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鳴
(南京理工大學 紫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淺析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楊鳴
(南京理工大學 紫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自學能力的培養應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兩個群體的主動性、互動性,通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改進教育方式方法等途徑實現。
高校 人才培養 自學能力
教育家B.F.Skinner曾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生是具有豐富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自學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始終站在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對于大學生而言,自學能力,就是指在沒有教師直接指導的情況下,一個人能夠獨立思考,獨自地提出問題,并通過查閱資料,達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的一種能力,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無師自通的能力。(1)從心理學角度看,自學能力是觀察力、記憶力、概括力、思維力、想象力等諸種能力要素的綜合反映,是學習者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理論的一種能量因素。(2)從教育學角度看,自學能力則是學生消化課堂教學、擴大知識范圍的催化劑,是打開知識寶庫、探索科學奧秘的金鑰匙。大學生自學能力更多的是思索和自我發現,吸收和改進現有的方法,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擁有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質。
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環節,是有效實施終身教育、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和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
1.終身教育的基本前提。
終身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發揮人的潛能,引導人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努力獲得知識和學習技能。因此,教會學生在大學期間僅僅獲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使學生掌握將知識應用到“任何任務、任何情況和環境”中的本領。終身教育向人們提出了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要求,而大學生在校時間的短暫性也決定了高校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辦學育人的重要任務來抓。可以說,自學能力是高校畢業生一生受用不盡、得以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源泉,也是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憑借。從普遍意義上講,評價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關鍵不在于考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而在于考量他們是否掌握了學習知識、思想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2.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質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而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則是高素質人才的本質特征之一。高校畢業生在完成大學學業時應該成為全面協調發展的人,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應是其中的重要內涵。因此,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在經過幾年的大學學習后,不僅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具備為未來發展而儲備知識的自學能力。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體現以人為本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應有之義。
3.創新能力培養的核心要素。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要求,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已經成為高校辦學育人的重點任務,也是幫助學生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的重要載體。隨著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創新主體(即創新型人才)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普遍意識到,不論是對創新主體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是創新主體自身知識結構、創新意識的調整與更新,都離不開其自身較強的自學能力。可以說,自學能力是培養創新品質的必備前提。而人的社會化和國家科技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也離不開人的自學能力的培養。可以說,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科學進步賦予當代學生的必然要求。
自學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靠后天培養形成。不論是大學生自身還是學校,教師都應該采取多條途徑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學生應從自我做起,培養自學能力。
改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養成自覺自發的主動學習習慣。傳統觀念的教學,注重教而忽略了學,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應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在學習中勇于對自己負責,為自己做主。大學的學習,應當按照自己的特長和目標選擇相應的專業,從而更有效率地學習吸收新知識。應當自主地改進邏輯思維方式,加強自身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課內課外相結合,積極參與到專業相關的實驗、實習中,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培養自學能力創造更多的機會。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踐檢驗的知識才是最真實、最長久的。從課堂教學中專業課程的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到課外的各類專業知識競賽、技能競賽,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加深知識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社會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也對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如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等各種社會實踐中提高為人處世、社會交際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學生應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充分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開拓思路,增加信息來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書本則是獲取知識的最基本方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只有掌握最先進的工具,才能掌握最先進的知識。互聯網已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獲取知識的快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悄然取代了傳統的圖書資源的功能。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搜索到與專業相關的各類書籍和文獻資料,還可以獲取任何感興趣的知識和新鮮事物。如今,網絡知識的更新速率,已超越了人們曾經的想象,使得它成為有效的獲取知識的方式之一。大學生應培養熟練使用計算機、互聯網、辦公軟件、搜索引擎,獲取知識的能力。
2.教師應更好地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教師在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力量,也是一種學習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學習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抓住以下幾點:一是所學知識本身的特性。大學生求知欲高,凡是相對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異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二是鼓勵大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得更多的新知識。三是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愉快體驗,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別人承認或內在的滿足等積極情感體驗,會增強學習興趣的穩定性。
轉變教學方式,更新實踐方法,營造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自學。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學生有強烈的創新潛意識,教師要不斷拓寬鍛煉學生的渠道和載體,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改變原有的觀念,由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向服務學生、引導學生轉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學習,從簡單到復雜,從課內到課外,使得課內獲得的方法成為課后自學的有效法則,并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在基礎和專業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將遵循固有的實驗步驟和方法,轉變為設計好實驗要求和目的,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和想象力,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和操作規程。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更廣泛地開展開放性實驗;組建興趣小組、科技小組,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別、各學科的知識競賽;鞏固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和在實踐中運用知識。
改變考核評價體系,促進自學能力提升。傳統的應試教育,對學生學習的考核僅是一紙試卷,不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應試教育面臨著較大的挑戰,而學生迎來了新的機遇。大學階段,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從原本的通過試卷考核理論知識,轉變為理論答卷與產品設計、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學生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自學能力,達到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的。
總之,自學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進入社會、適應社會需求的必備條件。因此大學生應該更主動地創造條件提高自學能力,教師應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新時代需要有自學能力的大學生,通過高校、學生、教師的共同努力,定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出既有專業素質又能勝任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1]李桂霜.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教育探索,2006,(5):48-49.
[2]祝慶韜.關于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0,(3):53-57.
[3]白社義.培養學生自學能力[J].陜西教育,2007,(10):25-26.
[4]魏剛才,常新耀,謝紅兵,陳金山,崔艷紅.論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9,(5):19-20.
[5]裴桂清.論終身教育與創新主體自學能力培養[J].教育探索,2006,(5):15-16.
[6]胡滌花.談談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學習月刊,2010,(1):56-57.
[7]趙蓓蓓,劉興龍.淺談大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J].科教文匯,2009,(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