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軍(西安交通大學體育部 陜西 西安 710049)
近年來,我國的人均GDP收入呈逐年增長之勢,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之后的20年間,人均GDP將突破1000美元,并實現其數值翻三番。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國民平均收入日漸增加。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對娛樂休閑生活質量需求提高,對體育鍛煉也有了全新的定位。這種情況下,體育消費事業有了發展之機。
新世紀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國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產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我國的體育產業是具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其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持續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體育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發展關系密切,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前提。在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要靠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國家的宏觀調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國家相關政府,通過宏觀的手段對體育產業進行一定的資金投入,來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
1.2 、改革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市場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各種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改革的發生。同樣,我國各種體育改革的進行,以及體育的產業化和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中國的體育市場逐步形成,也使我國的體育產業日益發展壯大。我國體育產業已由過去的單一發展模式,逐步轉換為多元化的全面發展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體育產業的基本發展框架已經建立,其基礎為體育健身市場,先導為體育競賽表演,各種形式的體育經濟的發展相繼出現,市場潛在購買力不斷上升。
1.3 、我國國民體育消費的增長,直接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和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其收入中可支配性的收入增加,國民體育消費觀念的改變,刺激了體育產業市場的不斷擴大。體育產業的發展要適應市場,也要開發和培育市場。相關的體育部門及其體育項目的經營者和開發者,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標準,詳細地分析各項體育經濟的發展前景,制定相關的體育經濟發展規劃,適應市場的需求,發展體育經濟。當然,在適應市場的同時,也要注意市場的開發。
針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2.1 、體育產業是市場經濟的一種,要推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大力開發和培養體育市場。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初具規模(主要包括體育游泳、體育技術信息、體育廣告、體育用品、體育無形資產經營、體育電視和電臺轉播權等),但是仍需要進一步的發展規模的壯大。我們必須重視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自覺遵循價值規律,努力通過供求關系、競爭制度等經濟杠桿,來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在加強體育資源合理配置,加快體育產業市場化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借鑒發達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市場經驗,來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進程。
2.2 、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的發展。體育產業發展的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是拓展體育產業市場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的前提。體育人才培養的途徑眾多,包括體育專業人才培訓、體育經營崗位培訓(通過組織并鼓勵體育經營單位的有關人員崗位培訓)、在職進修以及招聘引進(通過招聘引進一些非體育部門的經營管理人才到經營單位從事體育的經營管理工作)等。此外,體育院校與財經及管理類院校的合作也是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國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急需大批高素質的體育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3 、法律是經濟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來保障體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體育產業在我國尚屬新興行業,其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拓展體育產業市場和推進體育產業的法制化有著重要作用。在完善法律體系建設的同時,還要注重體育協會和團體的建立,積極的發揮體育團體的監督作用,才能有效的保障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2.4 、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體育產業管理機制的完善。首先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明確其各自的職能,把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與市場的調節和監督作用相結合;其次,要加強體育產業的規劃,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還要依靠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完善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
[1]鮑明曉.我國體育產業的形成和發展[J].體育科研,2005.
[2]陳衛東,趙小丹.入世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4.
[3]侯德紅,侯廣斌,劉建平等.我國與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現狀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
[4]雷選沛,李沙麗,蘇芳.論我國體育產業實行戰略聯盟的方式[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