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芬
骨筋膜室綜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FCS)是創傷骨科領域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OFCS是指由骨、骨間膜、肌間隔、深筋膜等組成的密閉解剖空間即筋膜室內,任何原因造成的組織間隙壓力超過灌注壓,導致神經肌肉嚴重缺血缺氧,發生患肢疼痛、腫脹、感覺異常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本病的發生與筋膜室體積減小和筋膜室內容積增加密切相關。OFCS多發生于前臂和小腿的骨折或擠壓傷,如果處理不當可導致肢體殘疾、壞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可能。多年來本病的護理工作一直倍受關注,我院2008~2011年共收治小腿OFCS患者14例,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我科2008~2011年共收治OFCS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齡22~54歲,平均33歲;左小腿10例,右小腿4例。9例行跟骨牽引術,兩例石膏托固定。致傷原因:嚴重的軟組織挫傷3例,脛腓骨骨折8例,脛骨平臺骨折3例。本組患者癥狀均有患肢持續疼痛,被動牽拉痛,肢體明顯腫脹,張力增高,皮膚紅紫、發青、發亮,并伴有張力性水皰,肌力減弱,活動障礙,足背動脈搏動弱,末梢循環差,肢端往往發紺或略顯蒼白。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效果滿意。
2.1 一般護理 立即制定護理計劃;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和化驗,入院后常規記錄血、尿等標本的檢驗時間和結果,以備隨時與病情發展情況進行對比;盡快建立靜脈通道;抗炎,抗中毒性休克護理;必要時吸氧,注意保暖;立即留置導尿,觀察每小時尿量。
2.2 專科護理 積極做好術前準備;盡量減少患肢活動,保持患肢水平位,禁止抬高患肢;解除患肢包扎物,禁止按摩和熱敷;密切觀察患肢疼痛、腫脹及末梢循環狀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及時完成各項治療,甘露醇可提高血漿滲透壓,促進細胞內和血管外的液體進入血管內,擴充血容量,降低組織內壓,與地塞米松合用,能清除因壓力解除、灌流恢復而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短時間內能有效阻斷或緩解病變組織脂質過氧化反應所引起的組織損傷。術前應用抗生素以預防術后感染。
2.3 心理護理 發生OFCS,患者往往不能接受,大多有明顯的恐懼及煩躁不安,情緒不穩,護士需要多與患者及家屬交流,解釋本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消除顧慮、恐懼情緒,使其主動配合,并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安慰和鼓勵,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證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3.1 一般護理 確保病室內空氣清新,溫度控制在18~22℃,濕度60% ~70%;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長,特別注意預防肺部感染,做到定時翻身拍背,做深呼吸;防止壓瘡的出現,做到勤按摩、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換、勤整理。此外,需要重點觀測患者小便情況,包括尿量、顏色及常規化驗,對重癥患者注意防止出現肌紅蛋白尿及急性腎衰。
3.2 專科護理 護士應觀察動脈搏動和趾端血運、感覺、活動及皮膚溫度,如發現肢端末梢溫度降低、紫紺、麻木、疼痛等逐漸加重,首先考慮手術減壓不徹底,應立即通知醫生,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因延誤治療時機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OFCS患者術后切口開放,滲液較多,依據切口滲液情況每日換藥1次或多次,及時清除壞死組織,并注意抬高患肢,保護切口,密切觀察分泌物的性質、量及顏色,并定時檢測體溫,4次/d,記錄血常規、尿常規、切口分泌物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3.3 飲食護理 OFCS患者術后切口開放,大量血漿滲出,大量蛋白質丟失,應加強營養。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導患者做好飲食調整,囑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輸血或輸入血漿,以促進切口愈合。術后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營養知識宣教,使其明白合理飲食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
4.1 保持肢體功能位 入院后首先指導患者保持肢體正確的功能位,避免發生畸形,影響肢體功能。脛腓骨骨折保持肢體患肢抬高過心臟,踝關節趾屈10°;脛骨平臺骨折保持膝關節屈曲5°。
4.2 功能鍛煉 術后功能鍛煉應于術后第一天開始。患肢鍛煉方法主要包括:①股四頭肌等長等張收縮:每次50下,3次/d。②直腿抬高5~10 cm,并保持1~5 min,3次/d。③負重鍛煉:開始時,踩稱15~20 kg,根據骨折愈合情況逐漸增加力量。④牽引鍛煉:從5 kg逐漸加至25 kg,3次/周[2]。患者出院后,囑其應繼續堅持患肢功能鍛煉2~3個月,并隨診觀察1年。
4.3 結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出現感染,其中12例患者直接縫合,2例患者行植皮術,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均順利康復出院,術后一年后隨訪,患者功能恢復理想。
OFCS是創傷后四肢骨筋膜室內的肌肉和神經因室內壓力急劇增高,引起急性嚴重缺血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癥狀和體征。病因:反復復位,造成局部的軟組織進一步損傷;外固定物包扎過緊形成壓迫;初期使用止痛藥掩蓋了癥狀,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醫護人員經驗不足或疏忽,早期未及時處理;復合傷、多發骨折、軟組織損傷較重,傷肢未得到及時正確處理或患者意識喪失,肢體長時間被壓迫。若不及時處理,缺血將繼續加重,發展為缺血性肌攣縮和壞死,主要臨床表現可總結為“6P”征[3,4],即:感覺異常(paresthesia),被動牽拉痛(pain),壓力增高(pressure),皮膚蒼白(pallor),麻痹(paralysis),無脈(pulselessness)。被動牽拉試驗對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當足趾呈屈曲狀,肌力減弱,牽拉足趾時引起劇烈疼痛,基本上可以確診為OFCS。必須當機立斷,果斷切開減壓,否則極易造成治療延誤,帶來嚴重后果[5]。OFCS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早發現并及時切開減壓,可以避免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必須加強醫護人員專業知識學習,熟練掌握并正確應用骨折手法復位及各種外固定技術,有效預防醫源性OFCS發生。同時還應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本組患者得到早期診斷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病情發展,最終獲得滿意的療效。通過對OFCS患者的護理,使我們認識到,發生OFCS時,及時地切開減壓治療輔以良好的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
[1]Hope MJ,McQueen MM.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the absence of fracture.J Orthop Trauma,2004,18(4):220-224.
[3]李銀露,郭晏同,王滿宜.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69-672.
[3]Harvey C.Compartment syndrome:when it is least expected.Orthop Nurs.2001,20(3):15-23.
[4]Velmahos GC,Toutouzas KG.Vascular trauma and compartment syndromes.Surg Clin North Am,2002,82(1):125-141.
[5]Ferguson LM,Day RA.Supporting new nurses in evidence-based practice.J Nurs Adm,2004,34(11):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