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淼,牛建兵
(黃淮學院 化學化工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新升本高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策略研究
喻 淼,牛建兵
(黃淮學院 化學化工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當前用人單位對人才職業素質方面的要求與高校人才培養觀念存在著偏差,這也是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現階段新升本高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新升本高校應采取合理安排引入職業道德教育的時間、建立專職的道德教育教師隊伍、激發學生學習職業道德的自覺性、積極邀請企業參與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并完善校友會機構等措施。
新升本高校;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策略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員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有著精辟的論述:“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明確指出了品德的重要意義,延伸到職業素質培養中,也可以認為職業技能是職業素質的基礎,而職業道德是職業素質的關鍵要素。當前各類用人單位對德才兼備的人才十分渴求,它們對人才在職業素質方面的要求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觀念存在偏差,是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新升本高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有必要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
1998―2004年,我國新增本科院校171所,其中大多是由高職院校或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的高等院校[1]92?95。同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大幅提高,并于2010年達到了26.5%。另外,社會各行業用人單位對被聘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有愈來愈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每年卻有近20%的畢業生無法及時就業,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每年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2010年用人缺口為1 746萬至2 665萬人[2]。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比較重視知識和技能培養,相對輕視素質教育。現階段新升本高校在職業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反映在4個方面。
(一)學校對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重視不足
受傳統思維的影響,人們一般認為高職高專的教育應該以應用為導向,本科層次的教育應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為主,而所謂應用型僅僅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因此,即使部分強調應用型教育的院校,對學生的職業教育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被當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有時職業教育僅僅就是院系領導或者邀請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的幾場就業指導講座,并沒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3],也沒有進行相關課程設置。高校教育由于長期缺乏實踐環節,致使畢業生缺少實踐經驗。另外,高校現有的教師中,有企業生產與管理實踐經驗的比例很小,多數教師對職業教育感悟不深,對就業市場和用人單位了解不夠,無法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與學生培養現狀結合起來。這樣的職業教育遠遠不能實現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目標,也使得職業教育的質量較低。
(二)學校與企業對職業道德教育認識沖突
據報導,超過90%的企業都表現出對員工道德品質的重視,超過50%的企業將職業道德放在了綜合素質的首位[4]74?77。這是因為,一方面,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職工,會事事替企業著想,使企業更容易克服困難,獲得更好和更快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中掌握核心技術、核心資源的人才,如果缺乏職業道德,將會導致企業的關鍵技術流失,造成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丟失,甚至會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倒閉。職業道德還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如三鹿品牌就是因部分員工的不負責任行為,導致奶粉中含有過量三聚氰胺,使品牌毀于一旦。因此,只有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起具有職業精神的管理隊伍,才能保障企業的生產紀律,保障企業的穩定和發展,這需要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5]50?52。我國高等院校在進行專業設置時,往往是高校教務部門或系院,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設置,與產業自身的發展脫節,脫離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現狀,強調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因此在實施應用型本科教育時,高等教育教學很容易走入“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輕視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誤區。目前,部分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的人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持消極態度,認為在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會加重在校學生的學習負擔,主張職業道德應該在學生今后的職業實踐中慢慢養成。這樣培養出的大學生,普遍缺少職業精神,做不到“干一行愛一行”,沒有吃苦精神,無法踏實工作,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高等院校對于這一點并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這種認識上的沖突和矛盾,最終導致企業將對畢業生的不滿轉化為對高校教育的不滿和否定,影響到學院的發展和生存。
(三)學生對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據調查,有很多進入對口專業從事全職工作的畢業生認為技能培養比道德教育重要[6]。他們將職業道德與基礎道德和社會公德相混淆,忽視了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這種情況導致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缺乏敬業和團隊精神,缺乏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不僅影響畢業生的順利就業,也影響畢業生的職業升遷,對學校的社會聲譽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影響到學校的生存競爭力。
(四)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干擾了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
當前社會上習慣于把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歸結為學校的責任,并沒有認識到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對職業道德教育負有重要而無法替代的責任。事實上社會風氣、主流價值導向、道德狀態等對青年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學校教育。由于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局限,很多企業都是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發展的惟一目標,在我們身邊出現了許多企業違背商業準則和道德準則的違法事件。例如,為提高奶粉氮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為提高豬肉中的瘦肉比例而添加瘦肉精,為得到紅心的鴨蛋而在鴨飼料中添加蘇丹紅,為使過期饅頭變成雜糧饅頭而對饅頭進行染色,往火鍋中添加地溝油,等等。這些誠信缺失、道德敗壞的現象,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也使教育工作者對現在社會經濟氛圍中企業的職業道德感到困惑,進行深入研究比較困難。
