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麗
老年人高血糖的臨床表現(xiàn)老年糖尿病常無臨床表現(xiàn),在診斷糖尿病時,長時間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經(jīng)常已存在,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有的患者可能僅有一些非特異癥狀,而誤認為是正常的衰老。某些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并發(fā)癥癥狀,如視力下降或喪失、周圍神經(jīng)異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圍血管病、間歇性跛行以及腦血管病。高滲性非酮癥綜合征常表現(xiàn)為嚴重脫水、昏迷、腦栓塞等。即使無高血糖癥狀,應尋找老年人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60~85歲,平均(68.7±3.6)歲;病程3~20年。
2.1 情志護理 中醫(yī)學認為,人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其太過則為病。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在某些患者中,會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加大“情志為病”的因素,因此,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隋志為病”的因素,成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之一。第一,要糾正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認識,講清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癥,以解除患者的精神壓力,克服心理失衡狀態(tài),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達到最佳醫(yī)療效果。
2.2 心理護理 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為病程日久,纏綿難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難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隨意進食,不按時服藥,起居無規(guī)律,從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療方法正確及時,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醫(yī)護人員及家屬要關心愛護患者,進行耐心幫助,使其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積極排除干擾,安心配合醫(yī)生治病。
2.3 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存在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如果按正常人進食的標準進食,飯后血糖會升得很高,因而增加胰島的負擔,對糖尿病病情不利。科學的飲食方法和習慣能符合糖尿病患者的生理需要和改善胰島的功能。因此,合理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對一些病情輕的患者,通過單純的飲食治療就能夠控制病情。對一些肥胖、老年、輕癥或無癥狀的患者,飲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就是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也必須控制飲食,才能減少藥物用量,穩(wěn)定病情。如果不注意飲食控制,隨便吃喝,就會加重病情,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每個糖尿病患者必須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并要終身堅持,嚴格執(zhí)行。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因此飲食治療要伴隨其終生。
2.4 運動指導 要鼓勵患者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適當?shù)倪\動能使患者心情舒暢,并有利于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據(jù)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動的可行性及有益性,向患者進行必要的解釋,使他們理解如果把這些活動與適當?shù)男菹⑾嘟Y合,將有助糖尿病的穩(wěn)定,使他們從心理上接受這些安排,從而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通過對本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的知識的掌握有所提高。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齡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西方國家>65歲),包括60歲以前診斷和60歲以后診斷為糖尿病者。①老年糖尿病絕大多數(shù)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資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隨年齡而上升,國外報告65歲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和IGT的患病率為10%~20%。②少數(shù)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現(xiàn)為體溫低、多汗、神經(jīng)性惡病質、肌萎縮和認知功能減退。為此了解這些危險因素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控制,將有助于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飲食中的脂肪過多,吸煙,高血壓,各種感染,高血脂及膽固醇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外傷,手術中精神刺激或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睡眠不佳或者長期失眠,飲食控制不好,吃甜食或水果過多,懷孕,服用了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等。通過臨床研究,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中醫(yī)護理,通過對本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yī)護理,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的知識的掌握有所提高。通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中醫(yī)護理,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 張陽花.糖尿病患者中醫(yī)護理體會.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1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