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玉
淄博為陶瓷注入文化內涵
■文/魏玉
自2008年“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定位為新的城市名片以來,淄博陶瓷產業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今年,淄博眾多陶瓷企業在陶瓷行業協會指導下,以打造“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地域品牌引領行業全局,面對原材料、燃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漲,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全行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形成了突出的行業特點,推動行業效益不斷提高,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光明的前景。
陶瓷既是一種工業,又是一種文化產業。作為瓷器發源地的中國,幾千年來源遠流長,不僅首創了青花瓷、釉下彩、釉上彩等陶瓷藝術,更是把瓷器做成一項大產業聞名世界。作為現代陶瓷企業,如何將這些中國技術融入現代工藝,這是一門大學問。因為,未來陶瓷市場的競爭,將不再是價格和數量之戰,而是工藝、技術和設計的比拼。因此,給產品穿上“文化外衣”,將是提高陶瓷附加值、實現產業突圍的必由之路。
為陶瓷注入文化內涵,使產品具有文化氣息和生命力,就造就了這種產品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淄博陶瓷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新產品研發上,強調產品的設計感和文化內涵,開創出更多獨一無二的產品,提高附加值和品牌價值。陶瓷文化創意水平的提升,讓華光瓷業等淄博陶瓷領軍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淄博日用陶瓷致力于增強文化藝術含量,將大量的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藝術創作當中,高水平的陶藝新作品不斷涌現,如山東硅苑科技的高石英瓷、淄博華光瓷業的華青瓷工筆彩繪、山東福泰陶瓷的高溫釉下國畫瓷,以及博陶高檔瓷公司的釉中彩、釉下彩手繪作品等工藝禮品瓷產量大增,產品售價大幅上升且供不應求。
給陶瓷產品披上“文化外衣”,賦予陶瓷作品文化價值,讓淄博陶瓷產生了源源不斷的發展推動力?!傍P舞和鳴”系列日用陶瓷產品先后進入了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一部分名貴色釉、刻瓷、雕塑品被選為國家禮品瓷,使淄博陶瓷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奠定了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2011年10月14日,“中國淄博陶瓷文化展覽會”在英國薩里郡藍特寶展覽館隆重開幕,英國肯特公爵親臨現場觀看展覽,并獲贈了淄博陶瓷華青瓷。展覽期間, “中英商貿洽談會”、“中國日”、“藝術品交易會”等活動相繼舉行。整個展覽會高潮迭起,反響遠超預期,為淄博陶瓷開拓國際市場打開了良好的開局局面。
隨著陶瓷出口量增加,淄博陶企效益不斷提高。面對歐債危機影響,淄博出口陶瓷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克服不利因素,適應國際市場,千方百計保持和增加訂單,提高了市場效益。去年1-10月,全市經淄博檢驗檢疫局檢驗出口的日用陶瓷達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
2010-2011年,行業不景氣,這對淄博陶瓷行業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發展契機。它讓眾多淄博陶企意識到,再像以前那樣,低檔次的產品、同質化的營銷,肯定是死路一條。于是,在幾個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淄博陶瓷瞄準世界最新潮流,引進和購買國內外先進生產設備,裝備技術工藝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產品上,勇于試驗,大膽創新,做出了其他地方無法生產的產品;在營銷上,占領高端,敢于在最頂端的地域亮出淄博品牌。
在裝備方面,淄博陶企投入巨資引進先進生產設備,不但節能環保,而且產品檔次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利潤也相應提高。尤其是噴墨打印機的及時引進,搶占了市場先機,不僅賺取了可觀利潤,也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新面貌。
不僅如此,一些企業還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新博陶瓷經過幾個月反復試驗,終于實現了噴墨打印技術和一次燒成微晶石的完美結合,在這一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華光瓷業、淄博工陶、泰山瓷業、華洋陶瓷、金馬瓷業、華浩陶瓷、中強陶瓷等企業,紛紛增加了壓力注漿、兩次燒成等技術工藝,產品的規整度、強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保持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增強了行業發展后勁。
重新定位自己的營銷策略,是淄博陶瓷企業又一可喜變化。強賽特陶瓷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自己的專賣店,大大地提升了產品檔次和形象。從今年開始,新博陶瓷以“淄博品牌”在廣州高檔市場銷售產品。把淄博瓷磚賣到廣東,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淄博陶瓷品牌開始逐步得到認可。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瓦倫蒂若”瓷磚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潘帕斯瓷磚被認定為“中國陶瓷一線品牌”,由其參與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防靜電瓷磚》今年4月1日正式實施;獅王陶瓷有限公司生產的“獅王”、“金獅王”瓷磚,在全國市場都大受歡迎。這一系列的成績,讓“淄博品牌”一改低端產品的印象,成為我國陶瓷行業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