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晉青(西安外事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7)
人格健康會影響到自身的行為和認知,也影響到周圍人的生活。青少年時期不僅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黃金時期,也是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探索和塑造期。體育教學是學生基礎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了學生健康體魄,也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團隊協作中潛移默化的塑造了學生的健康人格。
“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認為人具有社會性,又在與人交往中有自己的個性,人格是即個體在行為上的“個性”,它具體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體現和整合,是具有身心一致性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中形成的給人以印象的心身組織。奧爾波特認為成熟的人格應有七條標準:“①專注于某些活動;②對父母和朋友等具有表達愛的能力;③在交往中有安全感;④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⑤能夠勝任自己所承擔的工作;⑥客觀地認識自己;⑦有堅定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
體育教學是公認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課程。體育學習課程可以推動人格的發展與完善,而人格的發展和完善也會推動學習的效率,完善自身的發展。學生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形成時期,其表現有復雜性和不穩定性,而體育教學旨在強調傳授體育知識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會起到完善學生人格的目的。開展積極的體育教學活動,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引導會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使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得益彰,獲得優秀的體育教學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效果。
體育教育非常重視身體活動,在身體活動中,身體得到了鍛煉,體育知識得到了學習,協作情感得到了鍛煉,體育教學對健康人格的雛形具有非常好的心理學價值。體育教學要圍繞著這些目標進行。學生按照積極的教學目標而從事各種體育運動,會使體育教學摒棄教條化,成為和諧的、歡快的、形式生動的體育課題,使得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完善自我人格。
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一大目標之一,體育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活動中相互切磋和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然建立了人際關系的交流,即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也是健康人格培養中重要的一環。
人總是試圖不斷的順應和改善自我,從而獲得適應。體育教學中,師生在協作下,形成了一種競爭與合作機制,使學生知道良好的溝通交流、學會自我控制和團隊精神。體育教學經常以團隊進行,在團隊切磋中,只有相互配合協作,才能戰勝對手。在其中,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增加了社會適應力。
正確的評估自我是成功的前提之一,自我估計過高常導致驕傲自大,而自我估計過低又易導致人格的萎縮。正確自我評估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生活和社會中逐步形成的。競爭性的體育活動,學生運動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都會不自覺的體現出來,這有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挫折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確面對挫折也是健康人格中的一部分。學生時期是個體從兒童期過渡到成人期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會遭遇挫折,而體育運動本身就是面對挫折,戰勝挫折感的一種活動,在體育課題中,學生克服自我,團隊合作,不斷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在一次次失敗和挫折中感悟經驗,磨練意志。
教學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教會學生適應社會,適應自我,找到自我的價值。健康人格對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體育作為一門通過實踐活動和心理體驗的特殊學科,在青少年健康人格培養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它融合了知識教育、能力訓練和品德培養,又陶冶了情操,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獲得了學習的能力。同時,在體育的訓練和比賽中,加強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交往,增加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力,集體項目中總是有輸有贏,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在挫折中正確認識自我,重新再戰。體育教師如果能在這些方面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的正確的成功和失敗意識,學生的人格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和培養,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目標,增進教學效果的目的。
[1]邵桂華.對我國體育教學目的論的梳理與評判:自組織體育教學目的論構建[J].體育科學,2005,(7):72-78.
[2]邵桂華,孫慶祝.從工具主義到人文關懷:學校體育教學的范式轉折[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4):82-86.、
[3]梁利民.論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內涵及其實施辦法[J].浙江體育科學,2000,(4):21-24.
[4]王韜華,趙廣輝,王新勝.學生非智力因素對體育課成績的影響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