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凱 江雪(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廣東 廣州 510500)
對“看臺文化”一詞,截至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界定。閉錦源認為,看臺的服務對象——觀眾者的地位、作用情緒、心理與行為等,構成了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稱為運動競技看臺文化。史友寬則說,看臺文化是指由觀賞者的地位、作用、情緒、心理、行為和觀眾席的布局、裝飾、容納量、舒適度等構成的一系列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綜上所述,看臺文化是指由競技文化、觀眾文化、組織文化和看臺建筑文化等構成的一系列復雜的、動態的社會文化現象。
網球比賽有很多約定俗稱的禮儀,在調查中發現,只有很少數的觀眾會懂得這些禮儀。也就是說,觀眾席上除了個別教練團隊,很少有真正意義上會看球的網球觀眾。多數人表示對禮儀根本不知道,也有人對這些漠不關心。筆者親臨2012聯合會杯亞大區深圳賽場擔任司線員工作,賽間很多觀眾看到李娜等大牌球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跟隨球的來回發出驚嘆唏噓聲,其實很多觀眾也是熱心加油,殊不知在一個回合沒有結束時,觀眾的吶喊聲很有可能影響到球員的情緒或者分散球員的注意力。
調查中還發現,有不少觀眾在比賽結束后,留下了自己到來的“見證”——果皮和廢紙等。對于亂扔垃圾的,多數觀眾表示自己愿意將垃圾扔在垃圾桶內,可是看臺就近沒有垃圾桶。
我國網球比賽的一些場館的觀眾席座椅較為擁擠,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像一些國際青少年賽事場地設施簡陋,有的甚至沒有專門的觀眾看臺。可見,賽事組織者在這項的投入還是亟待提高的。另外,網球看臺上的廣告飾物做的都很到位,但是能體現出比賽的特色標語和當地文化特色的條幅幾乎沒有。
大部分服務人員對觀眾的詢問都能表現出關心和熱情,但也有少部分人員表現出不友好、不耐煩的態度。有些安保人員工作態度不認真,在出現一些小問題時不是及時去制止,使一些不和諧的氣氛進一步擴大化,這些都嚴重損害了看臺文化的和諧構建。
觀眾應當明確一些網球禮儀,提高自己的修養,去看比賽是注意衣著服飾和攜帶吶喊助威道具的攜帶。使整個看臺滲透著和諧、濃厚的網球文化。
觀眾在看比賽時應當遵守網球禮儀和有關條例,要注意給自己喜歡球員的加油方式和時機,盡量做到不大聲的喧嘩,不隨意走動。在對比賽有不滿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球場暴力和不和諧的氣氛出現。注意看臺的衛生,不隨意丟棄果皮、飲料瓶等雜物。
組織者在看臺的建筑設計上應考慮到人情化設計,就近設置幾個垃圾桶,針對很多觀眾不懂網球禮儀等問題,組織者可以在比賽前播出一些科教短片讓觀眾學習一些基本的網球禮儀,通過一些醒目的標語提醒人們文明看球。在球票的背面印刷一些基本網球禮儀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賽組織者要對相關服務人員安保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和相關的教育。服務人員要穿著整齊大方,行為舉止有紳士風度,對待觀眾與球員彬彬有禮。另外,場內播放或演奏的音樂、廣告的創意等,也是組織者要注意提高的。
組織者可以建立意見反饋箱或者做些與觀眾互動的活動等,不但能夠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及時的反饋回觀眾的有效意見,及時調整工作中的不足。
球員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互動是營造良好看臺文化的有利措施之一。除了讓觀眾觀看到精彩的比賽,同時能讓觀眾與自己的偶像球員有互動,見證球星打球以外的風采。大滿貫賽事,從第一輪開始每場比賽結束,都會有主持人對獲勝方進行現場采訪,與觀眾互動。這種球員與觀眾之間的溝通大大的刺激了觀眾的情緒。
網球比賽看臺文化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我國網球看臺文化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看臺的設施飾物等還不完善,缺乏應有的文化氣息;員工的服務還不是很到位;觀眾看球時一些不遵守條例的行為等。
賽事組織者應精心設計看臺飾物,完善場館設施,安排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建立溝通平臺,充分調動觀眾看球的積極性。
觀眾應了解有關觀眾守則和網球禮儀,規范自己的行為,文明看球。
總之,組織者、觀眾和比賽球員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各盡其職,為營造 良好的看臺文化而共同努力。
[1]閉思源,韓建華.論市場經濟下運動競技看臺文化對競技體育的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1995,31(6):9-11.
[2]史友寬,孫思哲.營造排球比賽看臺文化的現實意義和對策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2):27-29.
[3]王勇.淺析網球比賽看臺文化的營造[J].探索,2008, (3):161.
[4]石巖.我國球場觀眾暴力遏制策略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3,24(5):13-16.
[5]韓旭,王海霞.營造我國競技體育看臺文化的必要性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5,26(6):20-22.
[6]楊芳,雷少華.對網球運動的社會文化審視[J].體育與科學,2005,26(2):71-80.
[7]王保金等.中國網球文化發展方向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8,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