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 涂春芬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施公案》是清代最早面世的俠義公案小說,也是清中葉的唯一一部俠義公案小說,現存最早的刊本為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廈門文德堂藏版,首有序,序后署“嘉慶戊午(公元1798年)新鐫”,正集8卷97回,它在中國俠義公案小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其后的《三俠五義》《彭公案》等影響甚大。從成書時間來看,現存的528回本的《施公案》完成于1903年,而署名石玉昆著的《三俠五義》在1879年刊行,署名貪夢道人撰寫的《彭公案》在1892年就有本年序文,因此,談論《施公案》在中國俠義公案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就小說文本而言是指《施公案》的前97回。
本文中提出了一種面向移動物聯網環境的動態路由新協議RAR.該協議將連通概率作為重要參數,其計算方法依據參數節點和它的最近節點的間距,間距的分布按照指數分布;協議中采用了貪婪機會轉發(GOF)策略,GOF策略在包的遞交率和平均跳數等方面優化了車輛網等移動物聯網目標的相關參數.一系列的測試都表明,與傳統的貪婪周邊無狀態路由協議(GPSR)、自適應鏈路感知的無信標轉發協議(SLBF)相比,的方法在包遞交率、平均跳數以及端到端的時間延遲等方面均表現出更好的性能.
《施公案》中俠客從綠林走入官場,由快意恩仇到規行矩步,由朝廷的忤逆者變成國家的護法者,成為“官俠”,體現了綠林好漢走向沒落的趨勢。《施公案》中綠林好漢走向沒落的局勢,奠定了此后俠義公案小說中綠林好漢走向沒落的基本格局,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這種格局的延續。
對于以大眾傳播為目的的普及本古代典籍,主要關注典籍的內容價值,對文字的排印以便于受眾的閱讀理解為目標,采用簡體字,棄用繁體字,堅決避免繁簡混雜,交替使用。在繁簡字問題上,我們理應遵循國家的相關規范和法規,參照權威的規范性辭書,以決定取舍。關于繁簡字的使用規范,相關的法規目前有以下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關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規定》。具體執行起來,可以依照以下六個表:《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表》《現代漢語通用漢字表》和《通用規范漢字表》。至于權威工具書,可以參考《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
《施公案》中主要的綠林好漢,脫離綠林,投靠清官,報效朝廷,與清官合作,由綠林江湖走向官府朝廷。比如黃天霸原是綠林有名的豪杰,曾為江湖朋友行刺施公,后來施公派出的差官王棟、王梁趁黃天霸醉酒活捉,施公放了黃天霸,黃天霸有感于施公之恩,因此投奔施公效力;賀天保也是江湖四霸天之一,在關家堡和黃天霸救出施公后,對施公說:“老爺,小的等俱是響馬,叩求太爺開恩,從今改正,愿投太爺臺下,以助犬馬之勞。”(第三八回)綠林好漢用言行表明他們選擇的是脫離綠林,愿意與清官結合,效力朝廷。
《彭公案》和《三俠五義》中的綠林好漢大多講江湖義氣,行俠仗義,平不平之事,承繼了《施公案》中綠林好漢的主要職責,處事多少與清官有牽涉,懲惡揚善也不忘護衛輔助清官。
《彭公案》中,李七侯“是京東有名的英雄,住家在三河縣所管大道李新莊”,“外號人稱白馬李七侯,乃是四鄉中豪杰,行俠仗義,專殺貪官,竟誅惡霸,喜義氣,憐孤寡,取的是不義之財,濟的是貧寒之家”(第二回),彭朋任三河知縣后受彭公之請成為辦差官。高通海,名源,字通海,綽號人稱水底蛟龍,曾撐船誤劫李七侯和彭公,高通海說:“告訴你吧,我在江湖之中,也不是無名之人。你自管打聽,黃河一帶,彰德、衛輝、懷慶三府,汴梁城一帶等處,我專殺貪官惡霸,剪除勢棍土豪。”(第三十九回)后來高通海隨彭公當差,由巡捕到以守備提升,再賞給游擊、以都司盡先補用,再升為兩湖提督,特授湖南協鎮。
