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飛(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大量的市井鄉村歷代流傳的民間游戲,大都是民間自生自滅,只有一些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流傳下來。
東北民間體育游戲中,有的是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給人們帶來歡樂,雖然經過漫長歲月,仍沒有多大的變化。
從東北民間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來看,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2.1、鍛煉性原則。體育游戲的基本特點,東北民間體育游戲也不例外。游戲進行之前應先明確游戲的主要鍛煉目的是什么?有了明確的目的才能順利開展游戲。
2.2、教育性原則。要指民間體育游戲應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價值。東北民間體育游戲的教育價值可體現在名稱、內容、規則等的制訂和材料的選擇上。
2.3、興趣性原則。游戲的故事情節,增加道具,變換材料,增加游戲的競賽性等引起兒童的興趣。如跳方,又稱蹴瓦、跳房。在平地上畫并排五六個大方格,二人或四五人參加,依次出場。用一碎瓦片,稱為“瓦兒”,或用布毽代替,此時也叫做“瓦兒”。拋“瓦兒”于第一格,單腳跳動,蹴“瓦兒”向前,一格一格跳過,行進中“瓦兒”壓界限,名為壓杠,腳踏界限名為踩杠,雙腳著地名為腳落地,跳至一格,腳動兩次,名為活動腳,就算犯規了(“壞了”),犯規即出局等待下一輪。跳完全部格子,取得資格,背對方格,將瓦兒由頭頂向后拋出,名為背瓦,“瓦兒”落在哪一格,哪一格即為勝利者的“房子”,勝者在這一格上畫記號,名為、“蓋房子”,最后以蓋“房子”的多少排名次。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堅持到最后的。
東北三省民族主要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
3.1、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占全國人口的92%左右。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與其他民族同田共耦,相互融洽,漢族傳統體育項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中國功夫”的武術。武術的起源源遠流長,在民間影響也是根深蒂固的。
3.2、滿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也是一個崇尚體育運動的民族。因為狩獵和軍事的需要,滿族人在長期生活生產和戰爭中養成了酷愛騎馬射箭等習慣。體育項目:1.賽馬:又稱演馬,是清朝皇帝倡導的一項大型體育活動。天聰七年四月,皇太極親率諸貝勒演馬。他讓眾皇子第“自三十里外,各乘馬馳至。最先至者,賞銀二百,蟒緞一,布二十;次至者,銀一百八,蟒緞一,布十八;又次銀一百六,蟒緞一,布十六……,凡十等。2.射箭:聯系弓箭有功力七斗,箭發如鑿,入則不可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等說法。競技時,不僅要射擊死靶,還要射擊移動目標,命中率高者為勝。
3.3、蒙古民間的體育游戲。1.蒙古式摔跤(現統稱“博克”),不受年齡、體重和地區限制,不計時間,采取一次淘汰制。賽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著進行編排配對,現在由大會組委會做出安排。摔跤是力的禮贊,足踏風雷,必撐天宇,疾若鷹,猛如虎,相搏之中足見草原人們的頑強性格。2.射箭:起源于古代狩獵,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弓箭作為狩獵工具盒作戰武器的作用逐漸消失,而作為增臂力,練目力,的一項重要的體育競技比賽卻流傳至今,并不斷規范化。騎射要求在騎馬奔跑中彎弓射箭,尤為壯觀。3.賽馬:是那達慕大會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之一。比賽的令槍一響,參賽的嗎就像離弦的箭,疾風一般卷過綠色草原,騎手在飛馳的馬背上揮臂加鞭,奮力爭先,宛如飛霞流彩。在終點,給取得優勝的馬和賽馬手披紅掛彩,然后走向歡呼的人群,接受人民的贊揚和祝賀。
3.4、朝鮮族民間的體育游戲。1.摔跤:朝鮮族摔跤的歷史悠久,據集安高句麗古墓壁畫上繪制的場景表明,朝鮮族人民在公元4世紀以前已經開展摔跤運動,。最終的得勝者,將會得到一頭大黃牛,并騎牛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而后高高興興的騎回家去。2.跳板:跳板是朝鮮族姑娘們所鐘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跳板兩端的姑娘踏動跳板,彼起此伏,婀娜多姿,宛如空中芭蕾,別有一番情趣。表演道具具有鐵圈、花環等,比誰的動作最符合標準,誰的動作難度大,誰的動作更優美。3.蕩秋千,蕩秋千是朝鮮族少女參加的體育運動,眼里的衣裙像彩鳳的雙翼,帶動縷縷清風,遠遠望去,天空湛藍,草地青青,濃妝淡抹的朝鮮族少女,宛如飛動的彩色蝴蝶,在天空中飄忽來去,仿佛一幅流動的瑰麗畫卷。
體育游戲是一種綜合性的體育手段,民間體育游戲是人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創造性和民族性于一體。因此,鍛煉人們的健康體魄,為他們奠定良好的體質基礎,不僅關系到他們現實的健康成長,還會對他們一生的健康產生持續長遠的影響。
[1]龐振洲.杭州市中學民族民間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5.
[2]李丹.論民間體育游戲發展演化[J].搏擊武術科學,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