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姿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浙江 東陽 322118)
履行社會責任:民辦高職院??沙掷m發展之路*
——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為例
馬英姿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浙江 東陽 322118)
民辦高職院校履行社會責任,應堅持辦學公益性原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校管理體制創新、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和教師發展上來。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民辦高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章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為例,對民辦高職院校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了理性梳理。
社會責任;民辦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自《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我國民辦高職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涌現出了一批辦得好、質量高、有特色的民辦高職院校。但民辦高職教育在促進教育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方面還有相當多的不足。目前,一些高校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弄虛作假,不愿意甚至逃避履行社會責任。倡導民辦高等職業院校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培育當代大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有助于公眾了解民辦高職院校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及今后的目標,有助于民辦高職樹立自身社會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民辦高職院校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認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目前,能否調整自己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如何發揮特有的體制、機制的優勢,如何為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改革不斷創造、積累新鮮經驗,如何探索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為社會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已經成為判斷一所民辦高校是否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標志。
(一)民辦高職在履行社會責任定位上不清晰
民辦高職教育所面臨的政策環境不是很寬松,與公辦高職院校相比,許多平等待遇和辦學自主權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一些來自政府和社會等層面的因素制約了民辦高職發展。民辦高職院校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定位不清晰,一些民辦高職院校受規模效益的制約把擴大生源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采取各種措施來擴大生源數量。但一所大學的發展要建立在以質量為支撐的前提下進行,同時要明確公益辦學的宗旨,并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應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這些都是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定位。有些民辦高職院校并沒有認清民辦高職教育的定位和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二)民辦高職院校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民辦高職應履行角色責任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自己特定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責任,這個責任稱為角色責任。如政府有服務民眾、管理社會的責任;企業有創造財富、豐富人民生活的責任;醫院有救死扶傷、拯救生命的責任等等。民辦高職院校在社會生活中自然也有自己特定的角色責任,那就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社會。這是分工的結果,也是民辦高職院校自身存在的理由。我認為,民辦高職應該把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作為自己履行社會責任的第一要務。這是社會角色定位所決定的責任,是義不容辭的。尤其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在變革、管理在創新、理論在發展,民辦高職有責任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特別的作用。在當前,民辦高職院校的角色責任顯得更加明顯和突出。
民辦高職院校在履行角色責任過程中不能忽視行為責任 民辦高職的行為責任首先表現在以一個負責的組織形象出現。對民辦高職院校而言,這一點極其重要。表現為不能亂辦班、亂收費、亂做廣告。現在,民辦高職院校競爭非常激烈,社會形象問題上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要注意維護自身的公眾形象。同時,在招生、錄取、培養、畢業等各個環節都應該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在與企業交往中要講信用,在社會活動中要講公信,不能急功近利。其次表現在民辦高職無論是學院內部管理,還是外部為社會服務,都應該體現一個“誠”字。誠心待人,誠意做事,以誠取信。再次,民辦高職的行為責任還表現在學院必須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企業負責、對教師負責、對投資者負責、對所在地域負責等。民辦高職院校的行為責任是一個動態的社會責任,是相對于靜態的角色責任而言的。民辦高職院校的行為責任需要自律,并不斷地完善,是一種自覺修正的責任。
民辦高職院校應承擔構建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責任 民辦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大學的一個組織類型,在未來實現現代大學制度上將比我國公立大學轉型來得容易,因而,在現代大學制度架構下促進民辦高職的發展將是實現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我國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今天,教育經費來源的多樣化更加要求確立高校獨立產權,使其能獨立行使職能,獲取相應利益并承擔相應責任。民辦高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大補充,由于它的私人所有性,能很好地將財產所有權和產權進行有機的統一,更易于采用現代企業的運行方式,能很好地利用大學董事會制度避免大學非主體因素的影響,使民辦大學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有效運營體制。正是因為民辦高職具有公立大學所沒有的先天因素,它更適宜從內部實行現代大學制度的管理體制。在自身財產獨立的基礎上,民辦高職不僅可以實現自治,更有了充分培育、發揮自身創造性的環境。
民辦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還體現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上 民辦高職的大部分高層管理者來自公辦高校的退休人員,這使得管理工作不自覺地向公辦高校的管理模式靠攏,削弱了民辦機制的管理特色。在組織體制方面存在董事會制度不完善、管理機構欠規范、管理人員整體水平偏低的缺陷,沒有把企業優良、高效的管理引入學院,從而造成民辦高職自身發展的危機。民辦高職相互之間溝通甚少,信息不靈,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缺少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也使得民辦高職的發展經驗難以相互借鑒,影響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一)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提供優質特色教育服務上創新
民辦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提供優質特色的教育服務中。從整體上看,目前民辦教育還不屬于優質教育,特色還不夠鮮明,教育創新的成果不夠豐富。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實現教育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培養出優秀的高技能人才。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更加充分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是民辦高職院校應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
