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曉清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美國人如何看待虎媽教育
官曉清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華爾街日報》刊發(fā)了一篇《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英美媒體和網絡掀起了一場關于中美家長育兒方法差異的大討論。筆者通過對《華爾街日報》網站上的評論進行分析、整理,試圖找出引起這場爭論的背景和緣由、爭論的焦點以及爭論的意義。
家庭教育;中西教育;虎媽教育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為什么中國母親更為優(yōu)秀”(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這篇文章不過是耶魯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作——《虎媽戰(zhàn)歌》這本書的部分節(jié)選,卻激起了中美兩國有關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兩者孰優(yōu)孰劣的大爭論,短短數月,僅《華爾街日報》網站上的評論就超過萬條。有關這場爭論中國讀者的觀點,國內的媒體已經多有報道,而美國讀者是如何看待虎媽教育的,國內尚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擬對3月28日之前《華爾街日報》網站上發(fā)表的共654條評論,以展示美國讀者對虎媽教育的立場和觀點,并對之做出自己的評論。
《虎媽戰(zhàn)歌》的作者蔡美兒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在《虎媽戰(zhàn)歌》這本書中,蔡美兒文筆風趣幽默,把教育自己兩個女兒的過程描寫得淋漓盡致[1]。“為什么中國母親更為優(yōu)秀”則以節(jié)選的方式縮略地介紹了蔡美兒如何采用嚴厲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兩個女兒,并使得她們獲得成功的。虎媽教育之所以能夠在美國引發(fā)如此巨大的社會反響是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的。
首先,虎媽教育中追求優(yōu)異的價值訴求迎合了美國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主旨就是追求教育優(yōu)異,建立與超級大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的基礎教育是美國的夢想。然而,美國20余年持續(xù)的教育改革在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方面始終是乏善可陳,國家夢想變成了國家焦慮,在這一背景下,一個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業(yè)優(yōu)異成功者的故事是能夠成功地吸引美國社會公眾的眼球的。
其次,虎媽教育中專制獨裁的育兒方式與美國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銳沖突。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也經歷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的浸潤,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在美國深入人心。在這背景下,蔡美兒對女兒制定的“十不準”家規(guī)、罵女兒垃圾等這種另類的教育方式,與美國教育理念形成了尖銳的沖突,美國讀者大開眼界,感慨萬分,不吐不快,借助網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次,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迅速崛起也使得美國民眾對中國教育有了一份額外的關注。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已經使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兩者間的距離還在不斷地縮小,這一態(tài)勢,不僅使美國開始關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而且也開始關注對經濟發(fā)展起支撐作用的基礎教育。2010年底,上海學生首次參加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國際性考試便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進一步吸引了美國民眾對中國教育的關注。同時,這讓美國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他們是不是就是蔡美兒所說的“失敗者”。美國《洛杉磯時報》把蔡美兒的《虎媽戰(zhàn)歌》描繪成“像病毒一樣蔓延”,像針一樣刺中了美國人的神經。蔡美兒作為華裔,其教育理念和實踐自然也被視為具有中國因素了。在此情況下,“中國媽媽更優(yōu)秀”這幾個炫目的字眼,更讓美國人恐慌,對此紛紛發(fā)表評論。
最后,現代經濟條件下的售書策略也是激發(fā)這場爭論的因素之一。外國媒體用一些極端的字眼進行大肆渲染,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華爾街日報抓住了讀者的心理,有意刊登了《虎媽戰(zhàn)歌》中比較極端的節(jié)選部分,加上以“為什么中國母親更優(yōu)秀”這充滿挑釁的字眼做標題,讓這場戰(zhàn)爭越演越烈。這一銷售策略,使得《虎媽戰(zhàn)歌》連續(xù)幾周都位于卓越亞馬遜的銷售榜首。
筆者針對在3月28日之前的《華爾街日報》讀者的有效評論611條(評論共654條,除去重復、無用的評論43條),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整理。得出美國讀者對蔡美兒教育孩子的做法有以下四種觀點:反對(59%)、贊成(27%)、其他(4%)和中立(10%)。
從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來看,許多美國讀者對蔡美兒嚴厲的“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是不贊成的,占了總人數的59%。當然,也有少部分讀者對“虎媽教育”表示認同,認為蔡美兒培養(yǎng)出了兩個優(yōu)秀的女兒,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蔡美兒把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除了寫了一本《虎媽戰(zhàn)歌》外,還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發(fā)了一篇《為什么中國母親更為優(yōu)秀》,并且在文章中用了一些極端的字眼。這種做法也讓部分的美國讀者認為她有炒作的嫌疑——為了提高書的銷量。此外,大約有十分之一的讀者表示,最好的教育方法應該中西合璧,應該吸取中美教育體制中各自的優(yōu)點,這才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
(1)從教育方法方面:①西方的父母很佩服蔡美兒的犧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②為了孩子,自己也不斷學習。對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顧,相信每個母親都可以做到,但是在學業(yè)上也可以為孩子提供幫助的父母卻很少。為了孩子的成功,蔡美兒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努力,跟孩子一起體會成長歷程的辛酸。有時雖不被孩子理解,遭到孩子的對抗,她都不曾放棄。③在堅信孩子的能力方面,蔡美兒比西方的父母做的好得多。她相信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只是還沒有挖掘出來而已。西方父母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孩子的成功是靠天賦的,要遵循孩子的天性,所以他們從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④孩子太小,不知道哪條路才是對的,這就需要父母為他們做決定。同時對于缺乏意志力和缺乏自律的小孩,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嚴格教育。
(2)從教育目的方面:贊成蔡美兒的人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為成功人士,從而進入上流社會,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
(3)從教育效果方面:贊成蔡美兒這種教育方法的人,認為蔡美兒培養(yǎng)出了在數學和科學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的天才。
