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靳淑惠
乳腺增生病多見于30~50歲的女性,是婦女常見病。我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應用“山東神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消乳散結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病176例,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全部病例均為門診女性患者;年齡18~55歲,平均38歲。單側乳房為74例,雙側乳房為102例。
1.2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絕大多數患者經前或整個月經周期有乳房脹痛或針刺樣疼痛,一側或雙側乳房可觸及體積較小,直徑多為1~3 cm腫塊,或呈扁平狀增厚或片囊狀腺體。乳房腫塊可為單發或多發,與周圍組織界限不太清楚,一般與皮膚不粘連,質地堅韌。經穿刺活檢或乳腺鉬靶軟X線或超聲檢查證實為乳腺增生病。
1.3 治療方法 消乳散結膠囊每次3粒,3次/d,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共需1~3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
1.4 觀察方法 治療前均作詳細的望診、觸診檢查,以及紅外線乳腺透視、乳腺彩色超聲、乳腺鉬靶軟X線攝片或病理檢查。并詳細詢問乳腺疼痛情況、情緒、月經、睡眠、大便情況等作好記錄,服藥1個療程后復查。根據復查情況,再決定是否服用第2個療程的藥。最后作療效評價。
1.5 療效標準 本組病例以腫塊及疼痛改善程度為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腫塊消失、疼痛消失。顯效:腫塊縮小1/2以上,疼痛基本消失。有效:腫塊縮小1/2以下,疼痛減輕。無效:腫塊及疼痛無變化。
本組病例服藥1個療程48例,2個療程67例,3個療程61例,結果痊愈36例,顯效53例,有效56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82.33%。
乳腺增生病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臨床上以乳房出現腫塊和疼痛為主要表現。常隨月經周期和情緒的變化而相應加重和減輕。目前認為[1,2]:體內雌孕激素失調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正常成人婦女乳腺隨月經周期顯示增生和復舊的周期性改變,當體內女性激素水平改變、比例失調,乳腺實質就可發生增生,過渡復舊不全,呈現各種形態各異的增生現象。其特點是乳腺組織成分的增生,以乳腺小葉增生為主;有的以間質纖維化增生或混合增生為主。西醫治療手段不多,主要有三苯氧胺、丹那座、甲基睪丸素、維生素等治療。乳腺增生病屬祖國醫學乳癖范疇,祖國醫學認為其發病與肝腎沖任等經脈有密切關系[3,4],其病機特點是“情志內傷,肝郁氣滯;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痰瘀凝結,乳絡受阻。”腎氣不足,沖任失調為病之本;肝郁氣滯,痰瘀交阻于乳絡,為病之標,屬本虛際實之證。可以采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結,理氣通絡,活血化瘀,調理沖任的藥物治療。消乳散結膠囊主要由柴胡、當歸、丹參、牡蠣為君藥,其理論依據是疏肝、養血、活血、軟堅散結;臣藥是香附、白芍、牡丹皮、昆布、夏枯草、瓜蔞具有疏肝、養血、活血、散結作用;佐藥是玄參、土貝母、全蝎、山慈菇、黃芩、貓爪草具有解毒、化痰、散結作用;使藥是柴胡起疏肝理氣、引藥入肝作用。總之,消乳散結膠囊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扶正補虛、溫經通絡等功效,對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據研究[5]山慈菇通過對核酸代謝的干擾而對癌細胞具有抑制和殺傷作用,白芍能使腫瘤細胞的camp增加而具有抗癌作用,丹參對癌細胞的糖酵解也有抑制作用,川芎、丹參改善血液理化特性,防止癌細胞轉移,夏枯草、瓜蔞、貓爪草、全蝎、昆布、土貝母有抗腫瘤、抗癌作用。我們認為消乳散結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病有如下優點:①服用方便,價格適中,患者易接受。并且療效確切,對肝腎功能無損害,長期服藥無毒副作用。②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癌、防癌作用,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朱錫琪,李玉珠.乳房外科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99-102.
[2]裘法祖.外科學.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21.
[3]陸德銘.實用中醫乳房病學.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3:113-122.
[4]標增源,黃玲,孫福祥.1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及治療.實用外科雜志,1986,6(11):585.
[5]林毅,唐漢鈞.現代中醫乳房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3-104,48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