對此,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進行了反思,從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如學院注重多樣化訂單培養,實現校企共同育人,把產教對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項制度建設始終貫穿整個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努力搭建校企合作的堅實平臺,在行業企業的共同參與下培養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以橫店集團為依托,以特色專業建設為抓手,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就業水平為目標,探索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推進教學改革,形成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企業全程參與”,建立校企共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抓教育教學改革、共享教育培訓資源的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四共”辦學模式。按企業需求制定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既滿足了企業需要,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水平,得到了橫店集團和社會的認可。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經多年發展,已形成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的極具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影視藝術系在抓好學生課堂教學與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影視劇拍攝、舉辦畫展、現場化妝、技能大賽等社會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采取邀請來橫店影視城拍戲的名演員到學院開講座、邀請劇組影視名家來學院參觀并與教師學生座談、派學生去影視城做群眾演員等形式,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完善了專業設置,又為學生學習帶來了樂趣,增加了學生的生活收入。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按照“真設備操作、真項目訓練、真環境育人”的“三真”原則建設校內“學訓一體”實訓室,并形成校企共建型、真環境教學型、校內建影視藝術工作室等多種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校企互動、產教對接、學做合一,既抓住了市場需求,又卓有成效地加強了學生的技能訓練,彰顯了影視學院的特色。學院畢業生大都進入了橫店集團工作,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又滿足了集團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二)在學院內部管理上創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是指民辦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框架及其權力劃分機制。其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董事會、以校長為首的執行機構、以黨委為首的監督機構。構建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能夠保證決策科學民主,防止不規范、不科學的決策發生,為民辦高職學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內部保障。董事會是民辦高職院校的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決定學院發展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負責學院的財務決策、校長任免等重大事項。應大力推進教職工和學生參與學院管理的制度,如教師代表大會、教授委員會、學生會等,促進學校的民主管理水平提升。如浙江橫店影視學院以集團董事為學院董事長,把企業與學院的管理融為一體,引入集團的先進管理經驗,使企業與學院之間存在一種共生的關系,使企業管理與學院互動,在學院管理上既體現企業的效率又符合民辦高校發展的規律。
(三)發揮育人功能,建立優質師資隊伍,更好地履行責任
民辦高職院校的首要責任就是對學生負責,不但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用之才,還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民辦高職教育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養成,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養成: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責任感以及社會情商,讓學生成為正常的人、負責任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教育不是為了將學生造成 “工作機器”,而是塑造成鮮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成為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公民理念的倡導者。如浙江橫店影視學院在學生管理中開展廉潔感恩教育,注重養成教育,培養精細意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倡導“八榮八恥”,以責任感教育為核心,以集體榮譽和團隊精神教育為重點,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還實施了值周班學生自治制度,主要負責禮儀禮貌、來賓接待、校園環境維持、學生行為規范管理、對教師的工作作風進行監督等。建立這樣的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實質就是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管理,以消除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抵觸情緒,提高學生自律意識,從而建立起長效機制。學生學會了堅韌、勞動、認真、負責,形成和樹立了自己的社會理想和歷史責任,這是一所民辦學院對學生應承擔的最大責任。
教師要安居,才能樂業,才能樂教。只有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教師才能投身于教學和科研工作。民辦教育師資主要是由退休教師和青年教師組成。青年教師占有很大的比重,他們是民辦教育最寶貴的財富,決定著學校的未來,他們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主力軍,同時又是民辦學校中收入低、負擔重的群體。橫店影視學院不但對青年教師在業務上精心培養,拋棄了只使用不培養的落后觀念,還想盡辦法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難、大齡青年教師婚姻難的問題。在為行業輸送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同時,還注重發揮教師科研、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等職能,積極為地方經濟服務。
民辦高職還須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不斷規范自己的辦學行為。
(四)高職教育要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發展民辦高職教育是提升教育整體水平,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區域教育高位均衡、優質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在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和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單純靠財政投入發展教育,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民辦高職教育的發展,既可以多渠道地融通民間資金,緩解政府財政壓力,也可以多元化地培育優質教育資源,發展特色教育品牌。在高職院校建設上,橫店集團堪稱楷模,一個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直至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在橫店鎮形成。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說:“企業家不但要辦好企業,而且要為社會作貢獻,橫店集團辦教育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回報社會,造福桑梓”。教育功能發揮得如何,取決于我們對教育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自覺意識的程度。橫店集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堅持誠信、公益性辦學原則,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帶動了人員的就業,提升了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維護了當地社會的和諧。
由此看來,崇高的社會責任感是民辦教育良性發展的根本。規模、質量、效益相協調,質量高而且相對穩定的生源是民辦教育辦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民辦高職理應為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改革不斷創造新鮮經驗,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切實承擔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的責任,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度,破解教育發展難題,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廣闊的視野不斷促進民辦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朱玉生.民辦大學與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J].高教論壇,2009,(12).
[2]彭江.國內關于現代大學制度的研究綜述[J].現代大學教育,2009,(8).
[3]張建林.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準平衡點[J].學習月刊,2010,(3).
[4]李釗.對社會負責:民辦教育必須牢記的使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
G710
A
1672-5727(2012)05-00139-02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浙江民辦高等職業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SCCG447)
馬英姿(1973—),浙江東陽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