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科
學校突發衛生事件一般不可預知,具有強烈的危害,若不能做出及時正確的處理,必給學校和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突發衛生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機制的建設已成為當前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因此,學校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對維護學校學生的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學校突發衛生事件一般有學生集體食物中毒和傳染疾病暴發,其中,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是近年來最常見的學校突發衛生事件。食物在運輸、存儲、加工等過程中管理不善,或者員工粗心等很容易導致集體中毒事件的發生。據了解僅在2011年的九月和十月之間在河北、江西、湖南、貴州、山西等地就相繼發生了6起食物中毒事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傳染病暴發也是學校常見衛生事件之一,如肺結核、乙型病毒肝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性感冒等,近年來都時有發生。
由于學校是一個大集體,所以許多衛生事件都有以下特點[1]:1.暴發突然,事前沒有明顯的預兆。2.傳播廣泛。由于學校大部分都是集體行為,如集體上課,集體就餐等,所以事件發生時通常被感染者或中毒者是一個群體。3.原因復雜,處理難度大。由于突發衛生事件要涉及的因素較多,通常還包括人們群體之間信任的社會紐帶,事件的暴發導致這跟紐帶的突然斷裂,若中間處理不當,會給社會管理者造成強烈的信任危機。
學校衛生事件之所以會發生,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學校對學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不強,在工作中不夠重視。其次,學校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不完善,難以應對當前衛生安全形式。第三,學校的突發衛生事件的管理機構建設不夠完善,學校現有的衛生機構,不足以預防應對衛生事件的發生。第四,學校對學生的食品監管不到位,導致食品在學生的食品在生產、運輸、存儲中容易受到污染,從而引發相關衛生事件。第五,學生自身不注意衛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隨地吐痰,宿舍不經常通風、亂扔雜物垃圾等。
學校要利用各種課程和多種形式來積極宣傳有關衛生保健的知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學生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的衛生防范意識。另外,學生中也時有發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此,也應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
筆者通過回顧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學校衛生事件,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就是學校的衛生條件太差。我們通過網絡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學生曬他們的食堂飯菜,可見學生對學校的食堂衛生條件也不是很滿意。食品衛生主要包括食堂的設備衛生和進入學校的食品質量以及學校周邊的食品攤點,對于前兩者學校要嚴格衛生審查招標力度,選擇正規的餐飲公司,對于周邊食品攤,對于沒有食品安全證明的要堅決剔除。
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責任制,對于食物中毒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要嚴查,一查到底,對于工作不負責任者要嚴肅處理。
學校必須不斷總結以前的突發衛生應急管理經驗,形成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并建立健全長久實施的方法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制,提高學校衛生體系建設,確保各種機制有措施的有效運行和實施。
學生衛生管理工作關鍵是執行,沒有形成長效的衛生管理機制就無法保證學校中不爆發衛生事件。因此要將相關的工作制度細化到平時具體的工作當中去。
學校應對可能發生的學生食物中毒以及傳染性疾病等突發衛生事件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對于一些常見的衛生事件,要制定出詳細的措施。如預防、應對、恢復正常等具體過程。
學校突發衛生事件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事件爆發前征兆不明顯,因此,能夠在爆發前進行快速識別和判讀是學校正確處理應急衛生事件的前提[2]。在衛生突發事件爆發前學校應搞清楚事件的性質和規模,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同時應做好衛生突發事件的通報工作,防止因為信息的不公開造成各種恐慌,相信當年SARS事件仍給我們重要的印象。
正確處理學校突發衛生事件要在充分分析總結以前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學校的衛生應急處理機制和措施,建立健全相關組織和措施,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做好學生衛生工作。同時應加強對制度的實施力度和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同學和老師給予衛生問題以充分重視。同時在問題發生前后一定要做好信息的通報和發布工作,防止因為信息發布不及時而引起的社會騷亂。
1 蔡樂農,楊燕華,權正良.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13(5):58-59.
2 劉安銀.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長效機制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1):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