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麗 高杰 黃海
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的 MRI表現及鑒別診斷
李向麗 高杰 黃海
目的分析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FNH)的MRI表現和診斷價值。方法分析經病理證實的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9例(11個病灶)MRI影像資料。結果7例單發病灶,2例多發病灶。11個病灶均呈稍長或等T1及T2信號;增強動脈期示病灶明顯增強,門脈期及延時期呈稍高或等信號,5個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時增強。結論絕大多數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確診斷。
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MRI
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種較少見的血供豐富的良性腫瘤樣病變,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對本病的認識也逐漸提高。我們收集整9例FNH的MRI表現,并復習了文獻,對本病MRI表現作一分析和總結,以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準確性。
9例經病理證實的11個FNH中,男3例,女6例;單發7例,肝內2個FNH的男女各1例,年齡18~59歲,平均39.6歲。6例無任何癥狀,為健康體檢發現;1例右上腹不適,無明顯誘因,病程1個月至1年余,B超發現肝內占位病變。9例甲胎蛋白均為陰性,肝炎免疫檢查,1例小三陽,5例表面抗體陽性,3例全陰性,肝功能異常1例,谷丙 (ALT)、谷草(AST)轉氨酶稍高。掃描前行胃腸道準備。使用Siemens vanto 1.5T磁共振,均行靜脈團注Gd-DTPA增強掃描;2例3 d后行超順磁性氧化鐵顆粒(SPIO)增強掃描,用 FRFSE序列采集T2WI。
2.1 9例11個 FNH中,位于肝左葉外側段1個,肝左葉內側段2個,肝右葉前段3個,肝右葉后段5個,其中2例肝內同時2個FNH,分別位于肝右葉前段和左葉內側段及肝右葉前、后段。全部結節均呈圓形或類圓形,結節直徑大小為2.1~12.5 cm。
2.2 MRI表現 MRI檢查9例11個結節,均呈稍長或等T1及T2信號,5個結節內見星芒狀更長T1、T2信號的中央疤痕,增強掃描動脈期明顯強化,中央疤痕均未見增強,門脈期結節增強均減低,呈稍高或等信號,延遲掃描,除強化程度稍減低外,與門脈期表現基本相似,但中央疤痕延時明顯增強,呈星條狀或裂隙狀高信號,2個結節見包膜增強。行SPIO對比增強掃描的2例FNH,給藥30 min后在T2WI上FNH信號降低,但不及肝組織信號下降明顯,而瘢痕依然表現為高信號,對比更加清晰。
3.1 臨床特點 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是繼血管瘤后第2種常見的良性局灶性肝實質性病變[1],與口服避孕藥無關,大多數患者無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的病史、無肝硬化背景[2]。該病可發生于男性和女性的任何年齡,但多見于20~50歲女性[3],少數可見于兒童。本組病例臨床特點與上述文獻報道基本相符。現認為FNH病因是肝動靜脈血管畸形,肝血流持續增加引起周圍肝組織假瘤樣增生。病灶多為單發,多發性病灶多合并其他器官的血管畸形[1]。FNH迄今為止未見有惡性報道,患者大多數無癥狀,少見出血等并發癥,經長期隨訪,病灶可以縮小,甚至可以消失,除腫瘤較大引起壓迫癥狀外,一般不需手術治療[4];因此,術前準確診斷尤為重要。
3.2 MRI表現 本組病例,在T1WI上呈等信號,T2WI稍高信號或等信號。中央瘢痕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其機制為中心瘢痕內含慢血流血管、炎性細胞浸潤及水腫,但少數FNH中心瘢痕出現機化而呈低信號,與纖維板層肝癌中心致密纖維和管瘤瘢痕相似[1]。但有些不典型的FNH在T1WI上呈低信號,T2WI像上呈等信號,腫塊內可無瘢痕出現,信號均勻,邊界清楚,有時在腫瘤邊緣可見流空的血管影。FNH的MRI增強典型表現有一定的特征性,中央見星芒狀延遲增強的疤痕組織及結節增強特點呈“快進慢出”,較易診斷。本組5個結節呈此表現,這與鏡下見結節的纖維隔中分布豐富、粗大變異的增生動脈血管相吻合,中央疤痕內見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血流阻力大,因此呈延遲增強[5]。MRI是目前診斷FNH最準確的方法,特別是結合網狀內皮系統介導的磁共振特異性對比劑超順磁氧化鐵顆粒,絕大數FNH治療前能準確診斷。本組有2例行SPIO對比增強掃描后準確診斷。
3.3 鑒別診斷 FNH主要應與肝細胞癌、肝腺瘤、纖維板層肝細胞癌、肝血管瘤進行鑒別。①肝細胞肝癌常伴有壞死,強化不均勻,強化幅度低于主動脈。往往有肝硬化基礎,AFP常升高,而且有門靜脈、膽管侵犯等惡性腫瘤的特征。雖然部分學者認為腫塊包膜的出現高度提示HCC的可能,但FNH也可出現周圍肝組織受壓形成的假包膜,應引起注意;FNH組織與正常肝組織相似,因此一般呈等信號,邊界不清,中央可見星狀瘢痕,較有特征性;除星狀瘢痕外,病灶一般無出血壞死,增強掃描后,病灶一般強化比較均勻,信號可以接近甚至高于腹主動脈。另FNH多發生于無肝硬化肝臟。②肝腺瘤多見于口服避孕藥的中年女性[6],腫塊多有包膜,常伴有明顯的脂肪變性、出血和囊變,而FNH少見脂肪變性。③纖維板層肝癌多有完整的包膜,邊緣有明顯分葉,其中心瘢痕呈放射狀延伸至邊緣與包膜相連續,纖維間隔往往有鈣化,周圍肝被膜皺縮(凹陷征),雖然出現幾率不高,如出現,有鑒別意義。此外,纖維板層肝癌可出現周邊衛星灶、門靜脈侵犯及肝周淋巴結腫大;而FNH的纖維間隔一般不延伸至表面,鈣化少見。小肝癌平掃信號也較均勻,但其動態增強多表現為快進快出特點,既使在門脈期腫塊尚有對比劑,也表現為相對低密度,而FNH強化的高信號持續時間更長。④肝海綿狀血管瘤在CT動態增強掃描時從外圍向中心逐漸結節狀充填,MRI平掃T2WI上呈“燈泡”征,這些特點易于與FNH鑒別。
[1] 許乙凱,全顯躍.肝膽胰脾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39-359.
[2] 葉慧義,汪偉,李永才.實用腹部綜合影像診斷學.肝臟分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7-54.
[3] Carlson SK,Johnson CD,Bender CE,et al.CT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AJR,2000,174(3):705.
[4] 黃國鑫,徐堅民,孫黎明,等.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的CT和MRI表現與病理對照研究.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6,14(2):104-107.
[5] 倪瑞軍,王向陽,黨好丹.肝局灶性結節增生的MRI診斷價值與CT征象比較.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4):385-388.
[6] 李世杰,葉慧義,杜靜波,等.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的CT、MRI診斷.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4,12(5):344.
462000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