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桂平(長沙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 湖南 長沙 410100)
高校校園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學校中的課余運動和訓練競賽,現在課余運動逐漸被列為高校體育部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高校課余訓練中的高水平運動隊對學校文化建設和個人發展影響力較大,但是高水平的運動隊要求非常嚴格,在普通師范院校這類運動隊只能占少數。目前,在我國仍有許多高校中還未開展運動隊的建設,這些課余運動和訓練競賽的不足嚴重阻礙了該校的整體體育水平的發展。針對這些負面影響,高職院校提高對大學生運動隊的建設和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并足以引起高校體育工作者的重視,也是體育運動在社會界上的重要體現,有助于人們樹立終身體育意識,貫徹全民健身計劃。高校運動隊的主體是全校學生,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選取 10個省市30所高等師范院校學生運動隊為研究對象。
1.2.1、文獻資料法
將有關運動隊文獻資料、書籍、期刊會議等報告作為本文的理論依據和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選取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北京、山東等10個省的師范院校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 30份,回收27份,其中有效問卷 255份,回收率 90%,問卷有效率92.6%6。
1.2.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2003辦公軟件進行整理統計。
2.2.1、組隊與項目設置
據調查問卷顯示,師范院校長期建立運動隊的百分數在21.5%,而依據賽事安排需求才組隊的則占有76.3%,從來沒有建立運動隊的占有2.2%。運動隊的項目訓練對象主要集中在籃球、田徑、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方面,這些項目方向的選定一般是依據本校的優勢體育項目,建立運動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參加省內的某類競賽和高校運動會。
2.2.2、運動隊的訓練現狀分析
運動隊的訓練現狀與組隊發展情況大致相同,長時間不間斷進行訓練的運動隊主要以本校優勢項目為訓練對象,大致集中在乒乓球、健美操等方面;而很大一部分運動隊局限在省內競賽和運動會前進行訓練,訓練周期大致是每周2-3次,在這不超過一年的訓練時間內不足以提高運動隊員的水平和素質;在非正式的運動隊中,教練員并未設定較嚴格的行政管理權和校內規定,所以教練員沒有高度重視訓練,當訓練時間與校內活動發生沖突時,往往選擇后者,取消訓練計劃,這就影響了運動隊水平的提高。運動員傾向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易操作的運動項目,這也反映了運動員的性格特點和訓練態度。例如在乒乓球的訓練情況上可以看出,學生們選擇該項目頻率較高,因為小球的趣味性較大,個人基礎性較大,學生可以借此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強項,增加個人自信心,甚至對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乒乓球的運動訓練容易組織。但是田徑運動強度較大,且競賽性極強,訓練內容枯燥,故學生們選擇性較低,對于田徑運動隊員的選拔工作也需要注入更多精力。高校運動隊中主要參與省內和學校大型運動會,而這些運動每年僅有1-2次,而運動員的參賽機會則更少,調查發現,這些短時間的集訓現狀遠不能滿足訓練的要求,常出現中斷、解散的現象。
2.2.3、訓練保障
訓練基礎設施的具備是保障運動隊正常訓練的基礎,主要包括訓練經費和訓練設備兩方面。而在師范院校中享有訓練補貼的只有14.2%,其余大部分院校指在集訓期、比賽期才給予補助,而沒有任何補貼的學校僅有2所。每個學校依據自己的財力基礎制定了不同的補貼計劃,學生在訓練期間的補貼大致集中在3-6元,學生并不重視補貼的多少,更是注重參加訓練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學分和獎金爭取更多機會。據調研了解,許多師范院校在針對擴招情況而增建新校區時對運動設備和場地進行了補充和建造,這些訓練設備的改善從根本上有益于運動訓練的開展,滿足更多學生的課余訓練要求。
2.2.4、學訓平衡問題
學生是將學習放在首位的,學業是他們更加重視的一部分,在保證學業的基礎上才會集中精力參加體育訓練活動,但是針對大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不能將運動訓練和學業二者做到統籌安排,這個問題不僅需要運動員自身來設定計劃和規劃二者的平衡關系,還需要教練員和有關部門的協調和引導。現在,學校為參加運動訓練取得的成績制定了相關管理文件,這是發展學生運動隊的保障。
[1]王志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8,15(7):79-82.
[2]宋清華.河南省高校普通學生運動隊建設現狀與多元化互動模式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