《彭公案》和《三俠五義》的綠林好漢也沿用重視功名的思想,只是在《彭公案》中比較明顯,而《三俠五義》花了更多的筆墨表現綠林好漢伸張正義、成全江湖義氣之舉,比較少直言功名利祿。
《彭公案》中,徐勝,綽號人稱粉面金剛,曾混進宋家堡,與眾人里應外合攻破宋家堡,捉拿了欲圖謀不軌的宋家堡堡主宋仕奎,結果徐勝沒有得到彭公的保奏,徐勝一不平就跑到皇宮盜了康熙皇帝的一件珍珠手串,并留下字帖:“民子余雙人,叩見圣明君。河南曾效力,未得沾皇恩。”(第六十六回)這其實就是徐勝開口討賞。第二天徐勝就很巧妙地把珍珠手串放到了彭公靴筒內,然后離開。彭公給皇上獻上珍珠手串,康熙就賞徐勝千總之職,留京補用。《彭公案》中綠林好漢重視對功名的追求還是比較突出的。
其后的《彭公案》和《三俠五義》也沿用了這種綠林好漢走進官府的道路。
《彭公案》中,李七侯獻計捉拿夏店的左奎。左奎強搶民女,霸占田地,害人性命,同時又是裕王府的皇糧莊頭,李七侯向彭公獻計先將左奎誆騙到衙門,然后彭公定了左奎斬立決之罪。當彭公被誣陷革職后,李七侯找人打通關系,安排眾綠林朋友剪徑劫銀助彭公官復原職。彭公升官河南巡撫,李七侯跟隨保護,路過荒草山和齊邑渡,遭遇強敵,李七侯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的處境,而是彭公的安危,怕連累彭公受害。又如高通海,與眾英雄攻破賊寇盤踞的紫金山,攻破有謀反之心的宋家堡,當彭公被捉到霸王莊,高通海等破霸王莊,救出彭公,當晚高通海又捉住前來行刺彭公的段文成。
《史記》中游俠多輕生死,薄功名,而俠義公案小說中綠林好漢對功名這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卻比較關注。《施公案》中,黃天霸對施公說:“小的為老爺,只為圖名上進。”(第六十七回)可見追逐功名利祿在俠義公案小說中已是綠林好漢的一個人生目標。
《三俠五義》中,趙虎暗訪找出無頭女尸,拿住小偷葉阡兒,包公以此為突破口,偵破了案中套案的系列殺人案。當包公徹查安樂侯龐昱賑災之事,展昭先留字帖提醒包公龐昱派刺客項福行刺,后幫助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人捉拿了刺客項福和安樂侯龐昱;在通天觀,展昭聽聞太師龐吉為報包公龍頭鍘殺龐昱之仇而請老道刑吉設壇作法暗害包公時,立即趕到太師府,斬了刑吉,破了法術,救了包公性命。
《三俠五義》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在土龍崗做寨主,曾劫持被革職的包公,展昭救下包公,包公答應如被朝廷復用,愿意任用四人,后來當四人聽說包公作了府尹,立馬“將山上嘍啰糧草金銀俱各分散,只帶了得用伴當五六人,前來開封府投效”(第七回),由于功勞,他們四人俱賞六品校尉,在開封府供職。南俠展昭行俠仗義,游走江湖,三番五次救助包公,包公誠心懇請展昭留下幫助自己,在耀武樓試藝,被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供職。
綠林好漢行事已不只是游走江湖,行俠仗義,而是以個人的智勇行使國家王法,他們的行為與清官聯系,使綠林好漢與官府關聯,做事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而在行事過程中其職能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保護清官,在清官受難時解救,防止賊人行刺;二是輔助清官,幫助清官捉拿罪犯,剪除惡霸豪強。《施公案》中,施公暗訪關家堡,黃天霸暗中保護,施公被惡奴發現身份險些送命,黃天霸和賀天保救出施公,并捉拿了關家堡的首惡關升及閻三片;后來黃天霸與王棟、王梁捉拿黃河套水寇銀角大王掛角蛟、劉六、劉七,并獻計斬殺九黃、七珠和十二寇。
表 2 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接受不同實驗處理的被試,在自尊水平、職業認同及其六個維度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俠五義》中張龍、趙虎曾誤投太師龐吉府,后見龐府是權奸之門,于是離開,殺死山賊,在土龍崗做了寨主;王朝、馬漢在科考武場被龐太師逐出。在土龍崗四人相遇,結為兄弟。可見四人本意都是要走官場正途,結果被權奸阻擋了仕途之路。他們在土龍崗劫持了包公,當知道被自己劫持的是包公后,王朝說:“我等久有此心(棄暗投明,與國出力)。老爺倘蒙朝廷擢用,我等俱愿效力。”(第六回)顯然,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希望為清官所用,圖個正當出身。
