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竹平(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磁州鎮第一中學 河北 邯鄲 056500)
焦慮是個體對不確定的因素所產生的煩躁不安,甚至是恐懼的心理狀態。一般是由于超出自身能力而不能達到目標、滿足欲望的要求,不能解決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矛盾,以及不能正確處理帶有麻煩的事件而陷入困境不能自拔,或者由于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消極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悲觀、傷自尊、自卑、沮喪、急躁、不安、絕望等。如學生的不同家庭條件、學習差異、同學關系等常引起學生抑郁。這些是學生們遇到的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
體育教育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減輕抑郁、焦慮、緊張、憤怒、混亂的狀態。國內的研究資料表明,以有氧代謝為標準的中距離和長距離慢速跑、變速跑,能夠松弛緊張的情緒、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和疏導被壓抑的精神負擔。
流暢感是人類一種理想的內部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忘卻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當中,對過程的體驗本身就是樂趣和享受,并產生對運動過程的控制感。因此,可以認為流暢感本身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它來源于人們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滿足。學生通過體育教育實踐活動,實現了預期的目標,顯示出自己的主體性力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精神上的情感體驗,即達到了主(人)、客體(運動)關系的協調、一致。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體育運動是人們流暢感的主要來源,它是體育活動的心理健康效應達到最大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流暢感無處不在。學生在享受流暢情感體驗的同時,也不斷地升華了自身對運動美感的建立。
智力是指認識方面的各種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綜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維能力。有研究發現,體育教育對人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里博士研究指出,人的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于人腦的右半球,經常進行體育活動,有利于挖掘大腦右半球的潛力,發展人的智力。可見,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有較好的培養,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可獲得鍛煉,從而發展其智力,提高索質。這就是體育教育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良好培養,反映體育與智育的密切關系。
體育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在從事體育活動中,既要克服客觀困難,又要戰勝主觀困難,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克服困難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堅持不懈的體育鍛煉本身就是一種意志行為。在體育教育過程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在提高自己運動能力的同時,也不斷發展自己的意志能力。如學生一定要達到體育標準或某項技術標準時,就必須意志堅強、刻苦運動。在通過努力達到標準的時候,就會為自己的成功而高興。同時,也會感到自己戰勝困難的能力,產生自我成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產生愉快、振奮和幸福感。體育活動是培養人的意志品質的有效手段。體育運動對人的意志品質的磨煉在于它總是與克服困難聯系在一起的,總是與負荷的身體和心理疲勞聯系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活動尤其是體育比賽既是斗技戰術,也是斗智斗勇。因此。體育教育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不畏艱苦、不怕困難、果斷機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及其發展與人的活動密不可分。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是參與運動者,自己是活動的主體,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和機體活動的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入格的展示和發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能達到實現自我的心理滿足,這種心態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自我概念。有關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者更容易與他人形成親密的關系,人際關系更和諧,更有助于產生親近感,消除孤獨、恐懼的心理等。對于那些性情孤僻、優柔寡斷、不愿與人交往、待人接物淡漠的人來說,不僅能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而且能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果把這些觀念遷移到更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則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使學生的個性日趨完善。一些研究發現,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表現出較強的認知能力和智力特點,身體鍛煉能強化身體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
綜觀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可以發現,完善的體育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一定要加強相關課題的研究,讓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歷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