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余
(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和形成正確的技術理念為宗旨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除了要進行一般的技術理論教學外,還必須讓學生親歷、體驗一定的實踐過程。實踐載體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要考慮到通用技術課程不是以培養學生專門技術與技能為目的,實踐載體不能象培養專門技能(如技工學校)那樣專業;另一方面,實踐載體的選擇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設計理念、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用技術教學中如何選擇合適的實踐載體是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筆者經過多年的通用技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經過不斷思考與總結,認為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踐載體的選擇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在選擇實踐載體前,教師應該充分理解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教學目標,要把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選擇實踐載體的最重要考量。當然,而課程目標的實現是通過一個個課堂目標、章節目標的實現來實現的。
課堂教學中實踐載體的選擇應有助于課堂目標實現。實踐載體可以是多種形式,包括展示給學生觀察的實物,要求學生動手完成的制作,用來給學生討論的的技術產品等。不管哪種形式,都是用來幫助完成教學目標的。
例如,筆者在“技術的性質”這一節的課堂教學中,選擇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技術產品為載體,如安全剪刀、手搖二極管電筒、簡易機器人等。組織學生對這些產品的技術性質進行討論。使學生非常直觀地理解了技術的目的性、創新性、兩面性、綜合性等性質。
實踐載體的選擇,還要考充分兼顧章節教學的總體安排,以便于整個章節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做到這點,教師對整體章節的教學有整體的系統化的思考,教學載體的選擇也要圍繞章節目標體現出連續性和系統性。
比如,普通高中“流程與設計”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就要求學生正確理解流程,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流程設計和流程優化。筆者經過教學實驗和總結發現,系統化的載體選擇更有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筆者的做法是,用諸葛鎖為載體,諸葛鎖是一種很有趣的智力玩具,它安裝與拆卸能充分體現流程中環節與時序,諸葛鎖的制作流程的設計又是一個典型的流程設計過程,如果多人合作,流程又有多種優化方案。我把這一載體貫穿到整個單元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這系列實踐活動,學習熱情特別高,學習效果也特別好。
為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選擇綜合性實踐載體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比如,“結構與設計”這一單元教學的后期,我就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實踐項目作品“組合臺燈”,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制作一個實用而美觀的多功的“臺燈”,這就把“結構與設計”這個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綜合在這個項目載體中了。當然,這樣的實踐載體應該有更大的開放性、綜合性,要促進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載體越貼近生活,學生的感悟就越深刻。載體的選擇可以在聯系日常生活用品上多動腦筋,如聯系人的吃、穿、行、住、玩、用等方面。學生常用的筆、書包、教室內的教學多媒體系統、課桌、自行車、春游流程的設計等都可以作為實踐載體。只要我們教師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針對教學要求,可以靈活地選取日常生活的實物實例作為實踐載體,這會讓學生感到親切,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技術的眼光來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材料對實踐載體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而材料是否易于取得和易于加工,又是實踐載體選擇是否成功的關鍵。如何選擇呢?筆者經過苦苦探索和總結,得出的結論就是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就是根據學校所處地區特點、周邊環境、學校條件等情況來選擇材料。比如,農村中學可以選擇稻草、竹子、舊農具等,既經濟而易獲取;靠近大型工廠的學??梢赃x擇與周邊企業有關廉價而易得的的材料,如木材加工廠的廢舊木材等。
當然,材料的選擇還要與學校自身條件結合起來,不同的材料,所需工具及設備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