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清
(湖州師范學院 求真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來集之是明末清初蕭山頗具名氣的文學家,一生著述頗多,有《讀易隅通》、《易圖親見》、《春秋志在》、《倘湖文案》、《倘湖詩全》、《南行偶筆》、《南行載筆》等。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來集之其人其作,我以詩詞作品為觀照基點,對來集之的創作情況作一番探究,以求正于方家。
來集之詩風平易淺近,多松、鶴、茅屋、桃花、流水等意象,詩句處處展現出其淡泊名利、向往山水田園的隱居意識。
且看其《游仙詞》一詩:
鐵騎猙獰迭往來,倉皇奔走定追陪。不因造次忘閨范,相敬如賓進茗杯。
《游仙詞》首句描繪出一副戰亂流離的畫面,在倉皇奔走的年代,詩人自己不忘文人的“閨范”,依舊保持節操,與妻子相敬如賓,悠然自得地品茶。寥寥數語,表現出來集之的為人處世之觀及其淡定悠游的性格。
再來看其《贈吳半壁》一詩:
養鶴栽松共幾年,故人茅屋萬峰前。只應谷口移云住,滿洞桃花隔釣船。
《贈吳半壁》是一首贈答詩,詩中刻畫了隱居山野“閑云野鶴”般的隱士生活,“故人茅屋萬峰前”一句最為傳神,于無聲處表現出故人隱居之久,在桃花流水之間享受云淡風輕的生活,詩歌表達了來集之對吳半壁隱居生活的羨慕與向往之情。
再來看其《春日雜詠》一詩:
紫蔓乘春風,一夕長數尺。嫣然滿架花,取之餉賓客。樽酒開綺筵,歡呼動華陌。經年不長寸,南山見松柏。匪復竟短長,聊以俟匠石。寥寥百載間,棟梁熠金碧。
《春日雜詠》是一首詠春詩,詩中意象豐富,用擬人手法夸張地表現出紫蔓在春風中一夕之間就到長到數尺之高,賓客把酒言歡,觥籌交錯,好不熱鬧,來集之的這首詞來表現了春日的生機盎然。
來集之的詩歌在明代詩壇雖未過多出彩,但也能體現明代詩壇的創作趨勢。明末社會的動蕩,使這個時代的文人創作更傾向于對國家前途和社會安定的關注與期盼,體現出倡導個性解放的創作主張。向往自由安定,重視表現真實情感,多淡泊名利,向往山水田園的隱居意識是來集之詩歌創作的基調。
明代詞壇“中衰”一直為學者所認同。吳梅《詞學通論》謂:“論詞至明代,可謂中衰之期?!泵魅税言~視為末技,缺乏嚴肅的藝術態度,對于詞的創作多半以游戲隨意的態度為之,相較于宋詞的大放異彩,以及清代詞學的振興,明代詞壇不免顯得冷清、落寞。當然,明代詞人對于詞學的建構還是有一番努力的。明代詞風以婉約為主,對于詞中的“情”尤為注重。郭紹虞先生在《明代文學批評的特征》一文中說:“什么是明代文學批評的特征?那是頗帶一些法西斯作風的。偏勝、走極端,自以為是,不容異己。因此盲從、無思想、隨聲附和、空疏不學,也成為必然的結果。這是法西斯作風所應有的現象。這種作風,形成了明代文壇的糾紛,同時也助長了明代文壇的熱鬧?!保ā墩沼缡夜诺湮膶W論集》,第337頁)來集之認可并自覺接受了時代氛圍所展現出的對美感的品味與珍賞,其詞發乎于情,以“性情之正”來輔佐文藝創作。把詞的發生歸結于情感的流露。強調文藝是未受“聞見道理”污染的純潔心靈的自然體現,是具有個性解放色彩的自由情性的抒發,提倡真情而反對假理。萬事萬物無一不可觸動詞人心中的情思,情致所至,自然訴諸筆墨,詞作發乎情,酣暢淋漓。來集之的詞作有獨特的文化性格,其浪漫、多情,一方面標新立異,一方面又隨聲附和詞壇的潮流。來集之試圖以輕靈、感悟式的詞境來替代一味無病呻吟,然而又局限于婉約化主流的狹窄空間,無法標新立異。其詞風格雋秀清麗,多寫景詠物,也有不少贈答詞與題物詞。其詞創作內容生活化,題材廣泛,多選取眼前景物,以小景言大情,情感平淡中富含深意,耐人尋味。詞作多一氣呵成,毫無雕琢之感,具有不拘小節、不拘泥于格律的特色,為明末詞壇帶來了一股自由飄逸之風。來集之現存詞作共64首,見于《全明詞》第五冊。
來集之的詞,語言上疏朗細致、明白曉暢、不事雕琢,同時又傾訴真情、境界頗深。其詞作中,既有清麗宜人的寫景詞,亦有氣勢浩蕩的悼亡詞。其寫景詞抒情寫景極其真切自然,有天然之趣。來集之崇尚自然的詞學觀,可謂是折射時代變遷的一面鏡子。其詞按內容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來集之的贈答詞有13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畫堂春·和贈林君言》一詞,且看此詞:
芙蓉七尺釣生铓。平生拂拭昂藏。端居硯北對南窗。高擁縹緗。千里攜琴相訪,雄談時事悲涼。誰輿抵瀾狂。江海汪洋。
惟君筆力巨如杠。揮毫金玉鏗鏘。镕金鑄古積篇章。可等身量。誅佞褒忠品藻,幾多銖兩低昂。字字挾風霜。歷久彌光。
