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曹秋玲 王俊英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指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采取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詳細的描述說明和記錄患者何時該做哪項檢查,何時手術,藥物治療及護理,何時可出院等[1]。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降低乳腺癌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2011年1~11月,我院對80例乳腺癌根治患者在健康教育方面應用CNP和傳統方法進行比較,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1~11月共收治乳腺住院行根治術的患者80例,年齡35~62歲,平均年齡46歲。將所有病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采用CNP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為:
入院第一天:①介紹環境,住院規章、制度、相關責任醫護人員。②疾病發生的易感因素。③處理原則: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④指導患者注意預防感冒,合理睡眠。
住院第二天:①健康指導:講解禁飲食的意義。②配合手術室訪視護士講解手術室環境、麻醉方式、說明術后放置引流管,使用胸帶的意義及配合方法。③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患者丈夫和家人給予心理疏導,樹立治療信心,減少手術帶來的精神創傷。
住院第三天(手術當日):①術后禁食6 h,無不適可進高營養流質飲食。②告知患者制動,可做手指的主動和被動活動。③告知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感覺及應對方法,并防止各種導管扭曲、多壓、脫落、堵塞。
住院第四天(術后第一~二天):①指導患者低蛋白飲食,可進米湯、魚湯等流質飲食。②患肢制動,指導家屬協助患者進行手腕部的主動和被動活動。③做好患者乳房缺失的心理護理。
手術后第三天:①輸液完畢可下床活動,用吊帶托扶患肢,他人扶持只能扶健側。②指導家屬協助患肢進行上肢肘關節的主動和被動運動。③指導患者膳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手術后第四~十天: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患肢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如用患側手洗臉、刷牙、進食等。
手術后第十一~十六天: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患側上肢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如手指爬墻、雙臂上舉自行梳理頭發。
住院第二十天(今日出院):①指導患者回家后以積極的心態適應術后生活,自理個人生活。②堅持功能鍛煉,勞逸結合,循序漸進,避免用患肢搬運、提拉過重物品。③給患者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方法,如佩戴義乳,避免穿緊身衣,根治術3個月后方可進行乳房再造術。④囑咐患者按時返回接受化療。⑤告知并教會患者進行乳房自查,發現對側乳房腫塊及時就診。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包括疾病易感因素、治療原則、術后引流管的意義、心理適應、術后患側康復,出院在家注意事項等10項內容,每項10分,總分在80分以上為合格。②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其是否認同護士的相關知識與技能。③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1.4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運用統計描述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比較
2.2 組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比較,實驗組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為93.00%,明顯高于對照組對護士的滿意度60.00%,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組患者住院時間。實驗組住院時間(20.7±3.08)d,與對照組住院時間(29.65±3.47)d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
臨床護理路徑實際上是以護理操作大綱和患者的需要為中心制定的,涵蓋了具體的宣教內容,執行時間,實施標準[2]。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和家屬溝通,講解有關知識內容,從而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信任感,滿足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乳腺癌根治術后的康復十分重要,通過責任護士的講解與示范,患者主動性明顯提高,積極參與到護理模式中,增加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了患者的康復,縮短了住院日程,降低了醫療費用,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了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總之,本組研究顯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和滿意度,對術后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應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1]吳雪華,鄭紅霞.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2):27-28.
[2]方瓊莉,鄒克強,盧孝莉.臨床護理路徑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應用.四川醫學,2008,29(11):1590-1591.
[3]秦惠輝.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介入溶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當代護士雜志,2007,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