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逢敏 林雪松 曹敏潔
男性患者,55歲,體重60 kg。1997年4月體檢發現丙型肝炎抗體陽性,肝功能正常,未進行治療。2007年體檢發現白細胞、血小板降低,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多次行骨髓穿刺檢查,提示:局灶性造血功能不良骨髓象病理改變及病毒性肝炎所致粒細胞減少癥(生成障礙型及成熟延遲型)骨髓象病理改變,診斷粒細胞少癥,治療后多次復查外周血白細胞波動于2.92×109/L~3.50×109/L,血小板波動于83×109/L~93×109/L。
2010年4月患者因出現乏力癥狀于我院檢查,發現肝功異常,收入院治療。入院查體:血壓120/70 mm Hg,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及蜘蛛痣,肝臟肋下、劍突下均未觸及。輔助檢查:肝功能:ALT86U/L,AST28U/L,總膽紅素 18 μmol/L,血白蛋白46 g/L球蛋白33 g/L;抗HCV陽性;HCV RNA2.24×105IU/ml;HCV基因分型為2a型;甲胎蛋白1.94ng/ml;甲狀腺功能正常;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肝腎微粒抗體、抗肝細胞特異性脂蛋白抗體等自身免疫抗體均陰性;血糖4.6 mmol/L;腎功能正常;血細胞分析:白細胞計數3.32×109/L,中性粒細胞1.12×109/L,血小板86×109/L,血紅蛋白159 g/L;腹部B超檢查提示肝組織回聲增粗,膽囊壁毛糙,診斷為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輕度[1],粒細胞少癥。
2010年5月4日開始抗病毒治療,因患者合并粒細胞減少癥,故給予低劑量重組人干擾素α-2b 1.2 mI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聯合利巴韋林1000 mg/d口服,同時給予利血生20 mg,3次/d口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問題是患者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下降明顯,2010年5月10日(治療第7天)血細胞分析結果:白細胞計數2.49×109/L,中性粒細胞0.75×109/L,血小板106×109/L,血紅蛋白 148 g/L;當日起將重組人干擾素α-2b減量至0.9 mI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并隔日一次(干擾素注射前)進行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檢查,為確保患者能堅持治療,只要患者中性粒細胞<0.75×109/L,即給予1次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75 μg皮下注射;監測4周結果表明,患者于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次日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均明顯升高,而后逐漸下降,并于連續注射3次重組人干擾素α-2b0.9 mIU后,中性粒細胞即<0.75×109/L。為減輕患者痛苦,根據患者變化規律,治療6周后改為每6 d一次檢查血細胞分析,并每月抽查一次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后次日血細胞分析,直至療程結束,結果均提示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次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均明顯升高,而常規每6 d1次(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后,連續注射3次重組人干擾素α-2b0.9 mIU后)的血細胞分析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明顯下降,且中性粒細胞均<0.75×109/L,因此整個治療過程中除常規抗病毒治療藥物外,一直配合應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直至療程結束。
治療4周復查肝功能正常,HCV RNA低于15IU/ml,血小板恢復正常;此后治療過程中監測肝功能、血紅蛋白、血小板始終正常,HCV RNA持續低于15IU/ml。因為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干擾素用量過低,為確保治療成功,降低復發風險,我們將療程延長,至治療60周,因皮疹逐漸加重,搔癢難以忍受,對癥治療無效而停藥。停藥后隨訪60周,丙型肝炎病毒持續低于15IU/ml,肝功能、血紅蛋白、血小板始終正常,白細胞波動于3.72×109/L~3.95×109/L。
HCV感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HCV慢性感染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因此應積極治療,提高治愈率,才能延緩及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是目前治療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據報道治療6個月后平均顯效率可達25% ~35%[2]。而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會導致患者血紅蛋白、白細胞及血小板等降低,使得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或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療無法進行或不能順利完成[3]。本例成功治療結果表明,對合并粒細胞減少癥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例,采用低劑量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可獲得良好的轉歸,取得持久應答。但應注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血細胞分析,根據檢查結果合理應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時還要注意到干擾素對于丙型肝炎抗病毒的量效關系,需要通過延長療程來增加總的藥物暴露劑量,提高持久應答率。此外,在治療早期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足夠的治療依從性教育和心理疏導是使治療得以維持的重要保證。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4):194-198.
[2] 姚光弼,傅希賢,徐道振,等.重組復合干擾素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中華傳染病雜志,2000,18(2):101-105.
[3] 曹振環,柳雅立,鄭艷紅,等.不耐受標準治療方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低劑量干擾素治療.中化肝臟病雜志,2012,2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