需求都會有所降低,此時,企業之間要同舟共濟、共同度過經濟危機。所以越是在經濟危機,中小型企業之間越要加強合作意識,謀求共同獲得生存,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