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西鋒(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運動性疲勞是指身體的生理機能因為運動而暫時下降的現象。如果單從運動生理學去分析運動性疲勞,一旦產生疲勞,不良的反應就隨之而來。經過適當的休息之后,疲勞就會逐漸消失,身體的生理機能就逐漸恢復。但是從訓練學的角度講,我們的身體在不斷的疲勞之后,適應疲勞的能力也會不斷的增強,運動能力才能不斷的提高。
只要身體在運動,肌肉就會消耗大料的能量,同時肌肉的工作能力也在不斷的下降。不同的運動方式將會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疲勞。在進行爆發力很強的運動時,肌肉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磷酸肌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等物質,這種運動方式會導致很強的疲勞感。在進行爆發力為中等強度或者需要持久耐力的運動時,身體中的血糖濃度會下降,骨骼肌糖原也會大量的減少,這會對大腦的和骨骼肌的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這都是造成疲勞的直接原因。
此種疲勞是指由于肌肉通過其神經細胞的感受器產生神經抑制而導致的。而且任何一種神經中樞都會能會受到這種神經抑制的影響。中樞抑制可能是由于網狀結構也可能是其本身,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外周神經和神經中樞起源的信號阻礙而導致的。
任何細胞在進行活動時都需要氧,然而在進行運動的時候,進入神經細胞的氧大幅度的降低,由此神經組織的興奮性逐漸的減弱,導致神經疲勞。神經組織內的物質代謝速率決定了疲勞的程度,疲勞與神經組織內的氧含量與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有密切的關系,一旦兩者的含量都在很低的水平上,身體其他的器官系統的機能也大幅度的降低,從而導致疲勞。
人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會比較容易產生疲勞,這種疲勞感會導致心理和情緒比正常水平退縮的現象。這種疲勞通常是因為時常應付大量的超負荷訓練和比賽而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實際的回報卻很少而導致的。
在產生疲勞感后經過適當的調整,身體的機能逐漸的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依照運動性疲勞的角度分析,消除疲勞的過程就是恢復的過程。怎樣去有效的解除疲勞感是一門科學,消除運動性疲勞就是把運動代謝物的水平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
反應和適應是人體的一個基本生理特性。只去增大訓練量的做法不足以引起身體最大興奮度,也不符合訓練的要求。應當使訓練的強度不斷的加大,這樣才會刺激機體達到最大的興奮水平。在適當的范圍內,如過身體接受越大的刺激,身體的反應就越大,訓練想要的結果就越顯著,這種效應稱為痕跡效應。這就是通過訓練使機體機能得到增強的原理。此外,身體通過固有的生理反應和代償機制,身體的機能水平和物質含量都比訓練前得到提高。
通過對訓練內容和訓練的手段訓練恢復的時間以及運動的強度進行合理的安排,可以有效的緩解疲勞。例如:重視牽拉運動可以有效的增加肌肉的力量,使肌肉得到較好的發展;可以有效的避免運動損傷,增加動作的協調程度。還能夠達到賽前熱身和賽后消除肌肉酸痛的目的。訓練結束后,應當適當的增加恢復性的活動以加快乳酸代謝和減少恢復時間。
針對高等強度的運動產生較多乳酸的情況,應當多吃一些堿性食品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中和體內的大量乳酸。應當謹慎攝入那些刺激性的食品,多補充維生素。針對那些較低強度的運動,應當多補充蛋類、肉類、乳類等有助于酸化的食物,同時要多補充維生素。
心理恢復訓練對消除運動疲勞尤其是心理疲勞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經常采用心理誘導放松訓練是心理恢復的有效方法。運動員的活動和自我感覺通過積極的語言而受到影響,相應的運動員的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狀況和情緒反應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其次,催眠也是進行心理恢復和治療的重要手段。運動員被催眠后處于舒適的半醒狀態中,通過誘導患者在感官上產生所想要的某種體驗,從而達到恢復的目的。最后,通過聽音樂來放松也是運動員進行心理恢復的有效方法。
首先,利用現代化的知識、方法、原理去研發能夠迅速方便的、微量、無痛測定、綜合測定和分析自動化等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項目。其次,傳統的醫學是我們寶貴的遺產,應當充分的利用傳統醫學的作用,而且傳統醫學采用天然藥物沒有副作用,對運動員的保護有積極的作用。關于運動疲勞恢復的中醫理論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探究其科學之處,并用于運動員的疲勞恢復工作。最后,運用生物化學技術提高人體運動能力和健康水平。
通過對不同類型的運動性疲勞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在實際的訓練運動中要選擇適宜的訓練方法及訓練強度,采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提高機體的抗疲勞能力,才能縮短疲勞恢復的時間。
[1]張燕,丁建國,趙光.運動性疲勞的機制研究與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
[2]陳祥塔,賴月波.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和消除[J].中國臨床康復,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