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智明 閆運運(、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南通市委黨校 江蘇 南通 6007)
以人為本的理論應當始終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根本,在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把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作為首要目標。不應該僅靠招收專業運動員 來作為追求運動成績的手段,而忽略了對個人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否則將會走專業隊運動員培養的老路。1990年獲得全國女子舉重冠軍并打破全國紀錄的鄒春蘭,由于文化水平低,最后不得不淪落到在一家大眾浴池靠搓澡謀生。這些都說明原有的運動員培養中教育缺失所暴露的固有缺陷,同時也說明了在高水平運動隊建設中堅持“培養人”這一目標的重要性。教育部聯合體育總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提出:“普通高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不僅僅體現在競技場上爭金奪銀,還應該做到以高水平的競技活動帶動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充分地發揮體育的人文價值,通過校園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帶動大多數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建立,競爭意識的培養,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體育欣賞能力及習慣的形成。這些是體育本質的回歸,是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價值的回歸和承擔的必然使命,也是高校運動隊建設的重要目標。我們不能把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當成了少數人的事情,更不能把高水平運動隊與校高教育相隔離。
2005年4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總結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立20年發展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又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普通高等學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在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上要緊緊圍繞上述目標,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實現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分階段、分層次、重培養的辦隊模式。
由于我國各個地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國家出臺的系列文件只是從宏觀層面上做了規定,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各高校還應該結合本地區具體情況,出臺相應的可操作性的法規,使國家層面的體育法規文件更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學校層面上的管理機構,明確學校內部各管理單位的職能,并加強各管理部門間的勾通與協調,對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訓練、競賽、經費等進行理科學管理,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提供保證。
要實現大學高水平運動隊成績的提高,培養出高水平的競技體育人才,就要加大前期投入,建立高水平運動員生員基地。目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大多數是來自原來體工隊出身的專業運動員,高校自身培養的運動員很少,且水平不高,這與國家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初衷相悖。高水平競技運動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選拔一些文化基礎好,又具有體育天賦的學生集中到有條件的中小學,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邊學習邊進行系統訓練,實現真正的教體結合,構建合理的競技體育運動后備人才系統。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應當首先融入大學教育,逐步減少掛名的運動員大學生,確立育人為本的辦隊理念,把大學生運動員自覺遵守大學生行為規范和文化知識學習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倡導與人為善、拼搏進取、嚴明與求實的評價機制及導向。同時應加強運動隊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將高水平運動隊的項目作為學校傳統優勢項目來發展,營造全校參與,全民發展的氛圍,使高水平運動員有歸屬感,普通大學生具有榮譽感,形成高水平運動隊與學校體育教育的良性促進。
要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的目標,首先必須抓好科學訓練,特別是作為運動訓練主體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雖然一些高校教練員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職稱,但多數是從“教學型”轉為“訓練型”,運動訓練經驗不足,難以勝任高水平的運動訓練。因此,要加強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隊伍建設,加大引進高水平教練員的力度,同時要整合其他學科的優勢,吸收各個領域內的最新的成果,形成運動訓練的科研團隊,為高水平運動隊提供保障。
[1]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教體藝,2005,3號.
[2]黃愛峰,劉艷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調整與革新[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3):140-143.
[3]冉強輝,郭修金.上海市“體教結合”運行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