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原發性遺尿癥是兒科門診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俗稱"尿床"。主要指超過3歲的幼兒,白天清醒時間內排尿正常,但是夜間出現不自主排尿,每周超過兩天晚上,而且該狀況持續時間在6個月~1年之間的一種病癥。診斷時排除其他器質性的病因。本組研究選擇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確診為原發性遺尿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探討不同方法治療小兒原發性遺尿癥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確診為原發性遺尿癥患兒作為臨床觀察對象。患兒的納入均符合醫藥衛生組織制定的小兒原發性遺尿癥診斷標準。所有的患兒都經過尿常規、X光檢查、泌尿系超聲以及腎功能等檢查,均排除了慢性腎臟疾病、大腦發育不全、尿路感染以及尿崩癥等器質性疾病。將其按照入院時間的先后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3例和22例,其中治療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 4.5 ~12.5 歲,平均 6.9 歲;對照組男9例,女13例,年齡5.6~12.3歲,平均6.5歲。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基本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疾病的診斷標準是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擬出,具體有有以下幾條:①發病年齡超過3周歲;②白天清醒時間內排尿正常,晚上睡眠比較深,出現不自主排尿,每周超過兩天晚上,而且該狀況持續時間在6個月~1年;③尿常規檢查和尿培養中沒有異常;④X線檢查中可檢出隱性的脊柱裂問題。
在健康宣教階段,指導全部患兒調整生活行為和習慣,白天多喝水,晚上睡覺時間至少與晚飯相隔2~3個小時,而且在睡覺前盡量少喝水,同時防止睡前出現過度興奮或者勞累情況。
在具體的治療方法上,對照組單純采用西醫治療辦法,即給以彌凝(醋酸去氨加壓素,又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制造,每片0.1mg),按照年齡決定劑量:5~8歲為0.1mg/d,8 ~13 歲為 0.2mg/d;觀察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辦法,即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中藥敷臍。中藥敷貼主要由等量的何首烏、五倍子兩味中藥碾成粉末備用,制敷貼時加入米醋調成膏狀,每晚睡前敷在神闕穴處,連續使用5天作為一個療程。完成第1個療程以后,相隔2天,然后進行第2個療程。
兩組患兒的彌凝用藥劑量均是服藥的第3個月時彌凝開始減量,即是第3個月半量每晚服,第4個月半量隔日服,總療程為4個月,結束治療后,隨訪5~6個月。
顯效:睡眠過程中小便自遺癥狀完全消失;
有效:睡眠中小便自遺癥狀偶爾出現;
無效:睡眠中遺尿的癥狀無任何變化,與治療前一樣。
復發:顯效或者有效的患兒,在總的療程完結后重新出現遺尿情況。
數據采用χ2檢驗及t方式進行檢驗。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4%,對照組為89.12%;兩組療效的差異比較無顯著性(χ2=2.716,P>0.05);但治療組的復發率為14.6%,對照組為37.9%,二者的差異比較顯著(χ2=5.158,P <0.05)。
現代臨床醫學中,對小兒原發性遺尿癥主要根據其具體的發病機制而選擇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2]。當前的醫學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原發性遺尿癥均是因為患兒出現神經內分泌異常,從而使得其尿動力改變。生理研究提示,垂體或者丘腦發育遲緩會導致夜間垂體后葉分泌的精氨酸加壓素的節奏紊亂,從而使得患兒夜間尿量增加。西方醫學中,通常采用彌凝治療小兒原發性的遺尿癥,效果比較顯著[3]。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兒在停藥后出現復發情況,導致病情不穩,增加了患兒的痛苦。本組研究中第一次系統地采用中醫結合西醫治療小兒原發性遺尿癥,即彌凝+中藥敷臍。中藥主要由等量的何首烏、五倍子兩味中藥碾成粉末備用,制敷貼時加入米醋調成膏狀,每晚睡前敷在神闕穴處,連續使用5天作為一個療程。其作用機理為:首烏有益精血、補肝腎之功效,同時還能收斂精氣;五倍子能夠澀精縮尿、斂肺止遺,藥理研究中已證明其具有夠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或者興奮的過程,增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將此藥敷于神闕穴,藥物通過臍部穴位受到的刺激,疏通經脈、激發經氣,疏通膀胱和大腦間的中樞神經脈絡,逐漸形成一條尿意反射通道,讓患兒在遺尿前有意識進行控制,而且中藥敷臍能夠整體增強患兒在彌凝減量后的泌尿調節功能,降低其復發率。由此,本組研究中,觀察組的復發率對對照組相比,具體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彌凝+中藥敷臍的辦法治療小兒原發性遺尿癥,用藥操作簡便,可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復發率較低,值得臨床考慮應用。
1 林蘊.補中益氣湯聯合彌凝治療小兒遺尿癥35例[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6(6):374 -375.
2 楊霽云.小兒夜間遺尿癥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5):385 -387.
3 馬駿,金星明.遺尿癥治療新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12(3):247-249.