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楊紅 吳衛東 喬立
2009年12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指出要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2010年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指出要將海南建成國際旅游島。2010年12月6日,國家旅游總局通過中國網發布了《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借此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隨著一系列關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規劃文件的相繼出臺,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格局正在逐漸形成,這就對新形勢下發展旅游經濟提出了新要求。
2011年11月1日國家旅游局發布的《2010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 2010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達到1.34億人次, 比上年增長5.8%,實現國際旅游收入創匯4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5%;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1.0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實現收入12578億元,比上年增長23.5%;我國公民出境人數為5738.65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高達1.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分別為20.4%和24.6%。由此可見,2010年我國旅游經濟復蘇跡象明顯,全年增速實現較快水平。其中,入境旅游市場正在逐漸恢復增長,國內旅游市場實現較快平穩增長,出境旅游市場保持加速增長勢頭。可以說,新形勢下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整體形勢一片大好。
具體來看,新形勢下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我國旅游市場正處于大眾化發展階段。目前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是低端市場還是高端市場,旅游都將成為國民生活方式的一種重要形式。2010年國內旅游人數為21.03億人次,按總人口13.71億人計算,人均出游率1.54次。二是旅游經濟穩步增長。旅游總收入2008年為1.16萬億,增長6.4%;2009年為1.26萬億,增長8.6%;2010年為1.57萬億,增長24.6%。三是旅游經濟以低消費為主。如2010年全國國內旅游人均花費598元,其中城鎮居民為883元,農村居民為306元。居民消費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休閑度假為輔并逐漸增長。四是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粗放。如雖然旅游市場數量增加迅速和規模不斷擴大,但供求失衡、產品單一、品味不高、開發滯后和配套落后的現象較為普遍。
目前,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不斷落實,《旅游法》也已經列入全國人大的立法程序,但我國旅游經濟發展中的發展保障措施不到位和旅游法律法規不健全的狀況還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旅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旅游行政管理中實行行業管理缺乏綜合性,導致效果較差;實行監管型管理缺乏服務性,導致管理錯位等。二是旅游經濟信息化水平較低。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旅游公共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發布,仍未形成一定規模的旅游電子商務。三是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旅游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遲緩,使得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嚴重不足,進而旅游科研成果較少,不能有效推動旅游經濟發展。四是旅游公共保障體系不健全。旅游資金投入量不大,使得旅游基礎設施總供給不足,造成旅游景區相關道路擁擠不堪,降低旅游滿意度。五是旅游法律法規不健全。旅游基本法仍然空白、旅游部門法相對滯后和旅游相關法比較領先的旅游法現狀,造成旅游政策發展環境的不公平,使得旅游經濟發展不能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由于我國目前社會經濟仍然處于轉型期,雖然經濟的總體規模龐大,但質量水平較低,就決定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在此背景下,旅游經濟市場的開發體制也不可能完善,造成旅游經濟市場開發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一是國內旅游消費水平偏低。目前國內旅游市場的消費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拉動國內旅游經濟的迅猛發展。如2010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只有598元,其中城鎮居民883元,而農村居民僅僅為306元。另外,休閑旅游還沒有成為旅游的主流,也是旅游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二是入境旅游的游客數量偏少。世界各大旅游強國往往將入境旅游看作是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采用各種手段吸引國外游客。如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國——法國2009年的國外游客達到7.4億人,旅游外匯收入494億美元;我國排在第五位,國外游客為5.1億人,旅游外匯收入397億美元。三是出境旅游的行為公務多、私人少。在出境旅游中,因公出國旅游的市場非常火爆,是出境旅游的主力軍;而私人出國旅游的市場較為冷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挖掘。
旅游經濟不僅是無煙經濟和綠色經濟,而且創造就業的能力驚人,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和追捧。在世界發達國家,旅游經濟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我國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旅游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正在將其打造為支柱型產業。然而由于我國目前的旅游經濟產業促進機制不順暢,導致了其本身發展和運營的效率不高,這主要表現為:一是旅游市場主體不清晰。目前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存在政府過多行政干預的現象,旅游企業并沒有成為市場的主體,這就導致旅游的產品開發單一、發展方式粗放、環境保護不夠和核心競爭力無法形成等問題。二是旅游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夠。旅游市場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無法或不愿引進國外先進的旅游發展模式,對國外游客的吸引力不強。三是區域協調性差,監督管理不到位。如近年來頻發的名人故里爭奪事件,導致旅游資源重復建設嚴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區域性協調。另外,旅游過程中倒客、宰客和強買強賣現象,已經引起游客的強大不滿,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旅游經濟市場秩序。
面對當前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非常重要。保障措施及時到位,可以為旅游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是改革旅游行政管理體制。改變目前行業管理為綜合管理,轉變監督管理為服務管理的理念,提高旅游行政的積極性和服務水平。二是用旅游信息化引領旅游經濟發展。完善各種旅游信息化所需的各種設施,引進先進的信息管理工具,及時公布旅游公共信息數據,促進旅游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三是完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大力投資高職教育中旅游人才的培養,形成旅游從業人員定期科學培養的機制,鼓勵旅游科研的相關研究,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四是健全旅游公共保障體系。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完善各種配套旅游設施,使人們旅游出行更加快捷和便利,提高人們的旅游滿意度。五是要健全旅游法律法規。盡快出臺旅游基本法,填補空白,更好地規范旅游市場的基本秩序;及時修改旅游部門法,與時俱進,改變法規滯后的不利局面。
新形勢下發展我國旅游經濟,完善市場開發機制是關鍵的一環。只有市場開發機制的不斷完善和逐漸成熟,才能使旅游市場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推動我國旅游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來看,一是要提高國內旅游市場的消費水平,實現從觀光旅游到休閑旅游的轉變。主要就是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他們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吸引他們進入旅游消費市場,發揮其旅游消費主力軍的作用。對于城鎮居民,就是逐步引導其旅游消費理念,讓他們從目前的觀光旅游方式向休閑度假旅游方式轉變,提高其旅游消費的水平。二是加大國際旅游宣傳,增加國際游客的數量。更加注重對我國著名旅游景點和知名旅游城市的宣傳,吸引國外游客的眼球,同時規范涉外旅行社的各種服務行為,為國外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三是規范出境旅游行為,鼓勵私人國外旅游的快速發展。出境旅游應該以私人出游為主,采取各種優惠措施,并規范出境旅游社的各種行為,保護游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防止各種欺詐游客的行為發生。
發展旅游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和整體國民的共識,如何將旅游經濟打造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和人民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任務緊迫,進一步理順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高效機制勢在必行。一是培育并形成市場主體。減少政府在發展旅游經濟過程中的過多行政干預,鼓勵以企業為主形式多樣的市場主體的建立,這樣就可以調動企業發展旅游的積極性,形成自己較強的競爭力,進而實現開發完善的旅游產品、轉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和保護旅游資源的目的。二是加大旅游經濟的對外開放力度。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充足資金和管理技術,實現旅游經濟中合資和外資力量的有效推動,建立對外國游客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市場。三是加強區域協調,加大監管力度。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中,各級政府部門要有統一的規劃,協調好各地的旅游發展行為,減少因為名人故里之爭而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在旅游市場的運行中,規范旅行社和導游的各種違規違法行為,加大旅游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度,防止欺詐游客、強買強賣行為的發生,真正讓游客感受到旅游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1]楊勇.中國旅游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2).
[2]周克軍.新形勢下促進云南旅游經濟的發展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1(8).
[3]唐騎.金融危機下的旅游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