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蘭
(蘭州電力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46)
由社團活動看校園文化對學校教育的促進作用
黃新蘭
(蘭州電力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46)
以學生社團為依托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優秀的校園文化展現校園風貌、提升校園精神、豐富校園生活,對提高學生思想認知、自我能力、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促進健全人格的養成有積極意義。校園文化唯有與學生的精神成長需求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育機制的自我完善。
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學校教育
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基于這個的理念,當代教育也應逐漸回歸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軌跡,注重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
學校社團是基于校園文化環境、學生興趣愛好、自我發展需要自發組建的群眾組織,也是以學生自我實踐為主要形式的文化平臺,具有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傳承校園文化精神、促進學校和諧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環境,它不僅體現在校園的建筑、布局、環境、綠化等物化形態上,也體現在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等精神形態上。它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活動空間,以社團為依托,是推動學校發展建設,提高學校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優秀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影響,是硬性灌輸和僵化說教無法比擬的。
我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電力學校,教育機制與辦學理念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注重管理、紀律嚴明,強化技能、崇尚應用,形成了富有電力特色的辦學風格。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我院調整辦學思路,以高級技工、預備技師為培養目標,招收高中畢業生且具有相應高考成績的理科學生為招生對象。生源結構改變、學生文化程度提高,既促進了教育觀念的更新,也帶來了學生對校園文化主觀需求的增加,客觀上催生出各類學生社團,使社團活動在學院以前所未有的態勢發展起來,使社團活動變成校園文化展示的重要平臺,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展示才華智慧的人生舞臺。
我院一方面繼承傳統,另一方面,順應學生精神成長和校園生活的實際需要,大力扶植社團組織、培育社團隊伍,以便校園文化能與學生的精神需求相鏈接,構建學生成長進步的和諧校園環境。截止到目前,我院組織完善且在學生中有影響力的社團有文學社、書畫社、廣播站、演講與辯論社、街舞社、乒乓球社等。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充實了電力學校的校園文化結構,同時改善了校園文化氛圍。給規范嚴整的校園環境,增添富有時代氣息與人文色彩的文化魅力,極大地改善了校園面貌、環境氛圍。
筆者長期參與各類學生社團的輔導工作,多次參加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與社團學生有廣泛的接觸、交流與合作,親身感受到社團在學院成長發展的歷程,深刻理解學生對豐富校園文化的渴求,對自我鍛煉、自我實踐的期盼。體驗著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表現出的干勁與熱情、挫折與眼淚、不舍與進取,親眼目睹從社團里走出了學生喜愛的校園歌手、樂手、舞蹈家、主持人、播音員、書法繪畫作者、校園詩人、散文作者、街舞明星、社團帶頭人。社團活動的積極分子,往往也是群體中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為突出的學生。他們身上展示的積極思想、行為元素,影響和帶動著身邊更多的人。可以說,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塑造著學生嶄新的形象,營造著校園文化風氣,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
秉承辦學宗旨,長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形成辦學特色 不少學生入校后,對我院實行的半軍事化管理極度不認同。認為是剛剛脫離家長、高中學校的管束,又被另一種嚴格的管理約束了。生活態度消極,抵觸情緒大,適應環境慢。這種負面情緒導致的心理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學生對學院教育的接受與認同。管理是教育實施的保證,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盡管有不夠完善的地方,但它卻是學校文化中的硬性部分,是教育管理必須堅持的原則,是底線。文化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具有某些管理模式和制度所不具備的導向、凝聚、激勵和轉化的作用。不同類型的社團吸納具有不同興趣愛好與發展意愿的學生加入,使他們在社團中找到交流合作的伙伴,體驗參與和實踐。無論結果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了鍛煉自己、施展才能、釋放熱情的空間,體驗到課余生活的樂趣,其結果是,社團真正變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人生的第一舞臺。社團活動所展示的文化魅力,以其容納、教化、感染的柔性力量,撫慰著一顆顆年輕焦躁的心,淡化、軟化了嚴格管理帶來心理抵觸情緒,他們會逐漸明白遵守規則、制度的重要性,逐漸理解制度設計者的良苦用心,努力改變不良的心態,積極適應校園生活。畢業前的校園招聘,上崗前用人單位對學員的培訓經歷,更使他們意識到制度、規范的約束力、強制性。對制度和規則的認識和自覺遵守,是學生進入社會扮好社會角色極為重要的人生課程。
教育是啟迪是喚醒 社團活動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必須事先策劃、預先安排、主動合作、積極溝通,必須吃苦、受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已經體驗到社會生活的含義,懂得辛苦的價值、團隊的重要,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心智日趨成熟,性格更為沉穩。這些非智力因素、品格、能力的培養,往往是在傳統的課堂、書本知識中所不易獲得,必須由親身體驗才能獲得。能力需要實踐,實踐鍛煉才干。只有實踐,才能加深學生對社會、生活及人生的體驗與思考。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校園里的一切因他們而精彩 社團活動所展現的校園文化,其核心是校園人文環境與文化氛圍。正是有了這種環境和氛圍,才使學生的成長有了文化意義上的認同與歸屬,才能產生真正的校園文化凝聚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母校、珍惜母校,留戀曾經生活和學習的校園。社團活動營造出的濃郁校園文化氣氛,激發了學生廣泛地參與熱情,思維活躍,熱心創造各種主題活動,如“夢想校園”歌手大賽、迎“世博”知識競賽、學生禮儀展示、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紅歌會、“青春、校園、感恩”集體配樂詩歌朗誦、書畫美工展、編輯《搏浪》文學期刊、“誠信與做人”主題演講、“青春在激辯中飛揚”辯論大賽等活動,全部由學生自己發起組織策劃調動協調。涉及面廣,參與者眾,經歷其中,學生深感辛苦和榮耀,精神振奮,氣象一新。這種變化,潛移默化地推動學校育人環境的改善、制度建設的完善。由此可知,以社團活動為依托的校園文化,有對管理機制進一步改善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學校教育機制人性化、人文化的積極補充。
當今社會倡導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 “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承認個體差異,掌握認知習慣,熟知成長規律;以人為本”,就是要讓學生有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學會具有社會意義與成長價值的溝通交際,學會對他人的包容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適應。在這種富于社會性、時代感的文化環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組織協調、自我管理、團隊協作等能力,都在社團活動中得到一定鍛煉提高,無疑是對“以人為本”教育最好的實踐。以筆者長期觀察,那些積極參加社團文化活動的學生,無論是自己找工作,還是在用人單位前來招聘時,大都積極而自信,有良好的表現,有較好的適應環境能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 競爭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文化和人。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知識與技能并重、人格健全的人。校園文化的核心功能,在于教化和熏陶,它是一種內化了的精神力量,作為一所電力技術學院,真正擁有了文化上的軟實力,才能有效提升教育塑造人格、完善精神的功能,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實力。
校園文化是職業技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學院社團要挖掘潛力、努力創新,完善內部機制,擴大社團影響力、號召力,打造精品社團,促進以社團建設為依托的校園文化不斷完善,真正促進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1]尹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4).
[2]黃堯.職業教育學——原理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陸志群.彰顯文化底蘊—淺談職業學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6).
[4]賈新奇.公民倫理教育的基礎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方曉紅.論高職學生的自律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4,(10).
G710
A
1672-5727(2012)05-0161-02
黃新蘭(1962—),甘肅蘭州人,蘭州電力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文基礎教育。
(本文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