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平
阿莫西林(Amoxitillin)也稱之為羥氨芐青霉素,能夠抑制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革蘭氏陽性桿菌,適用于其導致的組織和器官感染等疾病[1]。近年來,阿莫西林作為廣譜半合成的青霉素類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中,并取得了普遍的認可,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也報道了不少相關的不良反應[2]。本研究中,從變態反應、血小板減少、梗阻性腎衰、淋巴結腫大,以及腹絞痛等方面,對阿莫西林所致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變態反應
1.1.1 紅皮病型藥疹致死亡 患者因感冒、咳嗽癥狀入院,給予0.25 g阿莫西林膠囊,3次/d,患者服用后6 h,手臂、背部出現散在小片狀紅斑丘疹,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停藥后,臨床癥狀沒有明顯改善,隨后在四肢、軀干部相繼出現大片紅斑,并伴有瘙癢程度的加重,口腔出現糜爛、潰瘍等癥狀,或伴有畏寒、發熱等癥狀。停藥1個月左右,患者出現大片鱗屑剝脫,確診為紅皮病型藥疹,全身性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抗組胺等對癥處理,相繼患者出現相應的嚴重并發癥,最后死于呼吸、循環系統衰竭。
1.1.2 過敏性紫紺致死亡 1歲左右患兒服用半包阿莫西林,服藥后2 min,患兒出現紫紺、呼吸困難、口吐泡沫、四肢抽搐等,皮膚也出現紅色斑丘疹,大約服藥1 h,患兒全身紫紺,心跳停止。
1.1.3 過敏性休克 患者由于外踝皮膚感染,口服0.5 g阿莫西林膠囊,服用15 min后,感覺胸悶、氣短、口干、發熱等癥狀,相繼出現心悸、惡心、頭痛,以及全身癱軟,隨后暈厥,入院后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大約3 d后,患者治愈出院。
1.1.4 皮膚過敏 患者由于感冒,服用0.5 g阿莫西林膠囊,3次/d,服藥后第二天出現全身性皮疹,并伴有瘙癢癥狀,次日皮疹和瘙癢程度加重,停藥后給予相應對癥處理,3 d后痊愈。也有患者由于氣管炎,口服0.5 g阿莫西林膠囊,3次/d,服藥2 d后,出現全身性、彌漫性斑丘疹,壓之褪色,但不伴有瘙癢癥狀,次日患者再次口服,自覺面部腫脹,停藥后,皮疹加重,并伴有瘙癢癥狀,面部浮腫,視物模糊,入院后給予相應對癥處理后,15 d治愈出院。
1.1.5 血小板減少 有報道稱,患者由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口服0.5 g阿莫西林膠囊,1次/d,服藥8 d后,四肢皮下出現散在性出血點,和/或伴有瘙癢癥狀,沒有發熱、咽痛等癥狀,停用阿莫西林后,四肢皮下的出血點顏色變淺,并且沒有出現新的出血點,停藥2周后,出血點消退,停藥4周后,復查血常規,基本恢復正常。
1.2 梗阻性腎衰 有報道稱,萎縮性腦膜炎患者,口服阿莫西林,3次/d,服藥14 d左右,患者出現急性腎衰竭,并出現肉眼性血尿和乳糜尿,經CT檢查和超聲檢查,被確診為雙側輸尿管阻塞的梗阻性腎衰。患者入院后,插入雙“J”型導管的內窺尿管,并給予相應對癥處理,患者腎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1.3 淋巴結腫大 有報道稱,患者服用阿莫西林,應用7 d左右,出現淋巴結腫大現象,可發生在頸部兩側鎖骨、腋下,以及腹股溝淋巴結。患者入院后,分別給予相應藥物治療,多數都可以治愈,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療效不佳患者,實施手術切除治療,術中病理證實淋巴結反應性增生,并伴有壞死性淋巴結炎。
1.4 腹絞痛 2歲左右患兒因感冒、咳嗽,含化125 mg阿莫西林,服用20 min后,患兒臉色蒼白,哭鬧不止,8 h后再次含化125 mg阿莫西林,患兒大汗淋漓,出現劇烈腹痛,給予10 mg顛茄片,數分鐘后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數小時后基本恢復正常。
阿莫西林作為附有氨基側鏈的一種新型廣譜青霉素,并且在氨基側鏈苯環上多了一個羥基,具有較好的殺菌、抑菌效果。阿莫西林為白色,或者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苦,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3]。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主要是由于6-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內酰胺環,其與細菌內膜上的靶點,進行特異性結合,抑制細菌細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細胞壁粘肽的合成,造成細菌細胞壁的損傷,繼而細菌裂解、死亡[4]。
阿莫西林由于服用方式方便,并且吸收良好,殺菌譜相對較廣,并且殺菌能力強等特點,易于被患者接受,普遍應用于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并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是近年來,隨著其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不良反應的臨床病例也見于報道。所以,應用阿莫西林時,應詳細詢問患者的既往史和過敏史,并且堅持服藥前進行皮試檢測,皮試結果顯示陽性者,不予使用,同時,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停藥或者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對于有哮喘、蕁麻疹、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以及腎功能障礙患者,應謹慎使用。大劑量應用阿莫西林時,應注意血清鈉的檢測。
此外,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類藥物之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現象,所以,聯合用藥時需要特別謹慎,需要合理用藥,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做到安全用藥,確保患者的安全性[5]。臨床醫師應用阿莫西林時,需要熟悉和掌握其臨床適應證,服藥期間注意其不良反應,與其他藥物聯合用藥時,注意監測其病情變化,根據藥典及藥品說明書,控制給藥劑量,禁止隨意更改劑量和給藥頻率,確保臨床療效,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 王莉.淺談阿莫西林的應用及不良反應.海峽藥學,2010,22(12):301-302.
[2] 馬美英.阿莫西林在臨床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1):238-239.
[3] 張建麗,馬德娟.阿莫西林的不良反應.醫學創新研究,2008,29(5):12.
[4] 李鳳玲.阿莫西林不良反應報道.中國新醫學論壇,2008,11(8):13.
[5] 耿廣平.7例阿莫西林不良反應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2(4):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