(1)從教育方法方面:從評論中可以看出,反對蔡美兒教育方式的人多于贊成的人。在大部分的美國人眼里“虎媽”的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被看做是虐待孩子,是野蠻的行為,不道德,不人道的。許多美國人很難接受蔡美兒的這種做法。他們反對的理由有以下幾點:①教育應該遵循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才能發(fā)揮孩子的潛能。這也是被譽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教育思想家盧梭的觀點。正是由于受到這種思想的洗禮,蔡美兒的教育方式與西方那種有意識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崇尚自由的教育方式格格不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者要注意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只有,順其自然,讓孩子們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他們的天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他們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②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負責,父母不需要為孩子安排一切。為別人的理想和目標而活的人生,這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也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③西方的父母認為蔡美兒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了,例如要求孩子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練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美國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負荷過多,不愿給他們太難的挑戰(zhàn),要是孩子們失敗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打擊,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
(2)從教育目的方面:對于蔡美兒的這個教育目的,許多人表示反對,理由:①蔡美兒只用金錢和榮譽來衡量成功的標準的這種目的是很膚淺的。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也不是為了給父母提供吹噓的資本,而在于尋找生活的真諦。②教育應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很好適應生活的公民。③有的人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3)從教育效果方面:有些人不認同用蔡美兒這種嚴厲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他們的理由是:①這種教育方法給孩子的心理留下永久的傷疤,降低了他們的幸福感,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個無生活無朋友的機器人。②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教條的東西,思維受到制約,缺少創(chuàng)造性。這是造成中國人中很少是CEO或者高更高的層管理人員的原因之一,也許是中國父母的杰作。③一些人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代溝,孩子即使有許多想法,也不愿對父母說,并且孩子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造成父母與孩子關系的僵化。④人活著并不只是為了爭名逐利,其實平淡的生活也很快樂。⑤父母給孩子施加的壓力過大,使得孩子抑郁或者自殺,這也是為什么亞洲未成年人自殺率之所以這么高的原因之一。
(4)從教育內容方面:反對蔡美兒的讀者們都認為蔡美兒的教育內容過于單一,只追求學術方面的成就或者分數的高低,應該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和社團,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精神。作為家長應該平衡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不能顧此失彼。只注重孩子某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培養(yǎng)出健全的孩子。
(1)從教育方法方面:①一些父母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不能隨便套用。教育者應該要寬嚴相濟,在與孩子平等相處和樹立家長權威之間把握好平衡。
(2)從教育效果方面:有些人認為只有中西合璧,才能教育出真正成功的人。有人認為,美國教育更關注孩子的自立、創(chuàng)新和動手能力,小孩可以很自由,這也造成了小孩學習太放松,不努力,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中美教育可以說是兩個極端的教育,一個是“表揚太多”,一個是“批評太多”,而真正正確的教育應該是兩者的結合。中美教育各有優(yōu)劣,如果能夠優(yōu)勢互補,扎實的基礎與創(chuàng)新能力相結合,不失為一種較為完美的教育方式。
蔡美兒的《虎媽戰(zhàn)歌》一出,就引來了眾多西方媒體關注。這場論戰(zhàn)就如同幾年前刮起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熱風一樣,引發(fā)巨大的反響,受到眾多家長的追捧和效仿,同時也引發(fā)了中西教育理念的爭論。這場爭論對于中西的教育改革,具有啟發(fā)意義。關于中西兩種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實踐,都有其成功的范例,但是只從個別案例中來說明各自教育理念的對錯,是沒有信服力的。教育專家指出,育兒模式不可能完全復制,因為成功的育兒模式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每個個體都不一樣,個體所受到的教育環(huán)境也不同,所以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和需要設定目標,讓孩子在智力、情感、社會責任感這三方面均衡發(fā)展。在當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美國,如何培養(yǎng)讓下一代努力做到最好、如何在培養(yǎng)他們成人和成才的過程中,給孩子提供一些適當的壓力,盡力的發(fā)掘出孩子的潛能。這倒是西方應該從中國式教育模式中吸取所長的地方[2]。由《虎媽戰(zhàn)歌》所引發(fā)的中西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爭論和沖突將繼續(xù)持續(xù)下去,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也很難分出勝負。但是,作為家長,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長大成人,如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確實值得全社會和教育界深入思考的大問題。
[1] 蔡美兒.我在美國做媽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 郭英劍.《虎媽戰(zhàn)歌》:中西教育的正面沖突[J].博覽群書,2011(5):70-76.
[3] 王慶勇.《虎媽戰(zhàn)歌》觸動了美國的哪根神經?[J].世界文化,2011(5):4-6.
[4] 屠傳信.“虎媽教育”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11(8):17-18.
[5] 吳非.“虎媽式”家庭教育的價值何在[J].人民教育,2011(6):60-62.
American’s Viewpoints on Tiger Mother Education
GUAN Xiao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ublished an article——《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and launched a fierce discussion of differences of parents parenting methods between China and USA.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author displayed the controversial background,cause and meaning.
Family Education;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Tiger Mother Education
G 449
A
1671-7880(2012)01-0085-03
2011-10-19
官曉清(1987— ),女,福建三明人,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