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然(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句容 212400)
有關文化的論述在《辭海》中概括了兩點:首先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其次是精神財富,兩者的結合就是文化,校園文化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主要內容是課外文化的相關活動,主要空間還是以校園為主,具有的特征是以校園精神,這樣特點的群體文化是校園文化,其中校園文化有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體育文化活動,從廣義上講,高職院校師生在體育保健、教學、運動訓練、競賽、體育設施建設的活動中的一種匯總,包括精神和物質的財富,狹義上指高校老師與學生的意識與觀念、精神。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都是高職院校在體育文化中的主要內容,其中體育文化的核心與本質就是精神文化,組織形式是制度文化,同時又體現了體育的意識,作為體育文化的基礎,物質文化又在客觀上保障了體育運動順利開展。三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的,換個角度來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還包括了其他內容,如體育的任務與目標、老師學生的志向與愛好,體育的氛圍以及團體的活動、訓練,還有管理制度等方面,當然還有精神、道德風尚等內涵。
2011年,有關心理教育專家在論壇發布了一項結果,是關于教育部人文實會規劃課程的研究,這項結果顯示了學生心理危機的理論和實踐,在此項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有40%的人覺得,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危機,68.1%的人認為,戀愛情感問題是引發學生心理危機的重要原因,另外還有人際關系相關問題,也占到了55.1%,其它的就是學習問題及心理疾病等問題,此外,通過這次研究還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大人在開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信心不夠,沒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希望在此方面院校能有所培訓,加強此項的普及教育工作機制。
體育文化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非常大,影響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兩種:首先,由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健康互相交叉的作用實現,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就是身體的鍛煉,研究心理學的專家凱恩在1983年針對一千多名心理醫生做了調查,結果顯示,覺得鍛煉身體能有效治療抑郁癥的人群達到80%,覺得能通過鍛煉消除焦慮癥的人群也占到60%,其次,體育文化在精神層面上影響大學生的心理,這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所以,要從內心增強調節能力,須建立在體育的鍛煉和對體育精神的領悟之上,不斷的提高自己,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高職院校在體育方面的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使得學生不僅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培養,在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很大的增進,同時,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勇于拼搏勇于前進的可貴精神,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在以上這些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又促進學生三大觀念,包括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使之都漸漸變的成熟,這在學生形成什么樣的個性以及在完善人格方面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在意志品質方面有助于形成。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也具有很多娛樂功能,如調節不良情緒、愉悅身心、不但在學生抑郁方面能得到緩解,對焦慮、強迫等心理癥狀也能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還能緩解學生的人際關系,如在學生評價自己或評價他人方面,提高了自我接納也提高了群體的認同感。
體育作為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最后一課,也是學生最高層次的體現,它就是一座橋梁,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關于體育意識的培養,體育觀念的形成,體育文化在其中起著無法預計的作用,有一句話常被人們引用,就是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個性,有什么樣的個性,就會有什么樣 成果,讓學生把健身養成習慣,使體育成為人們健康的目標。
[1]程輝.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取向與建設性對策體育與科學,2007.391-93.
[2]沈躍進.體美表現—現代體育教育新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8.
[3]寧雷.高職院校體育人文教育現狀與對策,2004.6,85-87.
[4]沈芝萍.校園體育文化的理性思考體育文化導刊,2002(4)71-72.
[5]汪向東,姜長青.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出版社,1999:31-35.
[6]鄭日昌.大學心理輔導[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361-432.
[7]季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6-248.
[8]高寶營.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學基礎知識讀本[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2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