整首詞無一不表現出來集之對好友林言的賞識與關切?!扒Ю飻y琴相訪,雄談時事悲涼。”中“千里”二字可謂傳神,表達了來集之與好友的情意深長,雖有千里之途,但也無法割斷兩人的交往,兩句刻畫出高談時事的場景?!拔┚P力巨如杠。揮毫金玉鏗鏘?!北磉_出集之對林言才學的賞識。“誅佞褒忠品藻”一句表現出詞人愛憎分明,既表現與友人志同道合、蔑視權貴之情,又體現出兩人是知己相逢,無話不談。整首詞藝術特色為直抒胸臆,不假比興,化用無痕,渾然天成。
來集之愛國詞有4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縷曲·哀江南》一詞:
劃江而守,古有之矣。未及一載,悉委而去,謀之不臧,不得便咎諸天也。
今古英雄淚。滴向石頭城,還勝長江清水。僅有河山堪收拾,為甚飄零傾圮。禁不定、山翁閑嘴。但說著、弘光年事,覺蕭蕭滿座寒風起。最失策,比之匪。
高皇劍履松楸美。三百年重來,帝子蝸戰,原來都錯。日慘無紅,云頹盡黑,城崩四角。豈千年神器,歸于草寇,十八子,真胡作。多少王孫陌路,泣披離、不如烏鵲。楊枝腰細,蓮花足軟,可憐綽約。弓掛梅梢,馬眠藤架,誰家池閣。問煤山、當日龍須下墜,何人攀卻。
劃江而守,山河破碎,來集之心憂天下,對十八子的兇殘胡作極度憤慨。詞中用“日慘無紅,云頹盡黑,城崩四角”營造出一種悲涼頹敗之感,以景襯情。表達了來集之對國家的熱愛。江南一隅“楊枝腰細”、“蓮花足軟”、“弓掛梅梢”、“馬眠藤架”,充滿了無可奈何的失落之感。整首詞充滿了愛國熱情,可見來集之用情至深,可歌可泣。
來集之的悼亡之作常常以組詞的方式來展現,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應天長·江東遺事》十首。這十首詞分別贊頌了明末抗清殉難的陳寒山、劉念臺、祁世培、余武貞、王九如、張玉笥、黃石齊、金正希、王毓耆、周卜年等人慷慨赴義,戰死沙場的浩然正氣,怒發沖冠、酣暢淋漓。然而這些詞也有其不足之處,就是于詞律方面不夠嚴謹。
來集之的寫景詞共有7首,其中以《雨中花慢·雨中自排馬湖歸》一詞為代表:
全未分明,疑水疑山,望中一片平蕪。看蜻蜓軟翅,蝴蝶霑須,翼中鳶飛忒忒,肩寒鷺立趄趄。笑新詩口滑,墨氣浮天,罩定葫蒲。
前村未遠,吾廬閑在,廬中貯有琴書。渾未識、茫茫身世,一半含糊。往事回旋若夢,新懷歷落多疏。旁人若問,玄真何處,多在重湖。
整首詞語言明白曉暢,情感直率真摯,風格清新自然,無不具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美,是自然美學觀在詞作中的成功實踐。全詞首句“全未分明,疑水疑山,望中一片平蕪”,表達出雨中排馬湖景致的特色,用“疑山疑水”既表現了雨之密集,又表現出一種朦朧美。通過選用“蜻蜓軟翅”、“蝴蝶霑須”、“翼中鳶飛”等意象,使語言形象化,變抽象為形象,一幅幅畫面猶如在目,令人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下片“前村未遠,吾廬閑在,廬中貯有琴書”一句,筆鋒一轉,由景及人,自然地將場景轉換到自己的住所,情景交融,意境雋永,感慨自己的身世,又因不為所用而感憤懣?!芭匀巳魡?,玄真何處,多在重湖”一句蘊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充滿含蓄意趣,營造空白的藝術。以大家之手筆寫清新自然之境界,別有一番風味,也讓人領略到詞人高超的藝術技巧。
來集之的詞在風格上揚婉約而抑豪放,內容上尚柔情而貶豪情,語言上更加注重自然、典雅,提倡空清真切,求不盡之意于言外,體現了很強的藝術個性。
來集之是明末清初蕭山頗具影響力的文學家,在詩詞創作方面頗有建樹,他一生清廉,追逐自由曠達的人生境界。我對來集之詩詞創作進行的初步考察,以期拋磚引玉,引起當今學界對來集之這一明末著名文學家作更深入、更具體的研究。
[1]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4,1.
[2] [清]朱彝尊.明詩綜[M].北京:中華書局,2007,3.
[3] [清]陳田.明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
[4] 吳梅.詞學通論[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2,12.
[5]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M].臺北:丹青圖書出版公司,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