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亮 季玉蓉
(浙江浦江堂頭中學;浙江浦江白馬鎮初中)
結合自身化學教學的經驗和目前的調查研究發現,那些對于中學生化學學習的量化指標逐漸淡化,越來越明顯的是中學生的學習挫折感。縱觀中學生化學學習的情況,結合化學課堂教學實際,中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活躍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都明顯降低。
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越來越低,脫離了新課標的要求。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會經歷失敗,從而出現學習興趣減弱的現象。于是,我們就應該指導學生如何面對化學學習中的挫折,在化學學習和化學實驗的失敗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格,教給學生如何走出失敗的方法和途徑,也就是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挫折教育”。
新課程理念表明,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這就表示教師不一定要每一次都按部就班地把化學知識講授給學生,有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猜想,或者到講臺上親自作化學實驗,來經歷化學問題的探究過程。實踐表明,這樣做不但可以避免學生再次犯同樣的錯誤,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化學規律的正確結果也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案例1:在演示實驗室制取氧氣這一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加入二氧化錳后,木條復燃了。針對這樣的實驗現象,教師應該及時提問: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到什么作用?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代替二氧化錳?怎樣設計制取氧氣的裝置?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最后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來總結出結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等。
這樣,不僅解決了自己單獨實驗做不成功的尷尬,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和排除實驗故障的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學生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自己去探究,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和同學,和伙伴一起談論研究。只有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查找資料,研究問題,實驗驗證,最后才會得出結論。所以,實驗失敗并不可怕,只要能探究出失敗的原因,找出問題的關鍵,成功就不會遙遠。
案例2:在有關“蠟燭燃燒”的實驗探究中,讓學生組隊分別進行實驗演示,在成功與不成功之中進行比對,發現問題,找出原因,改進實驗。學生反復實驗后,雖只換了一支集氣瓶,但水霧保持持久,石灰水易振蕩,保證了實驗的成功率。
可見,面對課堂演示實驗的失敗,老師不能表現出很尷尬或是難為情,更不能責備,而是應該指導學生正視自己實驗的失敗,認真觀察現象,通過思考找出失敗的原因,從而成功完成實驗。
新課標打破傳統教育中學生是知識接收機器的角色,讓學生拋開書本,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在實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化學實驗方案,去驗證實驗結果。讓學生經歷實驗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失敗的,但是這樣失敗的實驗過程,卻能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案例3: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給學生一束細銅絲、酒精燈、試管、鐵架臺等實驗儀器,讓學生自己簡單設計實驗方案,來完成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在學生完成自己設計的實驗后,老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分析他們實驗不成功的原因,并且基于學生的實驗方案,一步步的改進實驗,最后完成實驗。
由此說明,在化學教學的“挫折教育”中,老師可以大膽地放開牽著學生的那只手,讓學生自己親自去摸索,去研究。
近來,在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顯著表現為學生的“解題習慣”不好。其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解答化學題尤其是綜合題時,有的學生思路不清,作答緩慢;有的學生面對化學題束手無策,無從下手。究其原因,除少數是智力因素的影響外,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沒有一套清晰、有序、規范的解題步驟,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清晰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規范的解決化學問題,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化學成績,越來越受到中學老師的關注。
案例4:下列關于水的組成,敘述正確的是()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原子構成的D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針對這個簡單的單項選擇題,只要分清楚分子、原子、元素的區別,就能輕易作答,甚至可以說是常識判斷題。但是,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一部分同學還是沒有做出正確的答案,沒有真正把握住知識點。這種情況或者那些難解的綜合題,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老師不要直接把正確的解題思路告訴學生,先讓學生自己分析下解題的思路,然后通過反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出最終的結果,這樣學生就能對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在正確把握知識點,作答正確的基礎上,很多學生還是會因為這或那的原因拿不到分,通常是由于答題不規范、不完整等導致的大量失分,從而認為學習很死板、很束縛。這就需要老師正確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規范解題的習慣。
案例5:用32.5克的鋅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可生成氫氣多少克?(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Na-23 S-32 O -16 Ba-137 Cl-35.5)
這道題完整作答需要四個步驟,但是一些同學卻直接省略設自變量X或者是作答這些步驟,把化學方程式一寫了事,這就導致答案不完整,從而被扣分。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老師應讓學生了解高考化學計算題的評分標準,讓他們意識到規范解題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通過化學解題指導進行“挫折教育”,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發現自己對已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化學問題的分析情況。在化學解題指導中進行“挫折教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自己錯誤的思維誤區,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并且促使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勇敢地面對失敗,并且能夠從中總結失敗的經驗,讓他們持有正確的面對挫折的態度,這是化學教學中“挫折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1]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高云.中學生挫折教育初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3).
[3]李朝曉.在教學中如何開展挫折教育[J].學周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