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患者男,71歲,因左髖部疼痛、腫脹、功能受限17 h于2011年8月6日21時以左股骨頸頭骨折之診斷收入院。自述十七個小時前不慎摔傷,當時自覺左髖部疼痛、腫脹、畸形,活動不利。前來我院就診,門診拍片示左股骨頸頭下骨質不連續。以左股骨頸骨折頭下型之診斷收入院。既往身體健康,否認肝炎及結核病史,否認手術史。否認煙酒不良嗜酒好。查:生命體征平穩,心肺正常,腹部無異常。左下肢呈外旋畸形,局部疼痛、壓痛,大轉子及縱軸叩痛。髖部不能主動活動。患肢足背動脈搏動可,各足趾感覺及運動良好。膝腱反射存在,巴彬氏征未引出。閱本院入院當日X線片示:左股骨頸頭下骨質不連續。患者入院診斷:左股骨頸骨折(頭下型)。入院后完善各項入院檢查,血 RT、PT、KPTT、FP、INR、肝功腎功及空腹血糖心電圖均正常。無手術禁忌。入院第2天13時于靜脈復合麻醉下行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中經過良好,術后安返病室。手術歷時55分,未輸血,輸液1000 ml。術后給予常規抗炎補液換藥治療,并于術后12 h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iu,1次/d肌內注射,阿斯匹林25 mg,2次/d口服。術后當晚給予華法林片2.5 mg,1次/d口服。患者一般狀態良好。術后第十天13時許自述惡心,嘔出咖啡色胃內容物約100 ml,自述上午食用4根冰棍。查體見生命體征平穩,心肺未見異常,腹部無明顯壓痛、叩痛,反射痛及肌緊張,腸鳴音未見異常改變。未排大便,詢問病史既往無消化道潰瘍等病史。無肝硬化病史等。考慮為胃腸刺激所致,予以蒙脫石沖劑3.0 g口服保護胃黏膜,并急停上述抗凝藥物。未予其他處置。于當晚出現吐便血,血色為暗紅色,量較大,次數較多。此時患者面色蒼白,倦怠。測BP:100/60 mm Hg。請內科會診后急檢血 RT,KPTT,離子 +CO2cp等回報:血WBC:12.4×109/L(正常4~10),紅細胞1.62×1012/L(正常4~5.5),HGB:47 g/L(正常 120~160),血小板:515(正常100~300)×109/L,血 CO2cP:20.61(正常22~29)。凝血酶原時間PT:>100S(10.2~1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100S(24~38),國際化標準比率INR:>10(0.82~1.15)。立即給予706代血漿500 ml靜脈滴注并給予交叉配血后輸入2單位紅細胞懸液,鹽水20 ml+洛賽克80 mg靜推,口服果膠鉍及云南白藥半瓶,胃腸減壓。并給予洛賽克80 mg 24 h靜脈滴注。后于次晨即時轉入內科治療。轉科時生命體征尚平穩。轉入內科后給予一級護理,吸氧,洛賽克200 mg加入50 ml鹽水中2 ml/h泵入,同時止血敏1.0靜脈滴注,并給予立止血1KU每8 h肌內注射,云南白藥及果膠鉍口服,同時靜脈輸入六合氨基酸及脂肪乳及生脈等。并給予耐信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2粒3次/d口服,奧硝唑片2片2次/d口服。于轉入內科第二天6時許突然黑便,量約200 ml,測血壓90/45 mm Hg,心率150次/min,呼吸喘促,考慮有進行性失血,予急查血RT,腎功,離子+CO2CP,并給予706代血漿擴容,予多巴胺升壓,并輸紅細胞懸液2單位。予西地蘭強心。此時血 WBC:正常,RBC:1.28 ×1012/L,HGB:36 g/L,血小板:401×109/L。低鉀低鈉低鈣并血CO2CP:10.24。考慮為急性再次大量出血,治療仍以止血輸血抑酸護胃對癥治療,患者生命垂危。10時許患者平臥床上,貧血貌,呼吸喘促,心率150次/min,血壓90/45 mm Hg,體溫39℃,對癥給予柴胡4 ml安痛定2 ml解熱。15時許心跳呼吸消失,大動脈搏動消失,瞳孔放大至邊緣,反射消失,心電圖呈直線,搶救無效死亡。
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較高,是患者圍手術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屬髖部周圍骨折手術,屬于骨科大手術。對接受骨科大手術患者需常規進行靜脈血栓預防。可以在基本預防措施、物理預防措施同時采取藥物預防其發生。應用藥物如低分子鈣素及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等。低分子肝素一般比較安全,髖關節周圍骨科手術中應用低分子肝素預防靜脈血栓一般于術后12 h后應用常規劑量,慎與乙酰水揚酸制劑聯合應用,易加大出血傾向。另華法林在應用中應嚴格定期復查INR等指標,根據指標調整劑量直至平穩。一般應用3 d后應復查INR等指標,根據情況調整華法林劑量。而此例患者術后10 d內未見INR等復查記錄。患者的死亡原因為低血容量休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既往無硬化病史,無飲酒史,無胃病史。不排除應用抗凝藥物造成凝血系統出現問題。因此,在臨床應用抗凝藥物時,兼具有出血的危險性,嚴重的可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死亡,臨床醫生應豐富自已的業務知識,用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嚴格掌握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及禁忌,嚴密監查藥物副作用,根據情況如需復查檢驗指標,應做到及時復查。另外藥物的聯合應用會增加出血并發癥的可能,一般不主張聯合用藥。以便達到預期良好的治療效果,完成自已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