江湖綠林本就有違國家法律,綠林道路多是違法亂紀,綠林人曾以其殺貪官、除惡霸、快意恩仇演繹著一種江湖人追求公平正義的渴望,閃耀著綠林的蓬勃生機。但是在俠義公案小說里,綠林人生存境況已經潛伏多種危機,大多數綠林好漢也只是把綠林道作為漫漫人生的一個暫時選擇,綠林已不再是長久之地。《施公案》中,黃天霸對施公說:“老爺在堂上講說道:‘一人成名,九祖光榮。做賊為寇,究竟不久。那個江湖害人者,壽過八旬?’小的聽此金石之言,愿投拜恩公臺前。”(第六十七回)很明顯,黃天霸就是要擺脫綠林的賊名,看穿綠林非安身之地才投靠施公的。
《施公案》有明顯的綠林無好的看法,《彭公案》、《三俠五義》中綠林人對綠林生存道路也有其相似的思索。《彭公案》中,李七侯在沒有幫助彭公之前,曾想:“作豪杰中之人,哪有壽活八十歲的?雖說是偷富而濟貧,行俠是作義,總有損處。我從此閉門謝客,永不見人就是。”(第十一回)濮大勇講到了綠林的處境:“咱們綠林的朋友,死走逃亡,真個不少,也有遭了官司,身受重刑,死于云陽法場之上,也有死于英雄之手。”(第二十六回)綠林過的本就是血雨腥風、刀口舔血的日子,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當,再則綠林的違法亂紀又受到朝廷的打壓,所以說綠林非好是有一定道理的。
2.完善目標機制,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與中心工作目標有機統一。建立基層黨支部目標考核、工作管理、黨員責任區等制度,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發動黨員群眾為完成原油產量而奮斗。對黨支部的工作制度、工作目標以及黨員責任區劃分情況,制作成展板上墻,進行公示,提高黨員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加大對黨員的監督管理力度。
建設富裕文明的美麗宜居名城。突出優質均等抓好民生大事、人文關懷解決關鍵小事,把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住房、家政服務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一件一件辦好,普遍增加群眾“隱性財富”。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構建立體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標準實施“水氣土”專項治理,讓城鄉融合發展呈現新形態。
《三俠五義》總體上偏重俠義,大多綠林好漢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扶危濟困、打抱不平,是正義的化身,小說總體上是肯定綠林道路的,褒揚了一批綠林俠客的善行義舉。但是,小說中也有流露綠林無好的思想,比如包公在土龍崗被展昭解救后,與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人的一個對話很能說明這種思想,“包公問道:‘我看四位俱是豪杰,為何作這勾當?’王朝道:‘我等皆為功名未遂,亦不過暫借此安身,不得已而為之。’”(第六回)王朝的話說簡單點就是綠林只是暫時棲身之所,步入綠林是“不得已而為之”。
[1] 不題撰人.施公案(上、下).齊魯書社,2008.4,(第2版).
[2] 石玉昆.三俠五義.華夏出版社,2008.1,(第1版).
[3] 貪夢道人.彭公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第1版).
[4] 張俊.清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6,(第1版).
[5]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第1版).
[6] 孫文泱.品江湖.東方出版社,2006.9,(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