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東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占外科急診的10%,細菌感染和闌尾腔的阻塞是闌尾炎發病的兩個主要因素。以往臨床醫生根據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麥氏點壓痛和血常規白細胞的升高來診斷闌尾炎,缺乏形態學根據,且容易誤診。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飛速發展,超聲儀器分辨率的提高,尤其是高頻探頭的推廣,大大增加了臨床對闌尾炎的診斷率,填補了這一空白。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60例經過手術治療并病理證實的闌尾炎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齡7~76歲。
1.2 彩超診斷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使用美國SIEMENS Antares超聲診斷儀,用腹部凸陣探頭(探頭頻率:2~5 MHz)常規探查腹部、盆腔,排除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確定盲腸末段后,改用高頻探頭(探頭頻率:3~12 MHz)加壓固定探頭向內上方尋找闌尾,觀察闌尾的厚徑、壁厚度、腸腔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2.1 本組60例闌尾炎患者中 a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8例,占63.3%;b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例,占8.3%;c急性壞疽性穿孔性闌尾炎8例(5例伴周圍膿腫),占13.3%;d慢性闌尾炎3例,占5%;e超聲未見異常6例,占10%。總符合54例,符合率90%。
2.2 彩超聲像圖特點
2.2.1 正常闌尾 一般不易被觀察,聲像圖表現似蚯蚓,管壁薄而光滑,管腔狹長,內張力不高,管腔內可有氣體、液體或糞渣等,直徑多小于6 mm,橫斷面為圓形或橢圓形。
2.2.2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炎癥早期,闌尾壁輕度腫大水腫,直徑多在7~10mm,管壁增厚,長軸觀因管壁呈不均勻的低回聲而似臘腸,短軸切面顯示“同心圓”征。周圍極少出現液性暗區。
2.2.3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炎癥繼續發展,闌尾明顯增大,張力稍高,直徑多大于10mm。闌尾壁明顯增厚,腔內可見無回聲或細密點狀強回聲。周圍出現較多的液性暗區并出現網膜輕度增厚粘連。
2.2.4 急性壞疽性穿孔性闌尾炎 炎癥進一步加劇,闌尾高度腫脹,張力高,直徑多超過15mm,壁不均勻增厚,腔內常出現細密點狀回聲。如有穿孔,闌尾腫脹程度明顯減輕,連續中斷,有時可見破口,周圍出現大量的液性暗區,并常常有網膜包裹的征象
2.2.5 慢性闌尾炎 闌尾迂曲固定,腫脹不明顯,管壁不均勻增厚、回聲增強,管腔狹長。
3.1 解剖與病理 闌尾是細長彎曲的盲管,長約5~7cm,常位于右下腹盲腸與回腸之間,上端開口于盲腸,開口處狹窄故極因為堵塞而產生炎癥,根部連于盲腸的后內側壁,遠端游離并閉鎖,蠕動相對緩慢。闌尾的盲端受腸系膜的影響,可分別位于盲腸內位、盲腸下位、盲腸外位及盲腸后衛[1]。闌尾的血運來自闌尾動脈,常常是單一一支動脈,是結腸動脈的分支。因此闌尾炎發生血運不常暢通時,易使闌尾發生壞死[2]。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傳入,因其傳入的脊髓節段在第10、11胸節,所以急性闌尾炎發病開始時,常有第10脊神經所分布的臍周圍牽涉痛。
3.2 尋找要點 闌尾炎檢出率主要和實際操作有關,與理論水平并無關系。良好熟練的操作技術和細致的判斷能力是超聲診斷闌尾炎的必備前提。①在檢查闌尾炎以前,先用腹部探頭排除可能引起右下腹疼的其他病變,如右輸尿管結石、升結腸炎等。②腹部探頭放置右下腹先找到盲腸末端,換取高頻探頭固定加壓向內側傾斜,觀察闌尾結構改變。③觀察闌尾時注意闌尾完整顯示,以免遺漏闌尾盲端的病變。
3.3 漏診分析 超聲漏診闌尾炎的原因有很多,可分為客觀原因和主管原因兩方面。客觀原因[3-5]:①彩超機的分辨率不高,清晰度不夠,對闌尾炎的顯示欠清晰。②患者體型過胖,脂肪層過厚。③腸道氣體過多,回盲部顯示不清。④患者不能很多配合,如嬰幼兒急躁不能平靜。⑤移位闌尾。主觀原因:操作者技術不熟練,未對闌尾做全面的觀察或是錯認、誤認闌尾。
超聲檢查是一種方便、快捷、有效的診斷工具,尤其是高頻彩超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那些臨床診斷不明確的闌尾炎的診斷率,同時也為臨床診斷闌尾炎提供了明確的形態學依據。有效降低了闌尾炎陰性切除率,降低了闌尾炎穿孔的發病率。所以高頻彩超的在闌尾炎的診斷和對臨床的指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葉舜賓.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82.
[2]劉方.人體解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4.
[3]代玉,鄭尚芬,安體云.輸尿管腹盆段結石的超聲診斷.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0,16(9):691-692.
[4]王金銳,曹海根.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14-417.
[5]戴文芳.婦女急性右下腹痛的超聲表現及臨床意義.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0):1388-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