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 哲(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為提高“升學率”,并不重視體育,近年來“陽光體育”開始實施,可有些學校曲解了它的含義,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趣,放棄對學生意志的培養;取消一些學生認為枯燥味的有效體育鍛煉;簡單的以學生喜歡不喜歡來決定一堂體育課的好壞,甚至提出要以“放羊式”教學為主要形式。這都是普遍存在于體育課堂中,以安徽某中學為例,每個星期都有多科教師占用體育課進行課外輔導,而這一現象被學校所默認,即使上體育課也多以自由活動的方式進行,只要學生安全就行。面對現在體育課堂出現的許多問題,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只能這樣應對。
學校體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特別是中學階段,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其一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師本教育”中,體育教學的核心是以教師為本,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等已經深深地印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正如上面我所講的例子,在這樣的學校,老師自己都不重視體育課,學校也支持體育課被其他的課程所占用,那學生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體育可并不重要,學生不重視體育怎樣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研究表明,雙親的體育情感態度和體育贊同程度對子女的體育參與程度和體育興趣有著積極的影響,父母的體育行為和體育文化修養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體育健身意識與習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為青少年時期體育鍛煉行為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而為體育終身鍛煉的習慣。因此加強家庭體育的開展,有助于轉變廣大家長的體育觀念、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參與力度,家庭體育鍛煉習慣是中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建立的基礎;家庭體育悄然興起,并迅速發展,家庭體育具有繼承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等特征,勢必對學校體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社會是人們生活的大環境,社會輿論對事物的發展方向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現在的社會輿論已經在改變,從練體育的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到體育鍛煉是強身健體,幫助人類抵御疾病的法寶。
“家庭-學校-社會”體育三位一體的體系構建,有利于家庭體育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形成家庭成員一起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和發展目標的實現,形成師生共同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好局面;社會體育與家庭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有機結合,在社會形成良好的大體育環境,使學生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夠得到體育鍛煉的保障。現在社會大眾體育蓬勃發展,可是怎樣將社會體育帶入中學生的生活中才是問題的所在。因此“家庭-學校-社會”體育三位一體化的培養策略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最佳策略,且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又有利于推動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健康運轉。
學校多組織各種體育比賽,不一定是籃球足球,也可以是踢毽子、跳繩等非常規體育的比賽,增加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制定一些大家都必須執行的體育鍛煉的校規校紀,如早操,晚操,課間操等,使同學們都充分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并重視體育鍛煉。
學校在開家長會時,不要只表揚學習成績好的,要向家長充分說明體育鍛煉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的好處,使家長重視起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可以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體育比賽,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春游等活動,帶動家長運動起來,從而使學生從小就樹立起良好的運動習慣,并且喜歡上運動,這樣他們才會堅持體育鍛煉,使之成為終身習慣。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是學生生活的大環境,家庭是小環境,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地方,各方面對學生觀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響。要想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僅僅只靠每周兩節的體育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家長、老師和社會一起努力才能使中學生養成以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1]周良,馬清.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0.08.
[2]孫紅梅,張云明.論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科技信息,2010.15.
[3]魏鋒.眾生體育觀之我見.教海探航,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