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嘉怡 馬 瑩 郭 鴻(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00)
體育事業的發展已經全面融合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之中,我們在追求經濟迅速發展的時候,也迫切需要關注國民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不僅僅是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的提出,更是突出了體育的范圍之廣,更突出體育發展的難度。當前國際競爭日漸激烈,一個國家不僅僅要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追求發展、對于文化、體育的追求也是不容忽視的。奧運會帶來的不只有我們國家的巨大進步,更是讓我們深思新的發展。只有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體育事業才能尋求長遠發展。競技體育社會化基礎薄弱的現實,是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問題。
體育事業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以一定的目標、組織、系統活動為基本框架。在國家的相應部門領導下 ,由國家財政支持生產或創造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公共產品 (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 )的組織單位的集合。
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下,與我國國情和競技體育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相適應而逐漸形成的。實行舉國體制,就是集中有限的人、財、物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效配置全國的競技體育資源,上下形成合力,創造優異運動成績。
我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雖然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舉國體制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改革和調整。目前,競技體育經費的投入,已經不是國家一家投入,而是初步形成了國家、社會、個人共同投資的新格局。有些項目通過市場運作,其市場資金來源已經超過國家的投入。很多體育比賽,已經由賽事經紀公司來運作。據粗略統計,國家體育總局各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發展項目的經費中,市場開發收入已經占到了一半左右。地方體育部門的事業支出中,來自社會的資金也占到了接近一半。在部分地區,市場開發收入已經大大超過了國家財政撥款。因此,舉國體制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我們繼續沿用了舉國體制這一名稱,因為它既是我們優良傳統的一種概括,同時具有動員令的作用。對于舉國體制,我們的態度很明確,要堅持,要完善。
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我國的競技體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取得金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更使廣大群眾對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有著很高的期望。毫無疑義,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正在全力以赴做好備戰的各項工作,力爭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但客觀地說,我國目前的競技體育既有相當的基礎和實力,但與美、俄兩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與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相比,優勢也不明顯。要想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形勢決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相當嚴峻。這種形勢與我國當前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問題是事實存在的,那么我覺得,在競技體育群眾基礎薄弱的這個問題上,我們是有很多辦法來解決或者緩解現狀的:
首先,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的觀點。繼續深入發展全民體育,國家部門應該重視對于全面體育的指導和投入。為競技體育培養一大批的生力軍和后備力量。
其次,應該強烈控制和打擊競技體育中的作風和違紀行為。為競技體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防止因為缺乏公平公正而影響新生力量的積極性。
在人類歷史中,體育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現在,體育事業與經濟政治文化的關聯度越來越大,成為壯觀的文明現象。體育是一種實力,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文化,人們通過體育來溝通和了解各地的文化,甚至把它作為評判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進步快慢、國民素質高低的重要窗口;它也是一種藝術,可以使人的力量得到體現、潛力得到發揮,使人有更高的希望和追求,使我們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樂趣;它更是一種精神,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心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重視、發展體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1]李榮芝,唐文兵.2008年奧運會后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報,7-10.-
[2]程其練,鄭國華,何強.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