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秋如 李利華 劉 敏(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陜西 西安 710068)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健身效果好、容易操作實施的運動,根據羽毛球運動項目特點,在掌握技術動作時,少年兒童的“球感”好或差,將直接影響擊球質量。接受好的羽毛球教學和啟蒙,既能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建立完整的意識,也是打好羽毛球必備的心理基礎,對以后將這項運動發展為終身鍛煉的項目更是意義重大。
王居海在《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球感”的培養》中說“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在初步掌握技術動作時,教練員為了讓隊員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主要采用講解與示范法,使隊員通過簡練的語言刺激和最直觀的動作示范,盡快掌握動作要領?!?/p>
本文研究的主體為兒童期(6、7—11、122歲)和少年期(11、12—14、155歲)的人群,相對于學制分期里的小學和初中學生。針對少年兒童心理生理特點來設計少年兒童羽毛球啟蒙階段的“球感”訓練,充引導少年兒童更加快樂、正確的融入到羽毛球運動中,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羽毛球專項運動中的“球感”主要包括3方面的基本部分。
2.1.1、球性感
主要指的是運動員對羽毛球的各種特性,如球的形狀、大小、輕重、彈力、重力、阻力和不同角度與不同力量擊球時的球的空間運動速度、方向與線路變化等特性的感知能力達到精細化發展的程度。
2.1.2、球拍感
主要指的是運動員對羽毛球拍的特性認識,如球拍的形狀、大小、輕重、彈性和人與拍之間的各種時空特性和運動特性等的感知能力達到精細化發展的程度。
2.1.3、手感
主要指的是運動員對完成擊球動作中人的生物運動學的特性,如各種握拍、引拍和擊球瞬間時各相應的大小關節和肌肉活動的能力達到精細化發展的程度。
2.1.4、培養球感應著重在手腕和腿的練習上,要加強耐力、爆發力的練習。(1)可以用較輕的啞鈴或握柄式的重物做手腕間各種角度的轉動,練習手腕的靈活性;(2)可以用跳繩練習手腳間的協調性和爆發力;(3)還可以通過負重蹲起的練習,增加爆發力。
“球感”就生理而言,即本體感覺,具體到羽毛球運動中,球拍觸球一瞬間,手腕、肘、肩等對來球的力量、速度和落點做出恰到好處的應激處理視為“球感”。羽毛球運動的所有擊球動作都是通過球拍完成,是圍繞著各種形式的擊球為核心。正是這些心理機能的特定組合方式經過長時間的羽毛球運動的專項訓練,便會發展成羽毛球運動活動的專門化知覺———“球感”。
通過對西安市后門小學三年級羽毛球興趣班剛接觸羽毛球運動的少年兒童 50人為研究對象,顛球及擊打后場高遠球的球感,技術統計如下表(M代表初學,T代表經過長期訓練)。
由以上數據可得,球感是經過長期的專項訓練出來的,不是先天就有。無論是手感還是球感,都只有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形成、加強和熟練,進而形成技巧?!笆炷苌伞本褪侨伺c球與當時環境的高度協調一。

表1:實驗組

表2:對照組

表3:教學方法使用調查
由表32可以看出,游戲法還是少年兒童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方法,有 85%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另外除了 59%的人選了競賽式教學法,其他教學法使用情況均不理想。
專項力量、速度、彈跳、耐力、靈活、柔韌等素質練習,往往是學生感到頭疼的單調、枯燥、乏味、艱苦的練習。若在教學中學生對形式多樣、新穎、獨特、有趣的各種球感,球性練習的方式勁頭十足,如以“自拋轉身接球,向前向后拋接球”等,學習效果更好。
游戲是少兒學習基本的形式方法。我國少兒教育的《綱要》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授課時,運用跑動游戲和具有嚴格規則性等活動方式,將球感訓練內容和增強學生體質貫穿其游戲活動之中,使少兒學生受興致的驅使,思維活動積極地展開。
重復訓練法是指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按一定的要求,反復進行某一練習,而每次練習之間的間歇要使機體基本恢復的一種方法。
球感”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手感還是球感,都只有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形成、加強和熟練,進而形成技巧?!笆炷苌伞本褪侨伺c球與當時環境的高度協調一,它是一種精細分化了的復合知覺?!翱鞓肥健苯虒W將球感訓練內容和 增強學生體質貫穿其游戲活動之中,使少兒學生受興致的驅使,思維活動積極地展開?!扒蚋小笔巧倌陜和瘜W習羽毛球的心理基礎,適合少年兒童的球感訓練方式對以后學習提高羽毛球水平起到啟蒙作用。
[1]劉瑞平.體育教學模式新探[J].沈陽大學學報,2002(2).
[2]徐偉.淺析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