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茍 亮 葉 嬋 耿 筱(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新農村建設是新世紀我國協調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新農村建設不僅要解決農村的生產方式,提升物資文明建設水平,同時也要在農村建立現代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是基礎、農民是關鍵,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體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難點和盲區。
戶縣農村7個體育鍛煉點的調查問卷。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有相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料10余篇,對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進行充分的檢索、分析和利用。
2.2.2、問卷調查法
對戶縣農村7個體育鍛煉點,共發放居民問卷80份,體育鍛煉點問卷7份,其中有效問卷74份,有效率為92.5%,體育鍛煉點問卷7份,有效率為100%。
通過對戶縣其中1個鎮4個自然村(總人口35081人)調查,了解到學校的體育設施近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籃球場經歷:無→泥地球場→水泥球場;乒乓球臺經歷:無→水泥乒乓球臺→標準式球臺;還有一年一屆的運動會,為農村體育的發展和構建和諧農村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對四個村其中200戶,共809人,男501人,女308人,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9歲的村民進行調查。在調查的809人中。閑暇時間有407人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占到50%,參加賭博的有180人占到22%,聊天下棋聽廣播的有161人占到20%,做很少家務的有61人占到8%,其中愿意鍛煉身體的人占到一半,充分說明了廣大農民在閑暇時間較充分的條件下,更愿意去鍛煉身體。
以前過年最流行的祝福是“恭喜發財”但現在卻逐漸變成了“身體健康”。當然,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發財,才能享受人生。
近幾年來,戶縣農村體育發展很快,基本上村村都有1-2支健身隊伍,如舞龍隊、舞獅隊、籃球隊、秧歌隊等。縣里每年定期都會舉行舞龍、舞獅、還有籃球比賽,其中在比賽中也有一些熱愛籃球的領導參加,充分體現了“干部的領導帶頭”作用。他們常年活動在農村體育健身舞臺上,起到了領頭羊和主力軍的作用。
從鄉鎮和村一級體育設施看,大多數還是借助于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場地,雖然國家在近些年對新農村的體育事業做出很大努力但是相對于甘峪口、曹村等村的1271人而言,人均占有面積不足5平方米,嚴重制約著農村體育的發展。
由于大部分鄉鎮沒有像樣的體育設施及文體活動場所,村級文體活動設施更少,致使人們活動相對單一,所以要加強體育器材的種類,使人們從多方面去鍛煉身體和各個部位。
雖說這些年國家對于各鄉、村體育設施都有所投入,但是據我調查,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還是不多,主要是因為思想觀念還未完全轉變,有人說:“干活不就等于是鍛煉身體嗎?”這種錯誤的認識還依然存在,還有就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還不是夠富裕,致使人們有心無力。
各級政府應通過“體育進村”媒體、廣播和橫幅等各種途徑的體育知識宣傳,從各個角度使農民感受到、意識到體育健身的好處,使廣大農民盡量自覺的去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對教育方面要注重專業教師的引進。針對農村中有熱愛體育方面的人,政府組織對其培訓,使村民帶動村民參加體育活動。同時政府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體育方面的專業培養,使他們對農民如何健身,采取哪些方式健身,進行指導。
此次調查發現農村體育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缺點和不足,各級政府應加強從體育知識宣傳、體育設施建設,體育人才引進、體育創新、體育進村等各方面進行推進,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使村民們親身參與其中,體會體育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使人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齊步并進。
[1]中國群眾體育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胡國雄,王牡娣.我國農村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2.
[3]裴立新,李宗浩,董新光,等.未來10年我國群眾體育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9.
[4]1995年縣級體育工作會議文集[Z].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1995.
[5]王德鋒.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淺論[M].山東體育科技,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