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春梅(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13)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堪稱世界第一,社會的職業分工、勞動形式、生產工具以及競爭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種類越來越多,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日益迫切,從而推動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也推動了體育教學的改革進程。
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是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職業人才,目的在于從事職業的準備教育,學習將來的職業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體育教學應及時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將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教學進行改革,從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目的出發,遵循職業性原則,增強體質為基礎目的,有針對性的增加職業性的體育教學內容,使職業體育教學具備鮮明的職業特點,使學生學以致用,學以謀生。
終身體育就是內一個生命個體在其一生中不斷地參與體育活動并從中獲得快樂。“生命在于運動”,一語道出終身體育教育的意義,終身體育教育是保證生存和生存質量的基礎,是從事其他生命活動的前提。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力是一組能力,包括:邏輯、數理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交流、交往的智能和自知、自省的智能。因此,終身體育更是提高智力水平的必要手段之一。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而且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職業教育中的體育教學更應注重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并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這是追求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教育。
終身體育教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田徑、球類、游泳、滑冰、等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滿足崗位工作對智力和體能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招聘企業或公司在招聘中設有身體素質測評,通過各種儀器、測量表監測和進行體格檢查,對應聘人員的健康狀況、體力、耐力、速度等進行測試。如某合資公司在面試中設有800米跑項目,以檢測應聘者耐力素質。隨著社會職業的發展,整個社會出現了體力勞動腦力化的趨勢。從表面上看,這種腦力化趨勢似乎對身體素質要求開始下降,但事實上,由于身體素質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因此越是趨向腦力化,對員工的身體素質的要求也越高。由于未來職業的發展將出現一種邊際職業的架構,勞動力跨崗位、跨職業的現象也愈多,由于學生具備職業群共通的身體素質能力,因此,學生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要求,保持良好的職業競爭力。
職業性體育教育適應不同的職業特點形成專門性體質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這是其他專業無法代替,也是與普通學校體育的最根本差別。
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內容,發展提高職業技能的身體素質。在各種職業勞動快節奏、高效率操作中,身體活動部位和動作用力的形式,大多是局部肌肉緊張而重復的用力。因此,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對應肢的鍛煉內容,增強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車鉗銑刨、機械操作者的工作特點:長時間站立或弓身,同時手眼也不停操作,精神緊張。常引起一系列生理問題:下肢腫脹淤血,血流回心緩慢,易患下肢靜脈曲張及心血管疾病,腰腿肌肉僵直易患胃下垂,人體協調機能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可采取多種手段進行訓練,如健身、慢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重點發展上肢、下肢、軀干肌肉力量,加強下肢、胯關節柔韌性練習。運用太極拳提高注意力的品質。鍛工、管工、鑄造者的工作特點是運動型,全全身運動性體力運動,勞動強度大,固定重復用力,動作復雜,站立、蹲、弓、等各種姿勢。對身體運動器官和心肺系統負擔重,易引起過度疲勞,工作條件艱苦,有害氣體影響心肺功能,大關節肌肉易損傷。針對這種情況可采取健身走、跑交替活動,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等協調性肌肉力量練習。
職業性體育的保健作用可以使勞動者始終保持良好的職業競爭力。根據車鉗銑刨、機械操作的上述工作特點,可采職健身跑、游泳提高心血管系統技能。經常性進行腿部按摩、倒立、太極拳、下棋等運動緩解精神緊張。根據鍛工、管工、鑄造的工作特點,可采取各種按摩,消除肌肉疲勞,同時養成工作后即按摩的保健習慣。經常做體操、腿部肌肉按摩、太極拳、休息娛樂性活動,緩解精神緊張,調節神經疲勞和心理疲勞,勤洗熱水澡,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合理飲食,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采用游泳、跑步提高心血管系統機能。
職業教育中的體育教學內容不必根據邏輯嚴密的學科順序,而需要根據職業特點進行崗位分析,重新序化知識,并以一種適合形象思維為主的高等職業學生群體可接受的排列方式作為教學的主線,教師提供幫助和咨詢,形成職業特色的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