新升本高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強化“教育以企業為本,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意識和發展方向,從提高對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質量著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一)合理安排引入職業道德教育的時間
新升本院校要結合行業特點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編制出符合行業需求的教材,在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實現規范教學,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在國家宏觀政策層面上,國家對職業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視的。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指出要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0年,我國21世紀第一個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再次提出“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可以看出國家在宏觀層面上要求高度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新升本院校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要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結構設置等方面,重新構建學科專業體系,增大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力度,切實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與企業的需求接軌。學校可以從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引入職業道德教育。因為,一般高等教育要求學生在二年級把基礎課程學完,并開始部分專業課程的學習,此時及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在入門階段就把職業道德與未來的職業選擇關聯起來,將會對學生學習產生有益的影響。
(二)建立專職的道德教育教師隊伍
新升本院校要大力開展職業道德教師隊伍建設,改變現有的教職工編制體系,提高職業道德教育專職教師的比例。學校可配備專職人員或從行業聘請優秀人才擔任指導教師,組建專業職業教育團隊,打造專業的、專職的道德教育教師隊伍。
(三)激發學生職業道德學習的自覺性
職業道德的培養需要學校提升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認識到職業道德是綜合素質的一部分,才能真正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由于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應該將學生在學校的專業技能學習與在關聯企業和實習基地的參觀訪問相結合[7]65?66。讓學生及時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及銷售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對產業的專業發展前景有一個感性認識,讓學生盡早了解到在實際生產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具體實踐中可以模仿長沙理工大學設立類似“道德銀行”的方法,將不易量化的道德、思想表現行為用“道德幣”的形式反映出來,并通過把“道德幣”與學院評獎評優等活動聯系起來,對學生的自主職業道德行為進行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習效果[8]。
(四)積極邀請企業參與職業道德教育
企業是畢業生的需求者,同時企業對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企業對于如何提高和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眾多的實際案例。高等教育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該考慮邀請和聘請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人員參與到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為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獻策獻力。當然,從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講,也非常有必要鼓勵企業參與這個教育過程。只有這樣做,才能檢驗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使學校認識到在職業道德教育中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在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企業自身主動性不夠,高校可以采取將招生、學生培養、優秀學生就業向相關企業傾斜等方法,提高企業參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自主意識。
(五)建立和完善校友會機構
校友是學校的最大財富,學校的辦學水平越高,其校友的滿意度也越高,這和這些院校對校友的重視是有關系的。在很多高校中,校友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團,同時也是學校最大的機構。因此,新升本高校應該把校友工作變成學校教育工作的有益延伸,建立校友會機構,通過校友會與畢業學生保持聯系,使之參與學校的專業和學科建設。在加強行業職業道德教育中,利用校友的切身體會,將實際經驗向學生進行傳授,為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供案例。例如,黃淮學院化學化工系利用知名校友的成長經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明白“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從基礎崗位做起,才能實現事業的成功,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真正內涵。
總之,為使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新升本院校有必要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建立起專職的職業道德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學習職業道德的自覺性。同時,新升本院校要積極推動企業和校友的參與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高校畢業生獲得良好的綜合職業素質。這樣做可滿足用人市場的要求,保障學生充分就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使新升本高校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1] 夏建國,劉曉保.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與實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05年中國人才報告:構建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人才開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OL].(2007-04-22)[2011-11-24].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38507.htm.
[4] 方銘琳.加強職業道德培養 提升就業競爭力[J].職教論壇,2011(16).
[5] 饒美嬌.從就業難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1,21(3).
[6] 麥可思研究團隊.2011年大學生就業報告暨2011年就業藍皮書[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2e4c7c b050876323112125d.html.
[7] 楊海源.在專業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J].廣東教育,2011(2).
[8] 共青團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委員會.關于成立“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道德銀行”的通知[EB/OL].(2009-09-27)[2011 -11-24].http://210.43.188.18/ddbank/in dex.php.
〔責任編輯 張繼金〕
G641
A
1006?5261(2012)05?0120?03
2012-03-09
喻淼(1977―),男,河南駐馬店人,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