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超(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體能訓練是近些年來在我國的一個研究熱點問題。在競技武術套路訓練的全過程中,通過采取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法,才能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運動成績。然而科學化訓練的基本問題便是體能訓練,加強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是競技武術套路訓練的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旨在從現代體能訓練的視角出發來解讀競技武術套路在新的競賽規則下存有的優缺特征,以及我們競技武術套路從業者應如何去建立科學化的體能訓練機模而展開的一次探討。
王衛星認為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專項需要并通過合理負荷的動作練習,改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提高機能能力,發展運動素質,促進競技水平提高的訓練過程。關于體能訓練的定義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過對體能訓練在運動專項上的重大作用大家還是一致認可的,因此,結合以上本研究認為競技武術的體能訓練是針對各個專項每位運動員、運動隊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有利于技術、技能發展、戰術實施和運動成績提高的一項身體和心智長期性的訓練科目。
武術是經過星火相傳一代代繼承下來的,至此,武術的體能訓練在科學、創新等方面還略有保守,很難接受一些新的訓練理念。多數訓練隊還單純的停留在身體素質訓練的單一結構上,沒有認識到體能真正的構成要素(身體素質、身體形態、機體機能、心智能力等),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
理論研究是體能訓練實踐更加有效和科學的最有利保障。然而,我們武術套路的理論體系建構卻落后實踐很多,這就難免延緩了武術套路體能訓練發展腳步。使得我們多年來依然或多或少的停留在傳統的柔韌訓練、耐力訓練、力量訓練等的原點,絲毫沒有新的進展。要想沖破這種束縛,我們還得回到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基礎上,懂得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與科學相結合的發展硬道理。
高水平運動員應該由經驗豐厚、技術水平出眾、專業知識和綜合知識博深的教練員來指導訓練,然而,套路教練員在專業知識上的才華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就綜合知識的學習和利用上還是有些許欠缺(存在于每種運動項目中,不單是武術教練),因此很難實現體能訓練科學化、合理化。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內外阻力的能力。依照完成不同技術動作所需力量素質的不同特點,可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過最大隨意收縮克服阻力時所表現出來的最高力值(如舉重)。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發揮力量的能力,是力量與速度的結合,即爆發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長時間克服阻力的能力。由于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因此教練員在安排其力量素質訓練時應該有針對、有區別的對待,并選擇性的練習分類中的各力量素質,科學的選擇訓練的手段和方法。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武術是技能主導類難美性表項目,所以對柔韌素質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由于武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所以就柔韌素質的訓練就有其特殊的訓練方法,同時訓練效果也很明顯。故此,在這里也就不用多談關于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
靈敏素質是指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運動員能夠迅速、準確、協調改變身體運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以適應變化著的外環境的能力。對于武術項目來說,靈敏素質有其特殊的意義。可以使運動員在比賽中隨機應變,有準備的處理好比賽中可能會發生的任何突發狀況。
鐘秉樞在《“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再認識》中強調:我們要竭力杜絕運動訓練上形式化、表面化的時間戰和消耗戰。競技武術套路中的體能訓練應該與時代接軌、沖破枷鎖,使其體能訓練更加符合項目的需要,在標準化的同時萬不可一鞭子趕,理應注重個體化、科學化,減少運動員的傷病問題,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和延長其運動壽命。再者,就是期望國家和優秀的體能訓練教練走進武術訓練隊作指導、作交流,將新的訓練思想和新的訓練方法、新的訓練器械設備帶進競技武術訓練隊,以便加快競技武術套路在體能訓練上的發展腳步。
[1]熊亞兵.競技武術套路體能訓練的再認識[J].搏擊·武術科學,2010,7(7):49-50.
[2]鐘秉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9(29):1153-1156.
[3]顧善光.我國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和理論思考[J].體育學刊,2008,1(1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